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生物科技公司Roivant Sciences自創立以來,備受外界矚目,不僅受到許多投資機構及企業的肯定,更吸引世界各國企業加入投資行列。
2017年,Roivant Science獲得軟銀願景基金投資11 億美元(約310億新台幣),使Roivant Sciences公司在三年內,總融資金額就高達20億美元(約560億新台幣);去(2020)年,Roivant Science又獲得韓國SK投資集團的肯定,並投資2億美元(約56億新台幣);2021年5月,Roivant Sciences宣布將進行SPAC上市,公司估值預計將達73億美元(約2030億新台幣)。
Roivant Sciences是一家專注於將科技技術應用於藥物開發的生命科學公司,致力於針對各種癌症、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研發各種治療方法。
Roivant Sciences的創辦人維韋克·拉瑪斯旺米(Vivek Ramaswamy)畢業於哈佛大學生物系,接著,又在耶魯大學取得法律學位;畢業後擔任對沖基金分析師,工作期間,他發現許多製藥公司會出於各種原因,放棄他們正在研製的藥物,但是,這些公司的放棄原因往往與該藥物的有效性無關,而拉瑪斯旺米根據其自有的理論基礎,認為製藥公司放棄了許多市面上急需的藥物。
2014年,拉瑪斯旺米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在瑞士的巴塞爾創立Roivant Sciences。
拉瑪斯旺米雖然沒有就讀企業管理碩士(MBA),也沒有讀過博士學位,不過,他經營公司的方式相當創新,比如,他依照開發不同類型的藥物團隊,創立不同的子公司,如果該團隊研發出的藥物獲得極大的成就,那麼這團隊的成員或專家將獲得巨大的回報;如果失敗,他們會則會被調到其他子公司,進行其他藥物開發。
相較之下,在傳統的藥物開發企業中,如果某項藥物成功,該團隊成員是很難獲得鉅額報酬,大多公司頂多提供金額不高的獎金。
因此,拉瑪斯旺米這種管理模式,讓Roivant Sciences旗下每個子公司的團隊,都能全神貫注於單一藥物,且能大幅縮減團隊開發的時程。
因此,成立不到7年的Roivant Sciences已擁有多間子公司,其共通的特點,就是所有子公司的名字都由「vant」結尾,目前已有專注皮膚病的Dermavant Science、專注罕見病的Enzyvant Science、專注免疫相關疾病的Immunovant、專注神經科學的Axovant Science、專注泌尿科的Urovant Science、專注女性健康與內分泌疾病的Myovant Science等。
此外,Roivant Sciences還創立專注於資料分析的子公司Datavant,這間公司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醫療資料,進而改良臨床試驗的設計、混合安慰劑組,創建相似藥物間的虛擬試驗,並利用資料分析,找尋任何已有的相似藥物。
2021年2月,Roivant Sciences以4.5億美元(約126億新台幣)收購Silicon Therapeutics公司,合併後的公司將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製藥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從研發到製藥全產業鏈的科技製藥公司。
2021年5月,Roivant Sciences宣布將藉由Montes Archimedes Acquisition空殼公司進行SPAC上市,預計將在今(2021)年第三季完成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編按:已經於2021年10月1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號為ROIV,公司估值則預計飆漲至73億美元(約2030億新台幣)。
參考資料:iyiou、roivant、store.gbimonthly、kknews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李翊巧,原文標題:軟銀也投資!Roivant 創辦人從管理小白到打造製藥獨角獸、下步要SPAC上市,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