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區塊鏈系統,隨著NFT、DeFi等應用變得廣泛,原有的運算速度越來越無法負荷,這便是9月時以太坊宣布「合併升級」的原因之一。
儘管以太坊試圖一步步修正系統來提升運行效率,整體而言,區塊鏈發展路上仍一直有個缺口懸而未決,那就是迄今為止,並沒有真正專為區塊鏈而生的硬體設備出現,來支撐更高效的加密運算速度。
以色列新創Chain Reaction希望在下個10年的區塊鏈世界中,扮演硬體供應的角色,他們正研發一款結合高效加密技術的高負荷量晶片,並計畫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打造出能同時滿足大量運算,又能確保隱私安全的未來網路基礎設備。
解決區塊鏈產業發展缺口,朝向成為「新一代硬體霸主」
Chain Reaction想解決的問題,就是著名的區塊鏈三難困境,意思是現有的區塊鏈技術,只能做到去中心化和確保安全兩點,無法滿足能負荷大量交易的「可擴展性」。
發展可擴展性困難點在於,要想維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概念,需要讓每筆交易都在數千台用戶的系統達成共識紀錄。因此,所需要的計算能力遠超過現在的中心化環境,雖然以太坊合併完成後,能讓鏈上的網路負荷量顯著提升,但長遠來看,也需要有能夠負擔區塊鏈龐大數據的硬體出現。
Chain Reaction創辦人Alon Webman說明,當前普遍使用於資料處理中心伺服器的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其實都不足以負荷完全去中心化的環境所需要的高效運算,但目前試圖解決的產品都限於軟體技術,這是因為硬體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才一直沒有人跳出來提出硬體解方。
然而,當科技整體朝向Web3發展,勢必得有相應的新硬體系統來做支撐,這便是Chain Reaction想扮演的角色,通過讓晶片本身就能提供極高效率的加密演算法,提升硬體設備每秒可處理的交易量,再加上更高效率的加密計算方式,就有機會維持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下,同時實現可擴展性和隱私安全。
當產品順利成型,這份硬體設備將會適用於下一代科技環境的所有Web3加密應用,可以將Chain Reaction的目標想成成為區塊鏈界的新一代霸主。
高效晶片結合高效加密,為未來科技基礎設施做好準備
Chain Reaction的研發設計概念可分為2大產品來看,分別是適用區塊鏈的高效晶片硬體,與提高隱私安全的加速加密運算技術:
1. 高效晶片硬體:提高每秒處理交易量,依舊看好挖礦前景
當硬體能力高效到可以負荷去中心化的運算,便能節省能源成本,這項優勢不免讓人馬上聯想到,至今為止仍需要大量耗能的「挖礦」。然而隨著以太坊合併,以太幣挖礦走入歷史,讓許多人不再那麼看好虛擬貨幣。
不過,Alon Webman的見解不同,「就算以太幣不能挖礦了,但以太幣只要繁榮,也會帶動其他虛擬貨幣上漲,比特幣至今也還有熱度。」Alon Webman說。
他強調,Web3還在上升發展,本來就會有高低起伏變化,儘管近期氣氛低迷,長遠來看仍有很大的紅利空間,他相信在5~10年後,區塊鏈產業就會整個發展起來,而那時Chain Reaction的晶片就已做好準備。
2. 更安全的高速加密技術:效率提升10,000倍以上,開發「跟得上區塊鏈的加密運算」
高效晶片解決硬體交易負荷量問題後,加密技術勢必也得跟著提升,這是Chain Reaction另一優勢。
Alon Webman說明,加密保護技術現在就已經存在,但當未來區塊鏈系統的運算需求提升到幾百倍後,會需要比現在更高效的加密演算,才能真正確保資料運輸的過程中具備隱私安全,因此當今的雲端計算還需要更強大。
Chain Reaction開發中的加密演算法,能比現有解方快上100倍,並且還在持續優化至超越10,000倍當中,除了能適用預計10年內會豐富起來的區塊鏈應用,在更久後的未來,有了去中心化的自駕車智慧車聯網、更多元的雲端服務,甚至到後量子世代,Chain Reaction的加密技術也都能派上用場。
前份創業被NVIDIA收購後,網羅台積電成員建立新團隊
Alon Webman過去是網路硬體產品供應商Mellanox的共同創辦人,在Mellanox被硬體巨頭英偉達(NVIDIA)以70億美元收購後,雖然已可以退休,但看見區塊鏈硬體發展的缺口遲遲未被填補,他仍選擇抓住機會二度創業,與來自以色列負責資安技術部門的大學同學Oren Yokev,一起創辦了Chain Reaction。
他們認為,將各自擁有的晶片專業和加密技術能力相結合後,便能打造出最適合應用於未來區塊鏈系統的硬體設備。然而,即便有了強大靈感,如果無法將其化為實體,那一切只能淪為空談。
巧合的是,不久後Alon Webman就聽聞,之前負責Mellanox業務的台積電西南區業務資深總監呂學怡將要退休,看準呂學怡擁有的供應鏈人脈,他便馬上主動聯絡,「我告訴他『你一定要加入我們』。」Alon Webman說。
收到邀約後,呂學怡親自飛去以色列,經過一場更深入的對談,呂學怡分享,他認為Chain Reaction的理念新穎且具有潛力,讓他願意一起放手嘗試,唯一的「條件」是他相當看重團隊建立,「我和Alon說,我不需要很多人,但需要幾個夠厲害的人。」呂學怡說。
因此,台積電的同事陳柏達與陳俊宇一起加入了Chain Reaction,兩人分別負責全球供應鏈管理和業務開發。
談起為什麼願意離開台積電?陳柏達笑說,這是他也不斷詢問自己的問題,但其實答案一直很明確,就是他相信Chain Reaction的產品將能成功,像Google等軟體巨頭一樣,他們會在硬體界闖出名堂;陳俊宇則分享,他也認同去中心化的科技將在不久的未來改變人類生活樣貌,而具有長遠眼光的Chain Reaction會是未來的領導角色。
由台積電關為首的半導體產業扮演扮大供應鏈夥伴,看見台灣技術人才輸出能量
Chain Reaction除了以色列之外,在美國和台灣已成立分公司,整體營運是由以色列端提供研發設計,再於台灣與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緊密合作製造供應鏈所需晶片及硬體的要角,美國分部則主要負責銷售。
等到未來產品正式成型,Chain Reaction的商業模式預計分為2條產品線推動業務,第一是銷售適用於雲端資料處理中心的高效能晶片;第二則是向自駕車與手機通訊業者等具有數據安全需求的供應商銷售加速的加密技術方案。
談到選擇台灣的理由,Alon Webman表示,他認為國界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人才和能力,台灣除了擁有令人信任的台積電作為堅強夥伴,也有充裕的研發人才,尤其他很願意和來自台灣的年輕工程師、甚至是學生合作,因為台灣年輕人才不只實力掛保證,也有快速適應新創步調的能力,Alon Webman笑說:「台灣就像科技的烏托邦!」
對Chain Reaction來說,未來優先鎖定的業務範圍包含美國、中東、亞洲等市場,長遠目標是當區塊鏈產業擴大到融入日常生活時,Chain Reaction的產品將會遍佈各處。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Chain Reaction Ltd.
成立時間:2019年
產品名稱:區塊鏈硬體晶片與加密演算法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