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打進100間長照中心,樂齡智造怎麼做到預測失智風險準確率達9成?

打進100間長照中心,樂齡智造怎麼做到預測失智風險準確率達9成?
蔡仁譯攝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因為我的女兒眼睛不好,有弱視,」樂齡智造創辦人林翠娥(首圖)回憶,「所以點睛科技才會在那時候推出了恢復視覺能力的認知訓練App。」而這,也是樂齡智造開始的起點。

成立於2019年的樂齡智造,提供了一系列維持大腦的手眼協調機能的訓練課程,希望將「認知訓練」這項療法結合物聯網技術,幫助高齡化長輩預防失智、維持生活自主權。

不同於打麻將純粹娛樂性質的活動,樂齡智造的解決方案雖然也是運用遊戲的方式訓練,但是遊戲方法經過嚴謹的醫學驗證,預測風險的準確度高達近90%,讓醫師與照護員能夠更精準掌握長輩的狀況。

醫師一語點醒夢中人,終於為技術應用找到契合市場

時間回到2014年,當時還擔任點睛科技總經理的林翠娥因為女兒的緣故,與視知覺職能治療師陳宜男共同開發了為孩童而設計的手眼協調認知訓練App,成為點睛科技跨入智慧醫療的第一步。

視知覺,也就是人們透過視覺認識環境後,進而做出相對應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手眼協調的能力。

「不過當時陳宜男治療師師就對我說,孩童訓練的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但是長照這一塊還很少這樣的服務。」林翠娥一聽,覺得未來絕對是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一定會需要這種「防老訓練」的服務,因此開始鑽研認知訓練的研究理論。

林翠娥分享,其實認知訓練就是運用「大腦可塑性理論」,也就是透過不斷地視知覺訓練,讓大腦維持一定的手眼協調機能,打麻將就是視知覺訓練的一種,「但是打麻將並沒有『量』的概念在其中,也就是不知道該打多久、也沒有數據紀錄,因此很難成為真正的訓練系統。」

在2014年到2017年期間,林翠娥先後運用點睛科技打造出了3款產品:訓練記憶力的App憶萬富翁、訓練手眼協調的軟硬體整合機台SODA,以及全身運動的硬體產品SPOZ,並且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展示,吸引到許多照護中心的眼光。

樂齡智造產品
由左至右分別是憶萬富翁、SODA,以及SPOZ三個產品。 蔡仁譯攝

直到2019年,點睛科技接受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健康福祉創業服務推動的輔導計畫,才把產品與認知訓練結合成為課程,並以「樂齡智造」另外成立一間公司,而點睛科技則是專注在為企業開發智慧傢俱等軟硬體整合的產品。

為訓練導入數據概念,風險預測正確率達九成

長輩的失智症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輕度的認知障礙、較嚴重的認知能力下降、無法自主行動到產生精神狀況。根據研究,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有4成的比例可以透過持續訓練恢復,可是如果進到了「認知能力下降」階段,訓練幾乎只能延緩症狀變嚴重,卻難以恢復。

「我們的價值就在於判斷變成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以及後續的訓練課程。」林翠娥說,過去大家對失智症的警覺度並不高,是因為它不像是肢體上的病痛清晰可見,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正在步入失智,而醫師也只能請長輩多多運動,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很難預測長輩的失智風險,日照跟養護中心更沒有系統性的課程與產品幫助長者恢復能力。

樂齡智造的失智症精準訓練方案則提供了一系列的課程,運用憶萬富翁、SODA以及SPOZ三個訓練產品進行前測,藉由長輩的反應時間、正確度等數據,以AI推測出長輩的失智風險,再推薦客製化、為期12週的課程,「我們預測認知障礙風險的正確率高達88.2%,同時在訓練過程中也會依據長輩的反應時間、正確度、使用頻率等數據調整課程難易度。」林翠娥說。

樂齡智造失智風險預測
樂齡智造失智風險預測高達九成。 樂齡智造提供

待課程結束後,會再進行一次成果檢驗的後測,讓長輩知道自己訓練的成果,以及風險下降了多少等資訊。

目標成為非藥物治療法!預計2023年申請TFDA

目前樂齡智造的商業模式是以機構為單位,一次賣斷產品,並送一年的訓練課程,第二年開始則會依照課程收費,未來計畫配合長照3.0的政策,將會以SaaS的模式,依照長者的課程量和難度計費。

樂齡智造的課程已經在全台14個縣市、100多間日照跟養護中心應用,包含彰化基督教醫院,「高雄的長照跟日照中心也不少,因為高雄還要把照護能量延伸到屏東地區,甚至全台有近三分之二的長照設備商在高雄,這對我們來說都大有助益。」林翠娥表示。

高雄阿蓮日照中心使用樂齡智造SODA機台
高雄阿蓮日照中心使用樂齡智造SODA機台 樂齡智造提供

不過,樂齡智造不只是希望販售課程,他們的目標是希望未來可以用「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導入醫院,目前正在跟彰化基督教進行合作200人大型治療,預計在2023年申請TFDA,成為真正的失智症智慧醫療處方箋,同時將課程賣到日本與香港等地。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