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軟體Canva、Google文件、行事曆工具Calendly這些工具雖然功能各異,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協作」。隨著遠端工作成為部分公司的常態,協作的需求沒有因為疫情趨緩而消失。
一家美國新創Proxi把腦筋動到了「地圖」上。在Proxi團隊眼中,人們擁有可以共編的日曆、文件,卻始終缺乏一個可共編的地圖,於是他們設計了一款No-code工具,幫助使用者根據使用目的共同編輯、製作美食、旅遊等主題式地圖。
有了共編的功能後,地圖不再是單向的資訊輸出,而有了雙向互動的可能,產生了社群的特性。有趣的是,這款具備社群功能的地圖會出現,竟是來自於「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
Proxi創辦人對孩子的擔心,成創業初心
2020年的萬聖節,已為人母的Proxi共同創辦人Melinda Haughey想知道住家附近有發放萬聖節糖果的地點,確保她的小孩可以安全地參與萬聖節活動。
由於Melinda Haughey過去在Facebook和Dell等公司累積過製作地圖所需的地理空間技術和數據分析方面的經驗,她想到或許可以結合Facebook上人們提供的地址,與一些基礎的地圖建構技術,製作一款可以編輯的搗蛋地圖。
在製作完地圖後,Melinda Haughey將地圖的連結發送給鄰居,讓那些有發送糖果的鄰居,在地圖上釘選家中的位置並標示糖果的數量,如此一來小孩們在要糖果之前,就可以先在地圖上提前確定要糖果的路線。
該款地圖推出後迅速在Facebook上發酵,為期幾天的萬聖節活動讓Proxi累積超過50萬次的瀏覽數,這讓Melinda Haughey嗅到了「地圖共編」的商機,為了籌組團隊她想起了有過創業經驗的大學朋友Chelsey Roney,並隨即發出共組團隊的邀約。
Proxi目標只有一個:製作小白也能編輯的地圖
不過地圖共編的價值是什麼?
Melinda Haughey和Chelsey Roney對此解釋,Google地圖雖然可以展示各店家、景點的位置,但那些資訊對部分用戶而言並無意義。比方說對於一個素食主義者而言,Google地圖上的葷食餐廳就屬於無用的資訊,對他們而言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只標記素食餐廳的地圖,然而單靠一人之力在Google地圖上標記出素食餐廳實在太過麻煩,這時若能集結眾人之力合力完成一個專屬於素食主義者的素食地圖就能大幅降低作業的難度,這也正是「共編地圖」的價值所在。
另一方面,雖然Google地圖也有共編功能,但是更像是短期行程規劃與安排所用,並不適合長期需求的主題式地圖。
由於Google地圖、Apple地圖都是站在專家的角度設計,沒有想到非技術背景者也會有編輯地圖的需求,導致一般大眾很難有共同編輯地圖的可能,頂多只能分享地圖。因此Proxi團隊刻意翻轉了設計地圖的邏輯,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人人都可編輯、分享的地圖。
使用者只需要進到Proxi的網頁,在Proxi搜尋的欄位輸入地址或地標的名稱,Proxi就會抓取Google的地圖數據庫自動在Proxi上標示地點,接著根據地點的類別自行增加各地點的圖示,例如咖啡廳☕、住宿🏡等即可完成地圖的設計。若其他用戶要編輯地圖,也可以向地圖設計者要求編輯地圖的權限,幾步驟就能製作出個人化的地圖。
上線2年,Proxi用戶以美食、旅遊部落客為主
除了共編外,Proxi也很強調「數據」的價值,試圖讓地圖增添商用的價值。透過Proxi的數據,用戶可得知查看地圖的人數、地點點擊次數,以此幫助地圖設計者透過地圖獲利,比如說向商家提供數據,以證明地圖具有一定的瀏覽量,進而和商家洽談獲得優惠碼、分潤等合作關係。
推出2年的時間,Proxi的用戶已經製作出約500張地圖,目前的用戶以美食、旅遊等部落客為主,因此該地圖多半用於展示餐廳和景點。
今(2022)年初Proxi也獲得由Graham & Walker領投,Techstars、Madrona Pioneer Fund、 Pack VC、Tacoma Venture Fund、FAM Fund、KIG跟投的120萬美元種子輪資金。視角放回台灣,台灣的新創團隊Funliday其實也使用了地圖共享的技術,只是他們更專注於旅遊行程的分享,並創下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近15萬人的成績。
雖然目前離Proxi團隊喊出的「期待取代Google地圖的地圖功能」還有一段距離,但可想像的是Proxi提出的地圖共享編輯的概念,或許能激發出後繼者在其他領域上開闢共享、編輯的戰場。

喜歡吃甜食、閱讀、寫字的女生。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