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看重的,是新創團隊有沒有『Go Global』的視野。」Unlock Venture Partners 的合夥人之一 Andy Liu 笑著說。Andy 自己是個連續創業家,非常喜歡早期創業家的熱忱與創意,為了幫助更多台灣人才站上國際,目前正在台灣進行一個類加速器的 Unlock Venture Lab 計畫。
因為創過業,所以想要幫助早期創業家
Andy 本身是一位連續創業家,創辦過 NetConversions(被 aQuantive收購)、BuddyTV(被 Vizio 收購的線上影片串流網站),也曾在 Active Voice、Safeware、波音和 AT&T 擔任過各種職務。
他畢業於西雅圖太平洋大學的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和華頓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在西雅圖已經待了超過四十年。坐擁星巴克、微軟和亞馬遜,再加上免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西雅圖可謂人才擠擠,對於創新創業來說是個在適合不過的環境了。
由於創業的經驗,Andy 也是西雅圖非常活躍的早期投資者,曾對 Buuteeq(被 Priceline 收購)、Minted 和 Sparq(被Yahoo收購)等公司投資;2003 年被 PRESTIGE 提名獲得 40 under 40 獎項,2010 年被西雅圖年度最佳天使獎,以及 2016 年被《亞洲西北周刊》評為年度最佳創新者。
Andy 深耕於西雅圖,在創新領域已經擁有深厚的人脈網絡,甚至每週會舉辦一次 happy hour,透過邀請創業家、投資人等來一場小小的餐敘,讓彼此相互認識並更新資訊。
「我們都是創過業的人,所以非常想要幫助新創,尤其是早期新創。」Andy Liu 分享,2017 年成立的 Unlock Venture Partners,主要投資與數據、AI 相關的早期新創,在美國西岸西雅圖、洛杉磯與舊金山各擁有一個據點,也正好代表了三位合夥人過去的創業故事。
合夥人之一的 Sanjay Reddy 曾在洛杉磯的 Gemstar-TV Guide 擔任策略長,因為投了自己當時的公司 Buddy TV(後來被 Vizio 併購)的 A 輪投資,因而認識;另一位合夥人 Raazi Imam 則是已經認識近二十年,也是 Caiman Consulting 的創辦人,過去曾與 Andy 一起做過天使投資,三人志向契合、又都住在美國西岸,所以才成立 Unlock Venture Partners。
在近四年的時間內,Unlock Venture Partners 已經投資過 31 間新創團隊,其中已經有三間成功出場,「我們要找的是可以突破現有產業框架、帶來革命性顛覆的產品跟商業模式。」Andy 說,例如近來投資的 DressX,以虛擬技術為參與線上會議的人套上擁有合適的穿搭,就算本人實際只穿了件背心都沒關係,「這在疫情當下是個實用的技術。」
其實,你不一定要拿投資人的錢
不過要如何辨別早期團隊是否具備創新的特質,也特別考驗投資人的眼光。對於創過業也做過天使投資的 Andy 來說,與其觀察早期團隊的商業模式,不如觀察他們的「人」。
Andy 說,其實名校畢業生創業不見得較容易成功,因為經營一間公司遠比純粹的商業規劃複雜,包含怎麼面對投資人、怎麼與客戶對談,尤其初期的公司風格與創辦人是息息相關,因此「人」的特質將影響公司能走多遠。
「相對那種因為加密貨幣很盛行才作相關創業的人,我反而喜歡『任務導向』的團隊。」Andy 說,為了賺錢的創業很容易會迷失方向、甚至沒有願景與熱忱,相比之下,「任務導向」的創業團隊是為了市場上的需求而存在的,他們將馬不停蹄地完成自己的理念。
也因此 Andy 第二看重的就是熱忱,能承受創業壓力、甚至將壓力化為動力、保持對新事物感到興奮,那才是更接近成功的團隊;最後則是野心,「你的夢想有多大?如果換成市值,你有成為獨角獸(十億美金)的願景嗎?」
在商業模式、打造產品與上市販售之前,新創團隊最該思考的並不是資金,而是從上述三者確立自己的方向、策略與執行力,有了明確的目標,資金自然也會進來,「通常 VC 要的是可以快速獲利的公司,不適合所有團隊;有很多公司沒有 VC 也活得很好,而且募資管道其實有許多種,就看自己的策略和目標。」Andy 也提醒。
敢打國際市場才能讓夢做大,最重要的是熟悉當地市場
然而擁有願景只是創業的基本門檻,終究要回到如何實踐。「在美國投資時,我發現有些趨勢、適合做些新的題目,但找不到相關的團隊或人才,包含技術與商業模式還是太早期、不夠穩定等等,這也是促成我想要做 Venture Lab 的原因。」Andy 提到目前在台灣進行的計畫。
Venture Lab 的概念不同於一般的加速器,每年會選入的案子可能不到十件,但是每一件都會給予深切指導,甚至幫忙打造原型產品,「我們在找有 Big Tech 經驗、可以說流利英語和想以軟體打國際市場的人,」Andy 說,Unlock Venture Lab 旨在幫助非常早期、還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的人,實踐自己的想法,只要你提出好的點子,Venture Lab 內部的工程師就會做出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並在美國測試,如果具有 product market fit,就會協助籌集 200 - 300 萬美元的資金,讓公司獨立出去,而 Unlock Venture Lab 則會持有部分股份。
Andy 十分鼓勵台灣創業家們勇敢走向國際,因為台灣本身市場不大,國際市場才是真正的戰場。「兩年前我投了某個公司 900 萬美金,到現在 C 輪募資結束後,已經來到 4 億的估值,台灣的市場很難做到這種程度。」Andy 建議,若要走出國際市場,最重要的是對當地市場生態的熟悉程度,從 TA 是誰、如何接觸到他們、透過什麼管道下廣告、他們最容易接觸到這個廣告的時間點等等,都必須暸若指掌,這樣才能估算出自己的產品定價;另外一個重點是掌握自己的優勢,才有立足當地市場、與當地服務競爭本錢,「像 JustKitchen、Moovo 等團隊,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擁有打國際市場的本錢。」
Covid Magic:期待海外投資人回台帶來的新面貌
提到甫上市的 JustKitchen,Andy 認為疫情衝擊下,餐飲科技將有極大的改變,雲端廚房這種省去經營空間的商業模式會成為顯學。「在美國東岸有個獨角獸新創 gopuff,我稱為『便利商店2.0』,我覺得是下一個便利商店形式;他們將商店轉為線上 app,他們的數據可以預測不同時段的熱門商品,消費者只消在手機點購,外送員就會外送過去。」
JustKitchen 的例子或許預示了台灣飲食產業也正在轉變,另一個可以促進台灣產業轉型的力量則來自——這真是不可思議——疫情。由於疫情,許多在美國的台裔投資人紛紛回到台灣,相較美國的地廣人稀,台灣的通勤距離讓大家更容易相聚,許多創意與想法也因此更容易被激發出來,「我常常碰到很多平常見不到的人,這樣的密度下,我相信台灣會有新的事情發生。」Andy 笑著說,這就像是「Covid Magic」,雖然給了世界許多挑戰,卻是個開啟台灣新創機會的契機。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