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資訊輸入到活用知識!閱讀前哨站瓦基:秉持實驗精神,讓閱讀成為生活實踐

從資訊輸入到活用知識!閱讀前哨站瓦基:秉持實驗精神,讓閱讀成為生活實踐
侯俊偉 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台積電累積了10年的資歷後,得心應手的瓦基卻在這時離職,全心投入書評網站「閱讀前哨站」、Podcast說書頻道的經營,累積分享200多篇讀書筆記,近3,000則說書Podcast好評。

如今,他在臉書擁有12萬人次追蹤、IG近6萬名粉絲,同時更與生鮮時書一起打造千萬等級的線上課「化輸入為輸出」、出了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而這一切的發生,其實,距今才一年多。

訪談中,我不禁笑著告訴瓦基,難以想像三十歲前根本不太看書的他,如今在閱讀方面的成長速度,根本是神人等級!只見他一邊調整耳機、一邊搔著頭回答:「我是凡人,我很平凡。」話才剛說完,我們不禁失笑。

在瓦基身上,可以看到「閱讀」不僅能增加知識、拓展眼界,它甚至能成為一種「生活實踐」。

瓦基本人
瓦基認為閱讀是生活實踐。 生鮮時書

在瓦基與「閱讀」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特別的化學作用?讓他脫口而出「離職是必然的結果」、最終帶他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進而為自己打造夢想中的生活方式呢?

看完書後生活依舊沒有改變?重點是「轉化」

在三十歲之前不太常閱讀的瓦基,直到在台積電當上主管,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遇到挑戰時,他才開始翻閱相關書籍。他也笑著說,一開始的閱讀,都是帶有目的性地答案追尋。

這樣的開始,卻也養成了瓦基在閱讀後做筆記的習慣。他在讀完Netflix執行長的著作《零規則》 後,並沒有深陷作者所描述的軟體業有多麽夢幻,組織內全聘請頂尖人才情況,而是在筆記中思考著這些概念放到台積電可行嗎?國外的管理觀念,我可能會怎麼使用?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我的觀點是什麼?

「我覺得看一本書、影片等都是一種資訊的輸入,從『資訊輸入』到『自身思考、做出行動』中間需要『轉化』的過程,因此筆記這個環節十分重要。」

當他實際運用在職場上後,下屬們不同的反應,又會帶來不同的想法,在整理筆記時又能重新思考,調整下一次的行動。

瓦基2
瓦基忍為應該把「閱讀」與「生活」相互連結,將知識應用在生活、職場中。 生鮮時書

這樣的行為模式,瓦基稱之為「實驗精神」,意外地將「閱讀」與「生活」相互連結,將知識應用在生活、職場中。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現況絕對不會是最好的。也可以說在愈學愈多後,會發現自己還在初學的階段,還有好多東西可以學習!」

回首2022年,閱讀為瓦基帶來最意料之外的收穫是——與讀者、其他創作者的交流。「有些讀者是家長、小孩,他們看一本書的觀點就會跟我很不一樣,甚至是我不曾想過的視角。」

將自己的心態「歸零」,對於閱讀、筆記領域十分感興趣的瓦基,不僅向書中的各界大神取經,在過去一年,他更從讀者、學員的角度,看到了更多對於閱讀的想法與困難,反而協助他將做得不夠完善的地方持續調整。

沒有完美的筆記法,了解功用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這樣的實驗精神不僅用在過生活,瓦基堅信看完書之後,想要生活有些新的改變,最關鍵的就是「行動力」,在生活中做一些小實驗,驗證書中知識是否可行。這在閱讀筆記方面,瓦基特別有一番心得。

為了經營自媒體「閱讀前哨站」,瓦基的閱讀量、筆記量都來到一個高峰,在將書中知識輸出成文章的過程中,他不斷地優化書寫的方式與架構,在嘗試了無數個筆記法後,他發現「卡片盒筆記法」能加速他一直以來寫作上卡關的地方,並且提升做筆記、寫作的樂趣。

