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企業領導者喜不喜歡只要有手機就能完成日常大小事Z世代,他們都正在變成優秀的員工、有影響力的消費者,以及獨領風騷的意見領袖。因此,想要掌握未來趨勢與商機,就一定得抓住他們的心。
Z世代相信,品牌除了獲利也應該具備某種代表性,更應該對全世界展現正面影響力。隨著企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這個集結近兩百位美國最強勢執行長的組織在二○一九年八月簽署一項承諾,重新定義企業的宗旨,這股期待已經快速邁向一種新常態。他們的承諾聲明,企業應該不再只是服務股東,而是應該照顧所有利益相關人。誰是那些「其他」的利益相關人,執行長又該如何計劃服務他們?他們的承諾包括提供顧客價值、投資員工、與供應商交易應講求公平、合乎道德,並支持我們工作所在的社區。僅在聚焦長期脈絡之下的結尾處提及股東價值。
對企業而言,新常態來得正是時候,因為Z世代已經進入一個總是看到品牌提升社會地位的廣告,並捐贈從鞋子、眼鏡到食物與水資源等各種物資給所需之人的時代。
雖說這種結合社會價值的公共聯盟很新穎,而且從許多方面來看是在大聲召喚千禧世代,但許多Z世代也抱持期待。他們花錢購買品牌之前會想知道,它確實代表某種超越產品的理念。
整合廣告科學的麗莎.烏琪奈德將這一點視為她協助消費者品牌、潛在雇主企業吸引目標受眾過程中的推力。「Z世代在乎你的使命,他們想看到你也在乎,」她與我們分享,「他們想看到你重視他們,也想看到放眼全世界你願意為自己的價值觀挺身而出。他們不怕點名企業。」
Nike採取大膽行動與柯林.卡佩尼克站在同一陣線時就明白這一點。雖說前幾個世代並不認同Nike是力挺社會議題的品牌,但Z世代正好來到只認識Nike這道進化形象的時代。與此同時,其他原本就以力挺廣泛議題聞名的經典企業,好比戶外服飾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也持續找出支持自己理念的新方式。
二○一八年,巴塔哥尼亞捐贈一整筆企業減稅額一千萬美元給幾家承諾保護空氣、土地、水資源及解決氣候危機的組織,因而躍上國際新聞版面。自一九八五年它首次倡議「1%捐地球」(1% for the Planet)的贈予行動以來,這是最大一筆款項。這家企業也賦能員工勇於做出改變。二○一八年的選舉日它關閉所有門市,好讓員工可以去投票。
並非所有品牌可以或是都必須成為全職的社會正義戰士或環保勇士,向顧客證明自己具有某種代表性。但你如果還沒準備好,務請想想你如何在日常工作之外產生正面影響。如果你是小型服飾零售商,能否捐贈衣物到當地婦女庇護所,或是在你的社區裡舉辦募捐衣物活動,好幫助其他無力購買新裝的族群嗎?
假設你是寵物美容師,可以贊助當地的收養活動嗎?要是你是中等規模的行銷經紀商,可以奉獻幾個小時協助當地非營利機構發起下一場募捐活動嗎?有時候你那一股改變世界的渴望會直接體現在公司使命中,但若非如此,那就只是代表你有可能追不上自己期望的任何理念。
從Z世代的角度來看,你所能做的最糟事情就是像往常一樣只擔心生意好不好。
本文摘自《Z世代經濟:未來最有影響力的新世代,將如何塑造2035世界新常態?》一書
原文作者: Jason Dorsey, Denise Villa
譯者: 周玉文
出版日期:2021/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