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個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聊到關於「接班人」的議題,接班人的角色就是公司預期他未來會變成公司的操舵手,也就是主要的經營者,而一個好的經營者是需要被養成的,如果還沒養成前就接班了,有時候就得要從做中學,學習人事、財務、業務、研發、營運等功能,看你缺少什麼就得補什麼。
為什麼接班人需要被養成?
如果是在一個有規模的公司,有好的養成計畫時,可能就會讓老闆的幾個高階管理者有機會在不同的部門輪調,熟悉不同事業單位與功能,或者是透過業務上的往來,可以了解每個部門的職責與角色,就算不直接管理該部門,以後如果上位之後也應該培養管理的能力,善用每個部門主管,可以讓公司運轉發揮最大功效。
接班人的選取原則
一般而言就要看該公司的業務與文化重視的是什麼,就會給予那個單位、職務比較大的重視度,通常接班人就會從那個功能部門中,選取最適合公司的人接班,如果以公司的職務來說,指的通常是經營團隊的總經理或是執行長一職。通常業務就是幫公司直接帶來營收的角色,所以很多的總經理通常是業務出身的;但有些公司可能注重的是工程師文化,那接班人有可能就會是公司的首席工程師;有些公司可能是以製造為重,那可能就是公司的廠長有可能會是接班人的最佳人選;有些公司則是因為當下的財務狀況混亂,或是接下來會有一些財務上的操作,那可能就會讓財務背景的人出線。
正因為通常會以某個特長的人出線,這也代表這個人可能會沒那麼通才。不過,當他擔任某個部門主管,開始負責預算編列時,就會學習財務和P&L的概念,有了自己的部門預算就可以開始招募,就也陸續會有人事管理的經驗。這些小經驗都是養成的過程,讓他有機會變成是一個好的部門主管,甚至是公司的接班人。
我對於接班人與新創的看法
對我而言,我延伸想到的反而是新創的創辦人,其實也是在學習著怎麼變成公司的經營者,有些創業者比較沒有在大公司或是在新創的工作經驗,那他都是得要從頭學起,或是透過Mentor或是投資人的協助,慢慢變得有經驗(參閱:[布蘭登觀點 058] 導師董事 Mentor Director)。
之前也提過,有些30-40多歲的創業者,因為過去在社會上的歷練更多,所以這類的管理技巧通常會比較好(參閱:[布蘭登觀點 017] 壯年創業者的特性),但做為一個部門主管,跟做為一個創辦人兼執行長還是有差別的,因為除了公司內部的管理外,你還要管理投資人做好投資人管理(Investor Relationship),對外的業務拓展、產品開發等也都需要自己勞心勞力,除非等到團隊壯大,你才有辦法慢慢養成各部門主管並授權給他們。這個挑戰我認為是更大的。
創業者如何變成好的經營者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與擅長的能力都不同,所以很難用一句話來把這件事說清楚。但我可以分享幾個大原則,給創業者參考看看:
多元化思考
每個人很容易會有本位主義,如果你是工程師出身的創辦人,有比較大的概率你會以產品為重;如果你的服務是雙邊平台,一邊是供應端一邊是需求端,你需要同步解決需求端與供應端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但通常還是會以某端為重,過陣子再去解決另外一端的問題,我稱之為「鐘擺效應」(參閱:[布蘭登觀點091]找到資源配置的奇妙配方、[布蘭登觀點015]新創如何搭配使用品牌型廣告與成效型廣告)。但有時候你專注在需求端時,可能會忽略供給端的問題,所以有時候也要跟供給端的同仁有好的1-1或者其他交流模式,比較能夠平衡觀點(參閱:[布蘭登觀點006]內部溝通/資訊傳遞的重要性)。
學習用人與放權
我認識的創辦人通常都是很厲害的戰將,在工作上通常能有以一擋百的能力,但戰將跟將軍是兩種不一樣的角色,將軍更有運籌帷幄的成分在裡面。有時候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強,反而無法信任其他的同事,造成公司變成強人統治的風格,任何事情可能都需要經過你的拍板定案,但久了之後就會造成你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一級部屬,這件事情對於公司的規模化過程是不好的,而且這也對於公司未來的接班計畫也不好。
雖然說新創的接班計畫可能還長,但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個持續發展與成長的公司,這是你早晚會面對的問題。將軍則是可以依照每個部屬的專長,調派到適合他的戰略位置上發揮,不管這個部屬是自己養出來的,或者是外面找來的。
善用導師與教練
除了上面提到的[布蘭登觀點058]導師董事MentorDirector,如果你有機會被投資人投資時,好的董事人選對於你未來的幫助很大,我們從矽谷創投啟示錄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有好的董事(兼任導師的角色)有多重要的案例。但如果不是董事,你還是可以有自己私下的通路,去找到適合幫助你的導師。
獨立思考
這一點好像會跟多元思考以及善用導師與教練有一點衝突,但我想要提出另外一個觀點,就是創業這件事是冪定律(Power Law),創業者是否有比較高的成功機會,有時候也跟你是否比較「獨特」或者「怪」有相關。
上述的多元思考與善用導師,聽起來好像都是要你去聽其他人的意見,融合成自己的,然後執行。但實際上如果你是那個前百分之五的創業者,也許有些意見你是聽不進去的,或是你自己左思右想之後,覺得自己的方法應該更好。
做為投資人,我們投資的「人」,如果經歷過這個過程後,你認為這樣的選擇比較好,我的態度都會是比較尊重團隊的決定的。但你能否挺住壓力,不管是投資人、導師、共同創辦人或是同事,給予你的相反意見,你還是堅定的選擇你的做法,這也是一條可能是對的道路。不要因為我前面寫了那幾點,你就一定需要照著去做。
以上就是從接班人的角度出發,引發我對於創業者變成經營者的一些心得想法,也透過這篇文章,將過去的一些想法也串連在一起,讓沒看過過去文章的讀者,也有更多可以參考的內容。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創辦人不等於好的經營者,好的經營者是需要養成的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