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全球2500家獨角獸是他們的客戶!印度新創Freshworks如何靠SaaS服務登陸納斯達克?

全球2500家獨角獸是他們的客戶!印度新創Freshworks如何靠SaaS服務登陸納斯達克?
Freshwork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侯乃云,原文標題:首家那斯達克上市印度SaaS公司,Freshworks如何讓全球獨角獸們買單?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去年九月甫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印度新創Freshworks,是第一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印度SaaS公司,透過提供客戶管理平台,協助企業提升客戶體驗並加強與部屬互動關係,迄今全球已有2500家獨角獸企業使用他們的服務。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簡稱SaaS),是一種軟體交付模式,購買者不需要透過傳統的安裝步驟,只需將軟體及相關資料儲存在供應商的雲端資料庫或伺服器內,因此得以避免使用風險。現在常見的SaaS商業應用軟體包含了客戶關係管理、會計系統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等。

Freshworks的企業客戶
Freshworks的企業客戶 Freshworks

創業歷程:機會是留給善於利用的人!

Freshworks共有三位聯合創辦人,分別是Girish Mathrubootham、Shan Krishnasamy 和Vijay Shankar。他們創業之前分別在Zoho擔任不同的職務。2010年的某天,Girish在閱讀新聞報導時,發現SaaS供應商之一的Zendesk因為將價格從60%提高至300%而遭致客戶反彈,意識到這將是進入SaaS產業的絕佳機會,可以趁機把Zendesk和eSupport的客戶一舉拿下。

Freshworks創辦人兼CEO
Freshworks創辦人兼CEO Freshworks

於是Girish和另外兩名創辦人在商討之後,決定從Zoho辭職,新公司就取名為Freshdesk,6人團隊正式成立。2017年,他們的收入達到1億美元大關,將公司名稱正式更名為Freshworks,並將總部由印度遷至美國,以便更接近主要客戶群。

成功的經營模式:產品整合、企業併購與穩健的財務狀況

創業初期,Freshworks主要透過B2B的形式,提供中小型企業SaaS服務來獲取收益。SaaS的優勢在於減低了企業的支出以及時間成本,提供有效率又簡易操作的解決方案,並且幫助企業自力更生,取得客戶長久的忠誠度。「我們要確保合作企業的基礎設施在使用我們的產品後,能夠達到最好的流量效果。」Freshworks 的工程經理 Pradeep Thangavel 表示。

Freshworks的產品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會將多種產品整合後成為單一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旗下產品目前包含有針對人資管理的Freshteam、針對IT服務管理的Freshservice、針對行銷的Freshmarketer,以及透過內容驅動提高銷售的Freshsales和提供全通路服務的Freshdesk。

併購也是Freshworks可以迅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2010年創業以來,Freshworks陸續買下了數據整合平台Pipemonk、社交應用程式Chatimity、虛擬助理應用程式Johukum等10家相關企業,幫助其擴大軟體服務範圍。客戶的滿意度提升後,不僅客戶群擴展至大型企業,連投資者都大幅增加投資額度。

Freshworks的企業經營順遂也與財務狀況一直保持良好有關,在11年內9輪融資中,共籌集了4.84億美元的資金。該公司主要由6位投資者出資,Steadview Capital和Accel是最近的投資者。2021年2月,Freshworks宣布其年度經常性收入超過3億美元大關,即便在充滿挑戰的疫情中收益也成長了約40%。

展望未來:積極推動業務、擴大市場並鞏固現有市場地位

2021年9月22日,Freshworks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透過首次公開募股取得了超過10.3億美元的資金;並且在緊接著的11月推出了freshstack,一個全新的顧客關係整合產品,希望能藉此替企業客戶創造更好的營銷和客戶支持。

Freshworks
Freshworks

目前已有5000名員工的Freshworks,全球分公司橫跨法國、英國、荷蘭、澳洲等國家,並且與日本科技公司 OrangeOne Corporation合作,以擴大亞太地區的業務範圍。儘管有Salesforce、老東家Zoho和Microsoft等眾多競爭者,但如同Freshworks的企業願景「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公司之一」,他們不安現狀,預估未來將會擁有約1200億美元的巨大潛在市場。

資料來源:FreshworksBussinessinsiderStartuptalkyTechcrunch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數位時代》侯乃云 《數位時代》侯乃云

《數位時代》特約編輯。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