You are now offline.

靠行動訊號打造非洲新金融,前亞馬遜工程師希望用比特幣改變12億人的生活

靠行動訊號打造非洲新金融,前亞馬遜工程師希望用比特幣改變12億人的生活
Canva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世界面積第二大的非洲大陸,至今網路仍不普及,根據國際組織網際網路協會(ISOC)調查,非洲的網路普及率在2021年只有約43%左右,遠低於全球平均的60%,仍有超過8.4億人無法使用可靠且平價的網路服務。

此外,非洲的GDP(國內生產毛額)不高,大多數非洲民眾仍在使用2G通訊時代的「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s)。網路不普及又沒有智慧手機,再加上45%非洲人沒有銀行帳戶,導致多數民眾無法使用到好的金融服務。

來自南非共和國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的Kgothatso Ngako透過區塊鏈技術,讓人們在沒有智慧手機的情況下,就能發送和接收比特幣,這是怎麼做到的?

從亞馬遜軟體工程師到比特幣翻譯

現年29歲的Kgothatso Ngako,在普勒托利亞東北部的小鎮Mamelodi長大,從普勒托利亞大學電腦科學學系畢業,讓他具備了打造節點的能力(NODE,負責檢驗及儲存區塊鏈內容的軟硬體設備)。

他曾在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擔任軟體工程師,直到接觸了比特幣(Bitcoin),並了解其重要性,他深信這款加密貨幣始祖,能夠讓家鄉同胞享受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正如他的本名在母語塞索托文中意味著「鼓勵致謝」,Kgothatso Ngako還致力將比特幣相關文獻(如中本聰的白皮書)翻譯成20多種非洲語言。

但,散播知識遠遠不夠,必須想辦法讓非洲同胞能真正擁有比特幣,因此Ngako辭去工作,於2022年5月開發一款託管型數位錢包「Machankura」, 可以讓人們在沒有智慧手機的情況下,發送和接收比特幣。

在行動網路不普及的非洲,如何發送比特幣?

慶幸的是,非洲大陸的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2G)相當普及,《富比士》引述GSM協會數據指出,有74%撒哈拉以南(因為非洲北部都是罕無人跡的荒漠)的非洲人使用SIM卡,預估2025年將達人口的84%。也因為許多人還在使用功能手機,Ngako打造的Machankura,正是兼容GSM與比特幣的服務。

「這是為了讓3G設備與基礎設施缺乏的地區,可以更容易取得比特幣,以及讓任何有興趣使用、以比特幣維生的使用者,都能夠輕鬆實現目的。」

其實,這個概念在非洲並非首度出現,2007年,肯亞兩家行動網路業者Vodafone和Safaricom聯手打造「M-Pesa」,使用者能透過功能手機的數位錢包,用當地法幣付錢、辦信貸和儲蓄業務,不需要另外辦戶頭或連上網路。

之後跟M-Pesa類似概念的服務,都稱作「行動貨幣」(mobile money),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三分之一成年人使用這項服務,2021年M-Pesa為Safaricom創造7.65億美元的營收。

簡單來說, 行動貨幣使用的是手機訊號而非網際網路 ,是一種稱作「非結構化補充服務資料」(USSD)的通訊協議,類似人們所知的簡訊服務(SMS)。

然而,行動貨幣不具國際互用性,這正是比特幣能夠發揮優勢的地方,「行動貨幣在肯亞有600萬活躍用戶,為何比特幣不能做同樣的事情?」Machankura在南非街頭是「金錢」的俚語,Ngako打造且維護運作一組「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與比特幣節點,讓使用者透過SMS功能接收及消費比特幣,不用借助網際網路。

Machankura與比特幣代購公司Azteco合作,用翻蓋手機也能買比特幣。 Machankura

閃電網路又快又方便,還有哪些障礙需克服?

Machankura使用USSD技術打造比特幣的第二層(Layer2)擴展系統,促進點對點交易快速完成,原本10分鐘的交易,可以在1毫秒實現。

Layer 2:又被稱為鏈下擴容,主要功能是提升區塊鏈的擴展性、每秒交易數量,解決Layer 1擴展問題,編寫智慧合約也算是在Layer 2的範圍,代表案例是區塊鏈平台Polygon。

具體操作步驟,使用者只要輸入對方所在「國碼」+「特定代碼」(如 * 920* 8333#),畫面即會出現一個註冊選單,要使用者設定5位數的PIN碼,成功註冊後,就能透過功能手機的數字鍵,輸入對應功能的數字來發送、接收和使用比特幣,發送比特幣將支付1%手續費,就是Machankura營收來源。

Machankura另一個方便的功能,就是整合了個人化閃電地址,傳統標準的閃電地址長度可超過200個字元,這遠多於USSD傳輸字元的限制182個字母或數字。

個人化閃電地址,如同EMAIL一樣的長度,像「edgar.chang@8773.bnext」,更方便在翻蓋手機輸入。

「如果你有用過功能手機,根本很難在一口氣輸入的情況下不出亂子,真的出錯時系統也無法及時糾正,使用閃電地址相當好。」

目前,Machankura已在非洲8個國家推出,包括奈及利亞、迦納、肯亞、馬拉威、納米比亞、南非、烏干達和尚比亞,這些國家加總超過非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數,Ngako目標是進軍全部54個非洲國家,目前使用人數僅有3,000人,但他相信轉折點很快會到來,如今該項目處於起步階段。

Machankura官網上的操作示意圖,只要按幾個按鈕就能操作收發比特幣的功能。 Machankura

Machankura仍有許多障礙要克服,首先,是它建立在USSD通訊技術,未使用加密資訊傳輸很容易被第三方攔截,且不適合應用在講求隱私的使用場景,據稱團隊已著手研究在服務中導入加密技術以緩解這一挑戰。

其次,是Machankura服務屬於託管型錢包,使用者沒有密鑰,意味著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數位資產,解決方法之一是透過SIM卡上的薄膜覆蓋層(overlay)打造成閃電簽名驗證(Lighting signer),允許使用者能透過SIM卡備份錢包。

最後,Machankura服務的每個USSD交易請求,都由第三方轉發到官方伺服器上,倘若政府關閉行動網路業主或USSD閘道,Machankura就會隨之停擺;團隊考慮交由虛擬行動網路業者託管,然而這也限制住服務範圍,任何仰賴集中式網路運作的應用,都會受到基礎設施的涵蓋範圍影響。

在功能手機數位金融解決方案能做到像比特幣與區塊鏈一樣,真正打破國界隔閡以前,Machankura還有很長一段路得走,現在已賦予使用者隨時隨地,透過簡單手機介面操作使用比特幣的能力,相信未來能看見更多創新。

參考資料CoinDeskForbesDecrypt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張庭銉,原文標題:用「手機訊號」就能買賣比特幣?29歲工程師如何靠一支翻蓋手機,改變非洲12億人口命運?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