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氣候危機也是轉機!未來的工作內容,脫離不了這六項「綠能力」

氣候危機也是轉機!未來的工作內容,脫離不了這六項「綠能力」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未來千百萬個工作機會與綠能相關!培養這六個技能就能與永續經濟接軌

從台灣、西歐到美東,一場暴雨、颶風就可以創造破歷史紀錄的水災。聯合國與世界經濟論壇都呼籲,未來生活在極端氣候中的孩子,需要打造「綠」能力!

九月初,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紐約,因為一場熱帶風暴,世界最大的地鐵系統變成「水濂洞」,市長不得不感嘆這是個歷史性的氣候事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類似的場景今夏在西歐、亞洲也曾出現。要生活在未來,現在的孩子們,得先練就「綠」能力!

關於未來,目前大人對孩子們的擔心與準備,許多著重在如何不被AI取代,以及終身學習、社交及情緒等能力。而面對氣候變遷,除了呼籲大人們必須採取促進永續環境的行動,聯合國和世界經濟論壇,也不斷探索如何幫助孩子們預備面對極端氣候中的生活與工作。

八月底,世界經濟論壇剛公布的「達沃斯實驗室(Davos,世界經濟論壇所在地):年輕世代復甦計畫」報告發現,在綠經濟領域中,將出現千百萬個新工作機會。的確,大家對於環境、綠經濟有很多憧憬與創新,這個領域會一直發展,也值得投入,甚至人人都應該要有這種思維。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育有合適技能的工作力。但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中,幾乎半數的年輕人表示,自己並沒有相關的能力,足以在未來五到十年勝任這類工作。

用綠能力裝備孩子 在未來生活與工作

那麼,要如何擁有這些能力呢?早在兩年前,聯合國環境署在出版厚達754頁、第六次全球環境展望時,就決定推出互動、活潑的年輕世代版本,希望青少年也可以理解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並且預先準備。

這份「CEO-6 for Youth」報告在今年問世,是全球目前針對孩子探討議題最全面、舉例也最具體與切身的環境報告,包括互動式的測試、知識與每個人可以貢獻的因應,也從未來生活方式的改變,牽引到對工作的影響,包括哪些工作受到衝擊,是誰在做這些工作或受到影響,以及這些工作在哪裡、如何完成,總結出綠色工作的趨勢與未來所需的技能:科學、環境友善科技與工程、建築與規劃、系統性的技能、作業與資源管理、解決複雜的問題、監測技能、農業、持續再教育與學習。

世界經濟論壇援引這份報告,擷取跟多數人較相關、非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也對照當今的教育與能力訓練常見的缺口,彙整出提醒新世代的六種職場綠色競爭力。事實上,這些技能從小就可以、而且應該培養。中小學生如果可以及早學習這些知識,鍛鍊這些技能,將來就更容易與永續經濟無縫接軌。

親子天下國際年會
親子天下

六項技能,培養綠色競爭力

一、 科學技能

大家都會學習科學的知識,但是,孩子們有沒有學到用科學處理事情的技能,以及熟悉將來會常用的科學領域呢?例如,未來會需要很多的環境科學家、生物學家、水文學家、生化學家,他們會觀察、監控、管理與保護天然資源,包括土地與珍貴的水源供應。大家也會需要這方面的素養,納入平時的各種決策中,作資訊充分的決定。

二、 建築與規劃技能

令人驚訝的是,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建築正是環境汙染與廢棄物的一大來源,而且人人有責。未來所有的建物都要用更少的資源營造與運作,也要讓能源使用更有效率。建築師與規劃的人也還要遵循環境規範與考慮客戶所需要的綠空間。即使不從事營建業,人人都要在建築物裡生活與工作,也要了解這方面的趨勢,使用綠色建材與內裝管理的綠建築設計。

三、 綠色工程與科技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來的綠色工程師,他們在各種工作中,都可以有更環保永續的選擇,從物品的包裝、規劃與維護太陽能或其他發電方法、降低汽車的碳排放,各種科技都可以有綠色經濟的版本。

四、 農業技能與知識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自己耕種、或成為農業家,每個人卻都是農業產品的消費者。而且,隨著農業與食物供應越來越重視永續發展,這方面的工作機會也會增加,甚至還有「精準農業」的問世,這些都需要用資訊衡量與改善農業與食物生產的效率。

zoe-schaeffer-D_VjFp1ds1Y-unsplash
農業與食物供應將越來越重視永續發展。 unsplash

五、 環境正義技能

這是人權與環境權交織出來的新領域,環境正義讓人們在作經濟與開發相關的決策時,了解法律、社會、與歷史各方面的背景,確保人類不會重演過去的錯誤,不再重蹈種族、社會不公義的覆轍,也避免傷害環境與社會的健康。

六、 系統性的技能

環境牽一髮而動全身,綠色經濟需要有人能夠設計、操作、並且監控大範圍的系統運作。有系統性思考與規劃技能的人,會要衡量整個系統的效能,知道最適化與改善整個系統運作的方式,像是完善地運用總體經濟的各種概念,在基礎建設工程中納入永續的考量與設計。

很難懂嗎?報告以年輕世代常穿的棉質T-shirt為例指出,光是一件,就要用掉4.2立方公尺的土壤所種出來的棉花,灌溉棉花跟為布染上顏色,還要花3900公升的水。

所以,在未來,紡織方面的工作從種植或生產纖維,就要考慮有機、或是使用其他作物纖維如竹子、香蕉、鳳梨等替代品;在紡織時則要考慮能源、機械工程與工廠管理;染整時要考慮染料與其他化學物品對環境的衝擊;到了設計要考慮機能布料;在製造布料與成衣時都要處理廢棄物;配銷也要考慮運輸能否降低碳排放、分析供應鏈與運籌的最適路徑與作業效能;零售時還可以用資訊系統避免庫存與浪費。

即使不從事這個產業,人人都是消費者,也要考慮是否過度採買浪費、可否再多使用與回收、在何時整理或捐給弱勢等問題。為了在這些節點作出對環境友善與吸引永續思維消費者的決定,還需要懂得觀察、監控、收集與分析資訊,了解消費者與數位應用管理的能力!

像這樣,在未來,幾乎凡事都可以是綠色經濟。擁有綠能力的人,總能在任何一個產業鏈中為自己的工作加值,也為地球的未來貢獻。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更補充,綠能力之外,未來世代還必須具備同樣關鍵的「軟」技能,包括設計思考、創意、適應力、韌性、同理心等。

提前幫助孩子學會這些知識與技能,除了增進職場競爭力,還能成為對環境負責任的消費者與社會的一員。

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作者:黃敦晴,原文標題:面對未來,打造孩子迎戰氣候變遷的「綠能力」

親子天下國際年會
親子天下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親子天下》黃敦晴 《親子天下》黃敦晴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親子家庭最體貼合身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