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跳下巨人的肩膀,讓巨人依賴你!CloudMile 創辦人:錯過網路時代,AI 戰場不能再缺少我們的位置

跳下巨人的肩膀,讓巨人依賴你!CloudMile 創辦人:錯過網路時代,AI 戰場不能再缺少我們的位置
侯俊偉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0 年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擴散全球,商業活動與消費型態產生劇烈改變,致使過去淪為口號的企業數位轉型轉而急迫。

數位轉型說來容易,但實際運作卻相當耗時費力,「事實上,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困難和問題點蠻多的,對 CloudMile 而言,我們會關注幾個步驟,」2017 年創立,致力推動企業上雲、進一步透過數據彙整與治理落實 AI 應用的雲端科技公司 CloudMile 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永信(Spencer Liu)提到,數位轉型的第一步是公司基礎建設的現代化,再來是提升資料彙集、處理能力,最後才能建立完整的 AI 模型達到後續的商業應用。

「對於企業而言,最困難的是顛覆過去既有的商業模式,改變習以為常的工作流程,」劉永信認為,在企業數位轉型愈加成熟後,產業的界線會日益模糊,對內部而言,面對商業模式的轉變與競爭關係的變化更容易造成文化衝突。

數位轉型最好是 Top-down 下來,企業思維也得跟著改變

過去 CloudMile 將主力放在協助企業建置 Google 雲端,並提供管理與應用的解決方案,一旦企業基礎建設完善,資料可完整上雲之後,才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 將數據提升成企業的競爭力,透過 AI、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商業預測與產業升級。

「我們是 B2B 服務的公司,無論是做 Cloud 還是 AI 都圍繞在數據,」劉永信說,自從數據的重要性在 2017 年由《經濟學人》週刊(The Economist)被提出後,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便不再是石油,轉而變為具可識別性、延續累積的資料。

劉永信認為,數據做為現代世界的新能源已然是現在進行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創立以來致力協助企業創造數據的價值和影響力的 CloudMile,便加速推動了數據加值的過程。

一直以來,產業數位轉型停在基礎建設的革新, CloudMile 則以線性的角度來協助企業一步步推進,最後達成讓數據成為數位轉型動力的目標。由於數位轉型牽涉到作業流程、結構性改變,因此劉永信提到,執行最好是 Top-down 下來的,且公司文化也要隨之變革,導入敏捷、容忍失敗、開放共享到數據驅動等新思維,才能達到真正的「轉型」。

_MG_8540.jpg
劉永信認為,數據做為現代世界的新能源已然是現在進行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創立以來致力協助企業創造數據的價值和影響力的 CloudMile,便加速推動了數據加值的過程。 侯俊偉攝影

感嘆被遺落的軟體時代,CloudMile 致力打造接軌世界的舞台

作為一間將滿四歲的新創公司,劉永信希望在產業內豎立對於人才與文化的新典範,第一份工作便在蕃薯藤擔任創始員工的他,深信對於年輕工作者而言,除了好的時勢之外,更重要的是擁有試煉的舞台。

當年蕃薯藤甫創立時,在物質條件並不好,但即便如此,對於年輕的劉永信而言,蕃薯藤仍在網路業最興盛的年代為他打造了一座舞台,養成他對從 0 到 1 創業的熱情和勇於突破的個性,「台灣錯過網路創業的浪潮,在 Dot-com bubble 後沈潛 20 年,雲端、AI 的時代不能再缺少我們的位置。」他提到。

舞台準備好,接下來就是如何找到一起向前的夥伴,劉永信分享:「每一個進來的人選我都會談過,我認為文化很重要,比起最優秀,我們更希望找到最適合的人才。」

員工是公司成長的一環!未來職場面貌:人才與企業文化相依

所謂適合,劉永信強調三個人格特質,一是面對不了解的新事物保持「謙卑」;二是作為信任基礎的「真誠」;三為面對困難及問題時所能展現出的「勇氣」,同時,比起現階段擁有的技術實力和專業度,CloudMile 更期待投資具有成長潛力的人才。

建立 CloudMile 的企業文化與對人才特質的期待大多源自於劉永信過去的工作經驗,在外商擔任專業經理人期間,一次總公司集合所有幹部在比利時進行 Team Building ,其中一項挑戰要先登上比利時第一高的山丘,再自己搭建繩索越過河道才能回到地面。

