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幫你找到命定禮服!YC孵化的美出租禮服新創Queenly,疫情下業績逆勢成長

幫你找到命定禮服!YC孵化的美出租禮服新創Queenly,疫情下業績逆勢成長
Photo by Marcel Strauß on Uns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美國,青少年從校園生活到步入職場,會面臨大大小小的舉凡各式派對、舞會以及晚宴,對於禮服的需求不言而喻。然而,人們往往只有在面對正式場合時,才需要禮服,為了一次性的需求掏錢購買不符合成本效益,禮服租借行業應運而生。

美新創 Queenly 看準美國市場的禮服需求尚未被數位化,用科技化的數據分析系統優化搜尋引擎,讓客戶無需透過傳統繁複的逛街、試穿流程,協助客戶根據需求,租到心目中的「命定禮服」。

Queenly 官網頁面
Queenly用科技化的數據分析系統優化搜尋引擎,協助客戶根據需求,租到心目中的「命定禮服」。 Queenly

提供出租禮服服務的新創 Queenly 甫於 2019 年底創立,便面臨巨大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原先預計舉辦的大型晚宴或舞會皆因疫情被迫取消;儘管如此,Queenly 表現卻逆勢成長,其共同創辦人 Trisha Bantigue 和 Kathy Zhou 表示:「2020年 Queenly 營業額達到 100 萬美元,網站每天更有超過 10 萬次瀏覽。」

當大多數活動喊停時,在家悶久了,有些女孩反而希望將自己打理的更美,讓自己看起來煥然一新。
Queenly 共同創辦人 Trisha Bantigue 解釋

此外,有些活動轉而透過遠距視訊,或是保持社交距離的形式進行,例如:Zoom 婚禮、Twitch 選美大賽、部分舞會和畢業遊行等。Bantigue 也提及,有些 TikTokYouTube 上的內容創作者,也成為 Queenly 客戶。

透過新創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協助,許多矽谷巨頭都看到了 Queenly 的逆風增長並選擇投資,包含前 Stitch Fix 營運長 Mike Smith、前 Uber 技術長 Thuan Pham、以及 Samsclub.comWalmart.com 的前營運長 Kelly Thompson 在內,共募集 80 萬美元。Bantigue 對此回應:「 Queenly 目標是成為禮服界的 StockX。

Queenly 提供從小禮服、晚宴服、到婚紗等服裝,其平台上目前約有 5 萬件全新或轉售的商品,價格從 70 到 4000 美元不等,而轉售方可以從中抽8成報酬。

對 Queenly 而言,銷售業務核心在於運用演算法媒合買家和禮服。Kathy Zhou 在加入 Queenly 團隊前,為 Pinterest 的前軟體工程師,過去致力於數據搜尋和開發工作,也曾協助建立內容發布流程和建置平台後端,而後她順利將過去經驗應用於 Queenly 上。

Queenly 搜尋引擎功能
Queenly 持續優化其搜尋引擎的功能,讓消費者可以根據尺寸、剪裁、和細緻的顏色分類需求搜尋。 Queenly

Queenly 持續優化其搜尋引擎的功能,讓消費者可以根據尺寸、剪裁、和細緻的顏色分類需求搜尋。另外,Queenly 也在進行一項 Beta 測試功能,希望提供不同膚色的消費者更精準的顏色搜尋。Bantigue 分享:「Queenly 的創辦人同樣身為女性,更能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打造最貼心的服務。」

藉著這些搜尋引擎洞察力,Queenly 聲稱在其他平台需要耗費 5 個月才能售出的禮服,在 Queenly 上只需要 2 週。

Queenly 維持競爭力的方式為保有禮服的多樣性,Bantigue 表示:「對新創而言,庫存是個大問題。」另外,身為女性、少數族裔的她們,初創時期募資十分嚴峻,幸好對 Queenly 來說,並沒有太多實際庫存,因為禮服可以藉由擁有者直接發送給買家。若禮服價格低於 200 美金,Queenly 會直接負責配送給買家;若高於 200 美金,則會先發回公司進行乾洗及標籤驗證,再配送至買方手中。

從成本面來看,Queenly 最大的成本是運輸。為了降低成本,Queenly 目前不接受退貨或退現,除非禮服和網站上敘述有出入。

儘管對企業而言,此項決議十分明智,但對新創客戶可能是個障礙,當在平台上挑選衣服,尺寸複雜且無法退貨可能會扼殺顧客購買慾。Bantigue 說,慶幸的是 Queenly 成立至今,顧客並沒有太多尺寸選擇上的問題,因為平台要求賣家必須張貼禮服實拍圖片,讓消費者在下單前對商品有足夠了解。

談及未來規劃,Queenly 希望和精品店、服裝設計師合作,協助小型精品店透過自身平台量化其庫存,便於商品管理。

參考資料:
QueenlyY CombinatorTechCrunch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宜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李宜萱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