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大家用5,000美元就能投資新創獨角獸,以及其他好的投資標的,讓投資這件事情更加民主。」GoodFin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簡嘉良說。
投資方式五花八門,高資產族群擁有尊榮的私人服務,金融機構會為每位客戶安排一位專屬顧問,協助客戶選擇更好的投資組合和方式。不過,這類服務通常有一定的門檻限制,比方說需要先擁有500萬美元的資產。
簡嘉良認為,許多未來的高資產潛在族群,現階段還沒辦法達成門檻限制,「我們想讓這些人可以提早10年開始投資。」有鑑於此,簡嘉良創辦金融新創GoodFin,將投資標的直接放到平台上,取代顧問服務以及伴隨而來的高門檻限制,並利用群眾募資概念,翻轉投資門檻限制,讓高額門檻的投資標的,也能用較低金額投資。
看似簡單的做法,需要面對的卻是法律、金融、股權等複雜問題,而GoodFin是如何在這些領域當中殺出重圍,提供將私募股權分散投資,甚至投資未上市獨角獸的服務?
Google工程師的2次創業,GoodFin創辦人看見哪些機會?
簡嘉良過去曾任亞馬遜和Google的軟體工程師及技術主管,在下班之餘,時常研究房地產投資,「我本來是自己買房子,把4房格局改成10房,再用Airbnb租出去,那時每個月可以有1萬美元的額外收入。」簡嘉良說。
深入研究房產業,簡嘉良發現在美國有一種流行的投資方式——將區分所有權(意即一棟建築物分散給多個人擁有)以群眾募資的形式運作,讓投資者可以小額投資,「如果一棟房子100萬元,那這種投資方式,就是將這100萬元分散給100個人,讓每人負擔1萬元就好。」簡嘉良解釋這種投資機制,讓上班族也可以買得起房地產。
「那時我想,既然募資分攤區分所有權的投資形式在美國很盛行,那麼為什麼不能把這種概念用在海外投資?」簡嘉良回憶,「讓海外房地產也能小額投資」成為了簡嘉良初次創業起心動念。
2021年,簡嘉良創辦了能小額投資全球房產的平台Bidllion,並在那時遇見了後來GoodFin的共同創辦人Anna Joo Fee。「一開始Bidllion只有我一個工程師,但是房產領域需要和很多律師談合約,確保金流、所有權等細節,所以當時我找上了哈佛法學院畢業的Anna。」簡嘉良解釋,Anna過去不止任職美國知名律所Sullivan & Cromwell,更專門負責投資銀行的案件。
「隨著Anna的加入,我才接觸到更多投資型態,也因此察覺其實之前Bidllion瞄準的房產業,也是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指任何一種不能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的投資)的一種,那麼為何不將範圍再擴大一點?」簡嘉良表示。
最低5,000美元就能投資私募基金,GoodFin是如何做到的?
簡嘉良創辦金融新創GoodFin的目標是服務所有私募股權的投資人,其核心概念類似私人服務銀行(Private Banking)。簡嘉良解釋,私人服務銀行通常設有財力證明限制,主要考量銀行會為每位客戶安排一位專屬顧問,協助規劃、給予投資建議,例如省稅、投資等需求,顧問都可以為投資者客製規劃,所以私人服務銀行才需要事先有比較嚴格的資格審核限制。
「但是傳統門檻實在太高了,有些很有潛力成為客戶的醫生、工程師、律師等,他們早期都沒辦法加入私人服務銀行,但不代表10年後他們不會加入。」簡嘉良表示,GoodFin希望能取消限制,讓更多潛在客戶可以及早投資,因此發展自己的一套運作系統,將投資標的直接放到平台上。
同時,GoodFin援引Bidllion的群眾募資投資概念,讓投資者可以用較少的金額參與。舉例來說,GoodFin會先投資某個項目100萬元,再把100萬元分給投資人投資,假設投資人對這個項目有興趣,可以自行決定要投資多少,直到湊滿100萬元為止,最後再依照每個人出資的比例分潤。
為了避免沒有經驗的投資人失利,GoodFin透過與有信譽的投資管顧公司合作、聘用有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給予建議,將利潤控制在3%。
「我們會聘用有相關背景的人才,像是美國知名私人股權投資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作為專門的經理,在業界找尋尚未上市、但已有營收的小公司,作為提供GoodFin客戶投資的標的。」簡嘉良表示,透過這些機制,GoodFin可以將投資分散到公開市場之外,確保利潤並讓投資人儘早投資未來的潛在獨角獸。目前GoodFin的最低投資額只要5,000美元,且最高曾獲比普通銀行帳戶高出350倍以上的收益。
看好30兆美元市場,Google、Meta都是投資人
目前,GoodFin的客戶來自Google、Meta、Harvard、Morgan Stanley、Stanford、Yale等,大部分是未來高資產族群的潛力客戶,而GoodFin的天使投資人則來自Y Combinator、Goodwater Capital、Harvard Innovation Labs、Reddit、JP Morgan等。
「我過去從事高薪工作時,聽說私人銀行的進入門檻非常高,所以我想為自己建立一個數位私人銀行,讓每個人都能投資在過去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的資產。」簡嘉良表示現在正是好時機,且看好私人證券市場,預計將在未來10年呈指數增長,到2030年總價值將達到30兆美元。
本媒體與該金融服務無利益關係,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投資。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招募團隊:我為我們建立的團隊感到非常自豪
2. 團隊文化:我喜歡我們所培養的團隊文化
3. 關係經營:我為我們與客戶、投資組合創辦人和投資者建立的密切關係感到自豪。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我們正在尋求與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的合作機會,也希望能與正在觀望投資矽谷入選YC和哈佛新創公司的亞洲家族辦公室討論合作事宜。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花時間想有什麼事可以不做,常常比埋頭苦幹來得有效率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GoodFin, Inc.
成立時間:2022/02/15
產品名稱:GoodFin, Inc.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