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率僅 2%!國泰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聚焦AI身分驗證、健康生態、投資管理三領域

「使用、探索新科技,已經是我們的DNA,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國泰金在2016年成立「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正式啟動集團轉型,經過五年的發展,國泰金控資深副總孫至德認為,現在的野心、步調已經越來越大。
不只靠自己的力量,2019年開始籌備的「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Cathy Financial Innovation Lab)」,向全球新創廣發英雄帖,一起投入金融服務概念性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今年已經是舉辦的第二期了,在入選率只有2%的情況下,這次共有四家台灣新創入選,究竟國泰金從中獲得了那些收穫?
**小百科:概念驗證 **
簡稱POC,是對某些想法的一個較短而不完整的實現,以證明其可行性,示範其原理,其目的是為了驗證一些概念或理論。概念驗證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有里程碑意義的實作的原型 。
瞄準三大領域,今年有四家台灣新創入選
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是台灣第一個金融機構成立的加速器,目的除了掌握新的趨勢發展,也希望透過跟新創的合作,推動內部創新、驗證科技在金融上的各種可能。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國泰將PoC的目標聚焦在AI身分驗證、健康生態、投資管理三大領域。數數發中心副理陳主原說,這次申請的新創數量有823間,是去年的兩倍,最後選出15家新創做PoC。
相較於去年沒有一家台灣新創入選,在錄取率只有2%的情況下,今年有四家新創來自台灣,包括:聚焦AI身分認證的AuthMe(數位身分)、提供法律科技解決方案的Lawsnote(七法)及醫療科技新創雲象科技與長佳智能。其他新創則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波蘭以及西班牙。
遠端辦業務,靠AI驗明正身
在眾多解決方案中,孫至德表示,有些構想跟疫情下無接觸的趨勢非常吻合。來自台灣的新創AuthMe,做的是AI身分驗證。在所有業務都不能到分行辦理的情況下,透過eKYC證件驗證,以及生物辨識等技術,能在遠距的情況下,讓客戶快速核對證件與身分。
這不是單單把技術套用在各項業務上就沒事,陳主原分析,看似簡單的核對身分流程,必須考慮到如何確定鏡頭另一邊的是真人?或者對方是否為本人?拿的證件是否是真的?這背後都需要藉助人臉辨識、活體辨識這些技術幫忙,才能在發展無接觸服務時,同時把關風險。陳主原說,未來這套技術一旦成熟,可以套用在人壽、銀行產險等所有分公司的業務申辦,以及視訊客服上。
網路投保,一隻手機就能測出健康
疫情危機下,大家也更重視健康。來自加拿大的新創NuraLogix,做的是「智能人臉測量健康數據」,透過遠程光體積描記圖法(RemotePhotoplethysmography,rPPG)技術,透過手機鏡頭拍攝用戶人臉影像,並透過AI演算,即時產出心律、呼吸、心理壓力、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健康指數,未來規劃應用在保險領域。
放眼全球找最好技術,國泰金收穫有哪些?
去年國泰從400多家新創中,海選出9家做PoC,孫至德表示,後來共有兩家新創發展出更深層的業務合作,分別是擅長胸腔X光影像判讀的新創Lunit,應用在核保審核上;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分析車損的ClearQuote,則是應用在車險理賠上。
之所以要透過PoC的方式,在全世界找新創合作,孫至德表示:「我們的目標在找到最好的科技,無論他在什麼地方。」在過去的經驗中,也獲得不少寶貴經驗,像是之前有一家新創,專門在做洗錢防制(AML) ,但是因為辨別中文上有難度,因此很難導入。
又或者有些海外新創,端出的技術非常好,但是在醫療、法尊這些領域,對於台灣市場比較不熟悉,因此也很難落地合作。陳主原說,過去兩年國泰金在全世界各地,擁有更多的盟友,也更理解那些技術,在台灣市場落地應用會有更大的機會,對國泰跟新創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與新創PoC合作進入第二期,孫至德的期許是,希望新科技的導入,無論是在精準度、效率、體驗上,都能比現在更好;同時PoC的技術必須能發揮大的影響力,而不是只針對小問題;更希望在過程中,帶動集團內部開放、擁抱新科技的文化,第二期的PoC成果,預計會在今年底發表。
國泰金近年的轉型,橫跨銀行、人壽、產險、證券,層面從後端消費者看不見的系統基礎建設,但前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服務體驗都有,孫至德預告,接下來會有更多整合各子公司的服務推出,科技將扮演關鍵角色。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作者:高敬原,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