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商品牌來說,網紅行銷是這幾年常見的商業模式,除了擁有百萬粉絲的大型網紅外,其實粉絲數落在1,000到10,000人之間的「微網紅」也不可忽視。
微網紅的粉絲數量不及知名網紅,但人數眾多、類型豐富、合作成本低,且往往會和粉絲們更頻繁、深度地互動,因此微網紅的導購能力是有機會超越知名網紅,尤其對這幾年愈來愈多品牌投入的D2C(Direct to consumer)電商來說,微網紅是行銷合作的重點人選。
美國新創Bounty就在協助微網紅透過在TikTok發布評論商品的短影片來賺錢,但它不是老套地提供媒合,而更像是作為中介經紀人公司的角色,讓D2C品牌與微網紅可以免去繁複的聯繫過程,直接達成對兩方都有益的互助效果。
曾為D2C賣家,看見微網紅與中小型電商互助潛力
Bounty創辦人Abe Wolke在創業之前是D2C賣家,他曾連續建立兩間D2C公司,但因為販售的產品大麻蛋白粉產品屬於被臉書廣告禁止的「不安全物品」,無法直接在Facebook宣傳商品,因此,如何與擁有粉絲基礎的微網紅或網路創作者們合作,擴充自家產品的曝光管道,是他格外看重的數位廣告形式。
與此同時,保護數位個人資料的意識興起,Abe Wolke看見了多數D2C賣家共同面臨的困境:當隱私規範越來越嚴格,電商品牌便無法獲得用戶的數據,也就難以精準投放數位廣告,使行銷成果大打折扣。
這讓Abe Wolke更加看好微網紅與中小型電商互助的潛力,但微網紅與中小型電商都具有數量多且分散的特性,要合作起來更加不便,Bounty的輪廓就在此時成型,他心想:只要有一個服務能解決兩方開啟合作的麻煩,一定能成為往後數位行銷的強大工具。
擺脫過時的業配模式,Bounty扮演串連兩方的中介商
過去電商要與網紅、網路創作者合作,常見的模式是透過相關行銷機構進行媒合,找到合適人選後,由品牌向用戶寄送免費產品,換取對方社群媒體上的一則業配內容。但這種做法有幾項不足:
本質上和花錢買廣告沒有差異,一個產品被評論得再優質,只要知道是業配合作,都會讓消費者先打上問號。
開啟一段合作得先找到行銷顧問後選出合適網紅,接著寄出產品、再來回討論業配形式⋯⋯不論是對品牌或網紅,過程都很冗長不便。
媒合對象仍以較知名的用戶為主,行銷公司很難鎖定數量龐大且分散的微網紅或小型創作者。
有鑑於此,Bounty的重點不放在媒合雙方,而是建立起一個中介服務,讓微網紅和創作者發布業配和品牌尋找業配人選兩件事都變得更加直接方便,中間不必再由行銷公司協助,也不用再有無止盡的合作事宜聯繫。
上傳標記Bounty的開箱影片,1,000次觀看就能賺10美元
具體而言,Bounty要怎麼運作呢?
首先,微網紅註冊加入Bounty輸入個人資料後,會收到一份說明指南,接著在與Bounty合作的品牌中挑選商品下單,等到收到商品後,自行拍攝評論或開箱影片上傳TikTok,內容不必與品牌溝通。也就是說,微網紅的介紹或推薦,都是出自自己的興趣以及真實使用的心得,而不是受到品牌限制或由品牌要求的廣告內文。
微網紅將影片上傳標註Bounty後,Bounty就會追蹤該則影片的點閱狀況,並根據瀏覽次數轉換成相應的報酬,金額以影片發布後的前48小時自然觀看數來計算,在這段期間,達到1,000次觀看數就能賺到10元美金,超過1,000次後價格則依次數增加而逐漸下修,確保計費方式保持公平。
品牌方的操作則更省力,不必找人合作就能享有微網紅帶來的曝光效果,如果查看Bounty標籤的商品介紹影片時有中意的內容,也能直接獲得使用授權,可以拿來投放廣告或在各種活動播放宣傳,且每次使用影片時,當初上傳內容的微網紅們都能再獲得額外的收入。
商業模式部分,Bounty不會從微網紅的收入中賺取分潤,而是通過向合作品牌收費來賺錢,價格以月支付,每個月99美元起,如果品牌有額外需求,則會視情況增加費用。
現與30間品牌合作,計畫拓展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
Bounty近期宣布完成由M13領投的47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參與投資名單包含Sugar Capital、Interlace Ventures、Rothy's、Fabletics,以及Stack Commerce等公司的創辦人,累積總融資額為670萬美元。
目前為止,Bounty一共與30個D2C品牌合作,包含清潔用品Jones Road Beauty、可攜式果汁機BlendJet、汽泡水Olipop等,商品種類相當多元。至於實際成效如何?
在今年(2022)3月與14,000名微網紅合作的測試版本中,Bounty宣稱,用戶每個月最多能賺取高達3,000美元。
未來,Bounty計畫將籌集到的資金用於與候選名單中的600多個品牌加速合作,另外,雖然當前仍以TikTok用戶為主,但Bounty積極計畫在一年內將其服務擴展到其他短影音平台,例如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持續以中介服務的位置協助微網紅與D2C電商之間的合作。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