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結合「稍後閱讀」與「筆記彙整」,建立高效知識庫的幫手:Readwise Reader

結合「稍後閱讀」與「筆記彙整」,建立高效知識庫的幫手:Readwise Reader
Readwise Reade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整理知識是一段麻煩過程:得先在文章、書籍、檔案、影音或社群貼文等各種來源所構成的知識海中尋找相關資料,接著一一寫筆記、畫重點、抓精華,最後進行分析和統整,從中提取最有用知識。

在這段知識提煉的過程中,每一個節點都有不同的服務可以使用。像是Skeema、Arc、SigmaOS等新創提出改善現有瀏覽分頁的方式,讓搜尋資料時更方便高效;在找到資料後開始閱讀後,想記一些筆記、畫重點,也有LINER、Snippet等擴充功能可以使用。

但只要在工具中切換,就難以保證效率與持續性,Readwise Reader就是希望成為「資訊與筆記集散站」,能一站管理多種格式與來源的待讀資訊,也支援針對任何格式的內容新增筆記,專注讓建立知識庫的前期步驟更有效率。

打造彙整筆記清單Readwise後,從用戶「低效閱讀體驗」發想新產品

Readwise Reader是Readwise在2021年推出的新服務。創辦人Daniel Doyon起初著眼於筆記選擇越來越多、卻也讓資訊散落各處的狀況,打造出能將在不同地方做的筆記片段自動匯進同一份清單的Readwise,支援匯入在電子書Kindle、Apple Books、Podcast轉錄工具Snipd、稍後閱讀工具Instapaper、Pocket等軟體做的筆記。

雖然Readwise能幫助用戶將不同地方的筆記彙整,但實際上在回顧閱讀資料時,除了看筆記之外,有些周邊訊息雖然不是最精華的重點,卻也不能完全忽略,比如常用來輔助說明的圖片、表格、解釋脈絡或原理的段落等。

這些周邊資料並不會被特別記成筆記,卻往往是幫助釐清重點的重要一環,這讓Readwise的使用情境變成:即便能一站找到在不同軟體做的筆記,還是常需要點回原網址閱讀前後文,並在多個軟體、來源和網路分頁之間反覆跳轉。

Readwise
Readwise支援用戶將在不同軟體做的筆記能自動彙整成一份清單。 Readwise

「一個PDF查看器、一個網頁稍後閱讀工具、一個電子書、一個螢光筆擴充功能、一個訂閱文章郵件⋯⋯我發現我們的用戶除了看筆記之外,還得同時使用三個、四個,甚至是七個不同的工具來實現完整的數位閱讀。」Doyon說。

這促使他開始思考,其實用戶需要的不是新的產品或服務,而是把所有現有功能集中的工具,只要讓不同格式的資訊也能聚集保存,同時搭配靈活的筆記、畫線功能,就能大幅提升閱讀效率。儘管這並非革命性的新概念,現有工具卻無法流暢做到,Readwise Reader的概念也由此而生。

彙整多管道、強大螢光筆,Readwise Reader打造高效用戶的「閱讀集散地」

Readwise Reader靠著2大特色,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率的閱讀體驗:

  • Readwise Reader知道你要讀的不只是網頁

Readwise Reader和將網頁添加成稍後閱讀清單的方式類似,但不只能夠保存網路文章,包括RSS(簡易內容聚合)網站、寄有訂閱文章的電子郵件、PDF檔案、電子書EPUB檔、Twitter貼文串、YouTube影音等,所有要看的內容全都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Readwise Reader也會自動以格式分門別類標示清楚。

Readwise Reader
Readwise Reader支援保存網路文章、RSS(簡易內容聚合)訂閱網站、寄有訂閱文章的電子郵件、PDF檔案、電子書EPUB檔、Twitter、YouTube影音等各種格式的內容。 Readwise Reader

為了避免資訊超載帶來雜亂問題,除了以格式分類,Readwise Reader還能區分成「Library」和「Feed」空間,後者可用於處理待挑選的內容,比如訂閱的RSS網站文章、電子報發送時就會通通進入「Feed」裡,用戶從中篩選出想讀的文章後再丟進「Library」待讀即可。

  • 給你一隻靈活的網路螢光筆,畫重點、貼標籤、好查找

將閱讀內容匯進Readwise Reader後,就像紙本閱讀時一樣,不論是文字或圖片,看到哪一段反白選取或輸入鍵盤快捷鍵就能畫重點,讓整體瀏覽體驗更流暢,不用像大多閱讀工具一樣,還得卡卡地去額外點擊「螢光筆功能」、「確定標重點」等選項。

而在Readwise Reader畫重點後,也會自動跳出新增註記或自訂標籤兩個選項,完成後的註記內容會被保存在介面右欄中,方便一邊閱讀一邊查看,之後需要查詢時,則可以直接以標籤查找,能更快搜尋到指定片段。

Readwise Reader
在Readwise Reader閱讀時畫的重點與筆記,會自動整理在介面右欄中,方便用戶隨時點選、找到特定片段。 Readwise Reader

舉個具體的應用例子來說,當你要撰寫某本書的書評時,通常會先讀過一遍所有的相關資料後,才決定引述A網路文章第一段、B檔案的第二段、C新聞裡的第三段等,這時候便會在找檔案跟當時的筆記之間手忙腳亂,但有了Readwise Reader就能運用上述內容,輕鬆查到當初的筆記與所需資料。

為建立知識庫前期加速,輕鬆導入Heptabase等後段知識統整工具

Readwise Reader裡的內容也和Readwise原本的筆記彙整功能相通,因此也支援直接與常用的其他統整工具串接,包含Notion、Obsidian、Roam Research以及入選YC的台灣新創Heptabase等。

以與Heptabase串接為例,用戶在Heptabase工作區中,能在側邊欄位顯示利用Readwise閱讀時畫的重點片段和筆記內容,並直接一鍵導進Heptabase變成工作卡片,文末還會包含原筆記對象的網站連結。

Readwise Reader現開放免費試用,了解市場規模而採取「不募資」策略

Readwise Reader目前才剛開放可免費註冊的公開測試版,並支援使用網頁版、iOS與Android應用程序,待累積一定用戶數後,預計2023年就會開始採取收費方案,價格尚不確定,但若為在測試階段訂閱的用戶,將以現有的Readwise方案計費,年訂閱制為每月7.99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Readwise在2018年做出了不募資的決定,原因是Readwise認為,數位閱讀的市場規模沒有大到能支持投資人期望的估值,如果執意尋求外部資金,很可能就得被迫嘗試推出其他易於營利的功能,比如打造社交體驗等,但這與Readwise的初衷不符。

Daniel Doyon強調,為了順利運作下去,Readwise和Readwise Reader都將採取Saas收費模式保持穩定營運,且Readwise Reader將會是往後團隊的重點發展項目,持續為用戶追求更高效率的閱讀體驗。

資料來源:Readwise Reader Blog 1Readwise Reader Blog 2Wonder ToolsPin 起來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王品力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王品力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