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國際包裹的方法有哪些?思來想去,似乎只能去郵局,而且還只能在上班時間抽空去、在現場排隊癡癡等待——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跟Fedex、TNT這種物流業者聯繫呢?
「這些國際物流商其實都有開放網路申請寄件的服務,但是流程很複雜、介面又難用,我們就是要簡化這個流程,像是Trivago一樣把所有的物流列出來,並推薦你最便宜的方案。」香港新創Spaceship創辦人林煥枝說。
今年3月,Spaceship正式在台灣推出服務,並且Spaceship完成了新一輪Pre-A輪募資,投資人包含500 Global、SparkLabs Taipei、金石創投及其他投資人等,團隊至今的總募資額突破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資金將會用於加速產品研發以及擴大招募台灣人才。
電商代購蓬勃發展,物流卻跟不上
林煥枝早在大學時期就以電商代購為題創業,Spaceship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黃錦熙則是手機殼的代理商,兩人因為踢足球而認識,總會閒聊著關於電商、物流等工作上遇到的問題。
「那時候我覺得,代購是個事業沒錯,但對社會的影響或貢獻不是很大,所以想做點新的事情。」林煥枝提到,他那時候也看到很多人在做「直運電商」(Dropshipping),卻很少運進口精品項目,所以想要從日本進一些精品到香港,與市場做出差異化,於是找來黃錦熙成立Shopkyo,也就是Spaceship前身。
直運電商(Dropshipping)指的是賣家本身沒有倉儲與庫存,而是將買家的訂單直接交給批發商,由批發商出貨,這樣就可以減少庫存壓力。
不過,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在日本批發商出貨時遇到了的大問題,就是物流。
因為跨國物流的服務手續很繁雜,去一趟郵局非常耗時耗力,而如果直接與國際物流商聯繫,則會不符合成本考量,這成為Shopkyo轉型成為Spaceship的契機。
為物流商打開中小企業與個人戶的大門
「物流公司的送貨介面是設計給企業用的而不是個人。」林煥枝解釋,因為企業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送貨量,不像是一般消費者可能幾個月才寄一次貨物,所以對國際物流來說,做企業的生意比較有保障。
企業下單需要經過帳號開通、驗證、選擇寄送目的地、寄送貨物資料、選擇尺寸與填寫申報單等6大繁雜手續,而驗證帳號與登記申報單2個步驟是最耗時與複雜的部分,前者要經過審核,後者則是考驗民眾對各個報表的熟悉度,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非常「不親民」。
林煥枝與黃錦熙改以「團購」的概念思考:如果集結了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那也會是一筆大的、穩定的寄貨需求。
Spaceship把所有消費者的需求納入Spaceship名下,等於由Spaceship代表公司來開通帳號與驗證,「我們把步驟簡化成4個階段:選擇目的地、選擇尺寸、填寫內容物與預約第三方物流到府領貨。」另外,Spaceship運用文字AI偵測消費者填寫的內容物,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加速申報表作業,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寄貨服務。
團購的方式帶來的好處,就是消費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直接享受國際物流服務,而物流公司則能接觸到一般消費者與中小企業。黃錦熙舉例,假設以個人名義從台灣寄貨到日本,可能要花費新台幣1,000元,企業方案則可以壓低到只有4成左右的400元,而Spaceship提供給消費者的價格假設落在600元,這中間的價差就是Spaceship可以盈利的部分。
人才與市場相似度,讓台灣成為首選
目前Spaceship已經累積了13萬名用戶,個人用戶平均一年會使用5次跨國寄件服務,至於中小企業與電商則是一個月2萬件左右的使用量,服務橫跨68國,包含今年將服務落地台灣也是為了拓展市場規模。
「香港跟台灣都使用繁體字,也都是去郵局寄貨,而且台灣的電商環境比香港好,出口量也更多,所以我們選擇台灣作為第一個拓展的地點。」Spaceship台灣總經理許廣揚提到,光是2019年,台灣民眾交寄到國內外郵件的包裹數量就高達20餘億件,非常具有市場潛力。
另一方面,Spaceship也看中了台灣的工程師人才,現在台灣團隊擁有11名成員,有意把技術研發團隊設立在台灣。
今年5月,Spaceship完成了新一輪Pre-A輪募資,團隊至今的總募資額突破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將用於拓展台灣市場與團隊規模,作為前進電商正在起飛的東南亞市場的前哨基地,另外Spaceship也正在開發新的SaaS產品Spaceship Pro,針對中小企業用戶與電商推出智慧化下單的服務。
「現在大家都還是要到Spaceship官網來填寫資料,我們想把這些步驟直接串接到電商的軟體裡面,這樣就可以節省他們下單的時間。」林煥枝說。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