過程中,準備滑下來的人得倚靠後面一位夥伴與負責調整繩索的人對話,提供下降者的基本資訊,讓對方可以安排繩索的緊繃度,「所以當你後面的人拍一下你的肩膀,你只能深吸一口氣,把生命交給你身後的夥伴,一躍而下。」想起那個高約 150 公尺的墜落過程,劉永信感嘆地說道,那一刻他才瞭解工作夥伴間的信任與支持有多重要。

「面對人選,我們依循著四個脈絡:建立期待、溝通使命、提供選擇和建立承諾,」劉永信提到,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對人才看法的延伸,也就是在信任基礎上的三個重要的核心:敏捷、當責和精進。

國際佈局不停歇,6 個月內推進大馬市場

為人才與公司建立舞台是公司必須具備的國際競爭力,CloudMile 從去年開始正式進入香港及新加坡市場。

從數據的角度去看,新能源要能夠發展,勢必具備兩個引擎:雲端和 AI,而這兩件事情基本上是無國界限制的。相較之下,香港及新加坡的國際化程度很高,能夠更快的把已經預備好的人才與技術推出去,因此很自然地選擇兩地做為首波擴張的城市。

佈局上,台北作為研發中心,而新加坡則為營運中心,以雙城市策略再向外擴張;香港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的影響,具備具有國際化思維的財務、商業型人才,因此香港辦公室也著重在商務開發。「我們希望做到由新加坡看整個亞洲市場,以台灣的技術實力和全球競爭,」劉永信提到,雖因疫情關係海外拓展的步伐有所延宕,但仍會在未來六個月到一年內攻入馬來西亞。

面對已近乎藍海的 AI 市場,劉永信認為,目前很多做 AI 技術的新創公司多半強調技術的深度或獨創性,但 CloudMile 更專注在協助企業上雲、資料爬梳到實際應用,對於客戶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數位轉型若真的成功,技術才能真正協助他們提升商務的效能、進行商業模式的轉型、創造收益,「我們將 AI 當作數位轉型的一部分,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應用。」劉永信補充。

跳下巨人的肩膀,讓巨人依賴你!

透過協助客戶佈建 Google Cloud 來進入市場獲取客源的 CloudMile,一直以來與 Google 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當初之所以瞄準 Google 雲端平台,是因為看準了 Google 在掌握數據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且從 2016 年起便開始重視人工智慧的應用,並提出了「AI First」的概念,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擴張,是 CloudMile 最開始的市場策略。

經過將近四年的發展,劉永信也開始思考如何不讓合作夥伴變為公司成長的天花板,畢竟 CloudMile 還是基於 Google 雲端平台服務客戶,因此掌握合作關係的位置變得十分重要。

「人跟人之間都會有特別的依賴關係,公司和公司之間也一樣,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產生天花板,」劉永信說,CloudMile 期許在合作關係中找到不可取代的價值,讓巨人來依賴你。

「如果想要達到這樣的關係,就一定要把你的價值做出來,」劉永信說,這也是為何 CloudMile 堅持一步步地從基礎建設推進到 AI 的應用與加值,因為 Google 本身不會深耕這些事情,而這就會是合作夥伴的價值所在。

創業近四年,許多投資人會問劉永信,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提供雲端及 AI 基礎建設服務的同業那麼多,CloudMile 的優勢會在哪裡?

劉永信提到,三年多來累積 20 多個產業經驗,幾乎是從零到一為企業打造數位轉型方案,為公司累積了許多珍貴的經驗和數據資產,這些都是經時間積累而產生的優勢,但對於劉永信而言,比起量化成果更具價值的是破釜沈舟的決心,「畢竟我 All-in 進去了,」他笑著說,不服輸的精神融入到企業文化,會影響到創辦人與團隊成員是否願意全心投入,這將是 CloudMile 持續成長,將台灣雲端及 AI 產業帶往世界的最大優勢。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盧奕昕 創業小聚企劃編輯 盧奕昕

遊走於設計與生活、商業與科技的交界,相信美好生活的細節,總是藏有商業裡的魔鬼,創造價值是無可奈何的唯一真諦。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