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FB、YouTube 搶經營創作者,估值12億新晉獨角獸 Patreon 如何面對被瓜分的大餅

創新拿鐵/Hayden 2020-10-07
FB、YouTube 搶經營創作者,估值12億新晉獨角獸 Patreon 如何面對被瓜分的大餅
patreo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剛晉升為「獨角獸」的眾籌平台Patreon,其「粉絲訂閱」制度短時間內即吸引 20 萬名創作者加入,600 萬名粉絲贊助金額,迫使 Facebook 及 Youtube 趕緊推出類似業務,加入戰局。

創新點:引領「粉絲訂閱」風潮,讓創作者有平穩收入,能專心創作好作品。
本文三大重點:
1. 平台有20萬名創作者,600萬名贊助人。
2. 創作者及贊助人的各項機制。
3. 面臨富可敵國的競爭者。

你充滿創意,但懷才不遇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有一個讓創作者發揮所長的網路平台-「Patreon」正在崛起。不論你是播客、網紅、作家、音樂家,或任何藝術家,只要有創意,都能藉由Patreon展現才華,獲得收入。例如專做無用機器人,創造千萬流量的瑞典網紅 Simone Giertz,也曾在Patreon上發表過播客文章。

估值12億新晉獨角獸,20 萬名創作者靠粉絲訂閱累積收過20億美元收入

Patreon 以舊金山為基地,自 2013 年成立以來,已經取得 2.55 億美元融資,總市值上升至 12 億美元,成為新生「獨角獸」。它最近完成的 E 輪融資金額為 9 千萬美元,將用於擴展國際業務,及協助創作者找到更多贊助人(Patron)。

Patreon執行長Jack Conte。 Yahoo

執行長 Jack Conte 表示,Patreon 改變了社會風氣,扭轉了藝術家挨餓受凍的宿命。平台上至今有超過 20 萬名創作者,已直接從 600 萬名粉絲的訂閱中獲得 20 億美元收入。Patreon 擴大業務範圍後,打算讓全世界創作者每年在平台至少賺得 10 億美元。除了提升網站機能,讓粉絲們更容易找到創作者資訊外,Patreon 也要讓粉絲間有更多連絡管道,好串連起來用更實際行動,表達對心儀創作者的支持。

Jack Conte 原本是名 YouTuber,為了追求穩定收入以維生,於是與好朋友 Sam Yam 想到創立一個類似眾籌平台 Kickstarter 的網站,讓創作者能從贊助人取得資金。但和 Kickstarter 不同的是,Patreon 創作者不需在每次推出作品時重新募集贊助人。

群募彈性贊助模式,讓創作者無後顧之憂

首先創作者在 Patreon 註冊帳號,設立專頁,發表自己的作品。創作的類型不限任何型式,文字、影片、語音、音樂、遊戲或繪畫都能發佈。創作者可以免費分享作品,也能建立付費機制,設定觀看權限。付費機制也可能有多種型式,全憑創作者決定。例如有些內容只要是贊助人即可觀賞,其餘內容則可能視贊助金額多寡決定開放門檻

patreon

贊助人註冊 Patreon 帳號後,可以進入喜歡的創作者頁面,點擊付費按鈕,選擇贊助方案。贊助方式有每月付一次,每次 1 美元~100 美元不等,適合贊助定時定量的創作者。另一種則是當創作者發佈作品時才付費,適合贊助作品推出時間不固定的創作者。但為避免有創作者產量驚人,贊助人因頻繁付費而大傷荷包,因此可以設定每月贊助次數的上限。Patreon 從贊助金額中,抽取 5% 作為佣金。

如同其他眾籌平台,Patreon 也有獎勵贊助人的回饋機制,原則上贊助金額愈高獎勵愈多。獎勵方式有創作者貼出連結,讓贊助人下載作品或圖片,或是以私訊方式將下載連結寄給贊助人,下載通常訂有期限。

Patreon 的制度讓創作者收入穩定,能集中心力於創作上,便能推出更好作品以回饋贊助人。好的作品能吸引更多粉絲加入。Patreon 的創作者收入增加了,又吸引更多創作者進來。難怪 Patreon 的業務蒸蒸日上,市值短時間內便突破 10 億美元。

臉書、Youttube 入局,搶分經營創作者大餅

Patreon 的前景看好,但競爭對手也多,舉凡社交媒體,內容網站,眾籌平台等,都是 Patreon 直接或潛在的競爭者。Facebook 是 Patreon 的頭號威脅,不僅是因為它富可敵國,而且世上大部分的創作者及其粉絲們也都擁有 Facebook 帳戶。

patreon

2018 年 Facebook 推出類似 Patreon 的「粉絲訂閱」功能,用戶每月付 4.99~29.99 美元,即能取得創作者的獨家內容。Facebook 並提供創作者有關哪些作品最受歡迎,哪些粉絲最活躍,以及粉絲們的人口統計等分析資訊。當Facebook的新功能處於試辦階段時,沒有收任何佣金。2020 年 Facebook 羽翼已豐,決定收 30%佣 金,與Patreon正面交鋒。

除了 Facebook 外,YouTube 也積極佈署創作者營利事業。YouTube 雖然不是播客及作者的創作中心,但多數播客、作者及其粉絲們也都有 YouTube 帳戶。2018 年 YouTube 推出「頻道會員」制,讓有 5 萬名以上追隨者的 YouTuber 能提供特製內容給每月付費 4.99 美元的會員,內容包含實境節目,限定貼文,或特製的表情符號等,YouTube 每筆收取 30%(1.5美元)處理費。對於有 1 萬名以上粉絲的 YouTuber,YouTube 與服飾平台 Teespring 合作,讓 YouTuber 能在節目中展示客製化商品。Teespring 就銷售金額給付 YouTube 佣金,YouTube 再分潤給 YouTuber。

由於 Facebook 及 YouTube 的用戶規模都很大,只需在平台內推出類似 Patreon 功能,即能立即擁有眾多創作者及粉絲,不必再向外吸收用戶,形成對 Patreon 的重大威脅。所以 Patreon 才需再募集資金以擴展業務範圍,並提升網站機制以對抗外患。而創作者則是各方競逐下的最大贏家,只要有創意想創新,就不怕沒有舞台及找不到粉絲贊助。在此趨勢下,相信世上各種別出心裁,甚至足以改變世界的創新將得以加速推出,造福人群。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作者Hayden。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