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自從買下Twitter後,假訊息及仇恨言論的情況更加嚴重。Twitter不僅在11月宣布,不再打擊新冠病毒假訊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反猶太主義貼文更飆升61%,已引發眾人、廣告商擔憂,逃難前往至其他社群平台,轉移陣地。
除了部落格形式的社群軟體Mastodon之外,Post News是另一個近期爆紅的社群軟體。Post News由導航APP Waze創辦人Noam Bardin一手創辦,專門給媒體、作家貼文空間,讓讀者針對每篇文章付費閱讀,不僅保證社群平台內容健康並具備多元觀點,更為媒體業、使用者與平台本身帶來三贏。
甫推出測試版2週,Post News就獲得a16z投資,候補名單也已經有35萬名使用者正等候使用,Noam Bardin想打造的「健康社群」,到底是什麼模樣?
Noam Bardin發掘新聞業難以生存、社群平台充斥大量不實資訊2大問題
Post News創辦人Noam Bardin曾在2007年創辦導航APP Waze,除了擁有1.5億的月活躍用戶,更在2013年被Google收購。在專心打造導航產品的同時,Noam Bardin也時常觀測新聞業、社群媒體及消費者行為這三方之間的關係,默默促成了Post News的出現。
「自從我2年前離開Google,我花了很多時間構建不同產品,最後發現了一個市場危機——新聞業。媒體陸續推出訂閱制,只轉化了大約2%用戶,Facebook則針對新聞功能,在今年7月宣布停止向媒體付費,整個生態系統有點壞了。」Noam Bardin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社群平台多依靠廣告收入生存,但廣告為了博取大眾眼球總是誇大其詞,「廣告追求點閱率,不惜一切代價吸引注意力,在我們的社會中播下混亂的種子。」結合新聞業與社群平台的問題,Noam Bardin就在Twitter收購案輿論最高點時,推出了Post News。
Post news推「閱讀文章即付費」功能維繫社群健康,獲得a16z投資
Post News主打成為「真實人物、真實新聞和公民對話的社交平台」,與Twitter一樣,同樣具有基本的發文、按讚、轉貼功能,發文的對象則是瞄準在「媒體出版業及專欄作家」。
也就是說,發文者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或是其他個人作家,讀者若希望閱讀特定文章,必須付費才得以瀏覽全文,剛註冊即有50個點數,如果想不斷閱讀文章,則需要定時儲值,1個點數相當於0.01美元。
Noam Bardin之所以設計這套機制,第一是確保社群平台擁有多元且高品質的內容供讀者瀏覽,不必訂閱單一媒體,就能接觸各家媒體內容,更提高「滑手機」的時間價值,「花15分鐘閱讀這裡的貼文,然後離開時感覺更聰明,那就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另一方面則是將收入分潤、協助媒體提升營收,「Post News將成為辯論思想的文明場所,向專家、記者、個人創作者和彼此學習,讓大家暢所欲言並玩得開心。」Noam Bardin說。
然而,Post News也引起不少爭議,有些人質疑部分文章在其他新聞網站能夠被免費閱讀,到了Post News卻要付費,以及明明許多媒體尚未進駐平台,Post News便預先為它們設立帳戶,令人感到不解。
雖然目前Post News僅有測試版,但已有35萬用戶正在候補名單,其中有6.5萬個帳號已被啟用,推出2後,Post News在今(2022)年11月獲得a16z及紐約大學教授兼科技評論員Scott Galloway,投資金額尚未透露。
有趣的是,a16z正好在馬斯克收購Twitter一案中貢獻4億美元,令大眾對於Twitter與Post News的關係起疑,不過Noam Bardin立刻關係:「Post News與Twitter相關人員是分開的,並且已經設定了明確的界限。」
誰能成為下一個Twitter?Hive、Mastodon紛紛成為用戶避難選擇
除了Post News之外,許多Twitter用戶也正尋覓其他社群平台,作為Twitter的替代品,例如主打「去中心化、無演算法」的Mastodon,透過許多伺服器組成,各伺服器皆有不同主題、規範,這樣運作的優點是能降低平台被單一公司出售的危機。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Mastodon在Twitter被收購12天內,下載量就暴漲100多倍,從3,000次增加至32萬次。
另外還有博得200萬用戶青睞的Hive,結合Instagram、Twitter、Myspace要素,還具備探索頁面,讓用戶查看喜好的主題內容,並不透過廣告盈利,而是藉由付費版本中的添加Sptify、Apple Music在個人頁面功能,向用戶收取費用。但也因近期用戶暴漲,Hive出現安全漏洞,加上團隊成員僅2人,Hive於12月1日宣布暫停營運。
綜合以上3項社群軟體,Post News讓用戶根據喜好文章付費、Mostodon具備多伺服器、Hive則讓使用者盡情探索不同主題內容的特點,再加上皆避免投放廣告,再再顯示出用戶逐漸掌握使用社群平台的主動權,或許Twitter內容審查機制造成的「避難現象」,也象徵著社群新時代的來臨。

21歲,吃飽心情就會變好,希望未來可以養一隻柴犬每天逗我笑。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