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進到迪士尼就會自然而然地帶起米奇頭飾,這些行為都歸功於樂園所創造出來的沉浸氛圍。」打造經典IP《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的INCEPTION啟藝執行長暨創辦人梁浩軒,以成功IP迪士尼解釋,「而沉浸式劇場就是透過策展,創造有價值、可被定價,且可複製的產品。」
不過,隨著AR、VR技術越趨成熟,虛擬體驗也可以創造沉浸式體驗的氛圍,會不會吃掉了實體體驗的市場?還是說科技手段能為藝術領域挹注量能,幫助沉浸式領域帶來全新火花、更上層樓?
創業小聚第145場邀請到INCEPTION啟藝、驚喜製造Surprise Lab.、五口創意有限公司、天衍互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樂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分享他們的觀點。
整合AR、VR,用科技手段協助現場沉浸體驗把故事說得更好
梁浩軒認為,線上策展的概念是「創造真實的虛擬世界」。例如我們帶上VR,可以走進一個仿真的沙漠;線下策展則是「創造虛擬的真實世界」,好比我們打造一個假的花園,再帶觀眾走進去。
INCEPTION啟藝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打造的《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展區,正是結合了新科技,以投影畫面搭配舞台燈光設計、雷射等,展現沉浸體驗。另外,演唱會後台區,觀展者還可以透過AR,觀看後台常見的Truss舞台工程結構,獲得更深度的沉浸體驗。
而不論線上或線下,梁浩軒相信沉浸式體驗的核始終在於讓觀眾進到某種狀態當中,無論以虛擬或是現實作為手段都很好,最重要的是達成目標——成為故事裡的一部分。
驚喜製造Surprise Lab.共同創辦人林業軒,針對科技是否會取代現實的沉浸體驗表示:「當科技突破到一定程度時,的確可以取代部分現實,但現階段還沒發展的那麼成熟。」另外,他也表示,驚喜製造在現場所創造的氛圍,是體驗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不論科技、故事,或是氛圍,都可以也需要經過設計。好比微醺大飯店的例子,觀眾要來很多次,才可能完整接受我們想傳遞的故事和理念,就像是人生一樣。」
而對於表演藝術出身的五口創意共同創辦人暨事業開發總監陳宣伃來說,不論運用科技與否,「人」才是造就一場表演獨一無二的關鍵。提供氛圍感、讓觀眾真正參與其中,是五口創意一直努力的重點。因此,科技使用、打造互動,都只是過程中的手段,最終目的仍要回到讓觀眾一起享受幸福,打造一種可以陪伴觀眾成長的沉浸式劇本。
「沉浸式的完成,在於觀眾。」 陳宣伃最後總結,沈浸式體驗的公式是:觀眾+演員=沉浸式。
科技手段能夠怎麼協助完成沉浸策展?
現場沉浸式體驗的每次演出和每個眼神交會,珍貴之處都在於人和人之間的火花,不只主觀、隨機,有時也仰賴一點命運的安排,那科技的導入會帶來什麼變化?
擅長以科技手段表達藝術、想法、創意,為品牌打造與眾不同互動娛樂的天衍互動創辦人暨執行長倪君凱表示,透過虛實混合投影,再結合空間運用,可以在真實世界中實現虛擬世界互動的一切想像。
天衍互動透過手機、體感、紅外線觸控等科技手段,完成空間改造、情境實現、表達故事或是設計展演,去年更在基隆正濱漁港旁舉辦海派浪漫光雕秀,展現高度光影藝術。
「把科技光影結合沉浸展演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科技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創意。不過,如果要發展成商業空間,可能會需要經營者多一點的想像,才能共同完成。」倪君凱說。
樂飛特科技則以機械手臂技術協助藝文活動,創辦人洪仲儀以非常武學功夫展為例,表示機械手臂可以在展覽當中,舉起、旋轉巨型螢幕,配合展區做出剛柔、陰陽的表現,展現華人功伕與現代武學之美,以科技手段協助打造沈浸式藝文體驗。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