瓦基筆記
瓦基擅長以「卡片盒筆記法」做筆記。 生鮮時書

看見我眼裡躍躍欲試的火花,瓦基笑著向我解釋,「卡片盒筆記法」其實比較適用於有筆記習慣的學員。這是因為「卡片盒筆記」的目的是激發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將不同書中的知識點延伸,與其他書本或是資訊產生連結。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發現自己寫卡片盒筆記,一開始很興奮,後來發現寫了半天依舊沒有改變,因此放棄。那是因爲對於「卡片盒筆記」的功用不太清楚,「其實每項筆記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哪一種是百分之百完美的。」瓦基分享道。

嘗試了各種閱讀、筆記方法,瓦基秉持著實驗精神,在生活中一一實踐,因此,他熟知初學者會遇到的困難、如何用筆記引導思考等方法。

「去年在分享閱讀、筆記的我是去年階段的我,現在回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幫大家補充得更好、更完善。」

對於又往下一階段邁進的瓦基來說,一路走來,其實也是跌跌撞撞地持續摸索,但他大笑著說:「也不能說自己被虐,但就是喜歡撞牆,撞久了就知道哪幾道比較高、哪幾道比較低,我不怕花時間,因為是我親自走過的經驗。」

帶著這一年來的親自實踐的豐厚經驗,他廣收課程中學員們的常見QA,針對商管、自傳、小說提供不同的閱讀方法。針對初學者、進階學員錄製3大主題、5堂課程的內容,放入去年開設的課程「化輸入為輸出」中與學員們分享。

瓦基用電腦
生鮮時書

閱讀打開眼界,懂得「夠了」的人生哲學

透過「筆記」幫助思考,瓦基的閱讀之旅,其實在離職前就已經逐漸發酵,一開始接觸功利導向的商管書籍,卻在筆記思考、生活實踐的幫助下,在他面臨跨組織協調、向上管理,甚至是在與女友的爭吵、與家人溝通夢想的過程中起了作用。

最重要的是,他在書中看到了「世界不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在許多傳記或是作者的訪談中,他看見幾千種人生樣貌,這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很多很多書中的觀念,讓我持續地感受到衝擊。」

在閱讀大量書籍的過程中,他看了好多人的經驗分享、商管書籍,發現成功人士的初衷或價值觀,都不是以「利」為主要考量,更別提「金錢」只是「利」的其中一種。「原來世界的運行法不只一種!」瓦基更深入的去了解這些人具體的行為模式後,他才開始有信心去相信:

「賺錢的方法是數不盡的,錢也是賺不完的,所以我擔心的反而不是下一個案子在哪裏,而是我要做什麼?我要用什麼方式賺錢。」

於是,瓦基開始思考「如果不是為了錢做一件事,我還會不會去做?」這個問題帶著他創立了「閱讀前哨站」與大眾分享讀書心得,因為他先考慮到自己的職涯成長,而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幫助到其他人。

利己又利他的同時,自己也能豐衣足食,這樣就夠了。

瓦基寫字
生鮮時書

瓦基告訴我,離職滿一年的現在,許多人問他「為什麼不擴大團隊?」、「不趕快賺多一點錢?」但是,其實會做出「離職」這項決定,瓦基就已經明白「夠了」的道理。

而這份「夠了」,讓他不會陷入追求更多金錢、打電動甚至是讀很多書的慾望之中。「 因為追也追不完啊,階段性就夠了。」 瓦基大笑地說,這份對自己的認識,也是在閱讀之中建立的。

回首這趟他人眼中的職涯冒險之旅,其實是在閱讀後,更加認識自己、打開視野後的選擇,瓦基告訴我「離職」其實必然會發生,因為閱讀讓他更清楚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斷地實驗書中知識,則帶他一步步實現夢想的生活。

單圖_直播預告1-03
生鮮時書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鮮時書》,作者:Kacy,原文標題:專訪/瓦基:閱讀能改變人生?除了知識吸收,更是一種生活實踐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生鮮時書》Kacy 《生鮮時書》Kacy

歡迎光臨生鮮時書,我們致力透過書籍文章、Podcast、線上課程、文創商品等各種學習載體,為你送上國內外生鮮知識,讓知識為你所用,打造屬於你的質感生活。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