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化瘋狂為現實的矽谷鋼鐵人:從 PayPal 到 Space X,伊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

創業邦/楊麗 2020-07-08
化瘋狂為現實的矽谷鋼鐵人:從 PayPal 到 Space X,伊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
TED Talk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本人就是一個新聞製造機,最近一次掀起輿論高潮,毫無疑問,是 Space X 首次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這個男人的理想就是修建往返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星際鐵路」,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這次 Space X 載人飛船的發射,讓埃隆·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成功邁出了第二步。

「瘋狂」、「天馬行空」是伊隆·馬斯克身上魔咒般的標籤。他不僅是風格獨特的夢想家、創業家與工業家,也是卓有遠見、一再顛覆傳統模式的企業家。從 PayPal 到特斯拉、Space X、太陽城,他的創業歷程一路佈滿荊棘,但每一次都能讓世人眼前一亮。

今年 49 歲的馬斯克,在管理著特斯拉、Space X、太陽城三家公司的同時,不僅直接參與民用火箭、環保汽車特斯拉的研發與設計工作,還投資電影、熱衷於慈善事業。野心之蓬勃、精力之旺盛,常人難以想像。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作者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給了我們一次較為全面了解埃隆·馬斯克的機會。這本書叫《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編按:台灣翻譯為《鋼鐵人馬斯克》,英文書名為《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作者通過長達 4 年時間,訪談了上百個跟馬斯克有交集的人採寫而成。從這本書中,我們能夠找到馬斯克瘋狂想法、冒險精神的根源以及他樂此不疲探索火星使命的初衷。

《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誠品書店

《鋼鐵人馬斯克》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與第二章,採用大鏡頭,從伊隆馬斯克的出生入手,對馬斯克跨領域創造的世界進行掃描,為讀者立體化呈現出馬斯克的整體形象。從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講述了馬斯克的上學時期發生在他身上的傳奇故事,以及從學校退學後開啟他的創業生涯,從征服網絡世界,創辦 Zip2,再到創辦 PayPal。第七章到第九章,主要講述馬斯克的「火星計劃」與特斯拉電動車事業同時並行。期間萬斯花了一個章節 60 多頁的筆墨,詳述了 Space X 火箭發射從多次發射失敗、資金面臨枯竭再到危機化解,Space X 火箭成功發射的過程。

第十章到第十一章,主要講述特斯拉發展迎來好時機,以及馬斯克在下一個 10 年的更大野心。

先建立運作原理再放上知識——馬斯克強大的學習力

在《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全書的十一章中,萬斯通過描述馬斯克童年時期驚人的閱讀量、上學時代同時修幾個學位以及到創業時期自學造火箭時,無形中透漏出一點:馬斯克的學習力極其強大

1971 年,馬斯克出生於南非的一個上流家庭,母親 Maye Haldeman Musk(梅伊·馬斯克)是加拿大人,從事模特工作。父親埃羅·馬斯克是一名出生於南非的英國人,從事電氣及機械工程師工作。

幼時的馬斯克體型弱小,看起來十分內向,因為喜歡思考,常常陷入沉思而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沒反應。梅伊一度懷疑馬斯克是否有聽覺障礙(馬斯克還因此被切掉了扁桃體)。

梅伊經常會帶著馬斯克與一些風趣的上流社會成年人見面,但如果馬斯克對這個人沒興趣,他就會經常在桌子下面放一本書偷偷閱讀。全家人去購物的時候,經常發現埃隆中途不見了,梅耶和金巴爾就跑到最近的書店去找,總能看見埃隆坐在地板上全神貫注地看書。

馬斯克對讀書如飢似渴,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似乎就書不離手。因此,他在童年時期就閱讀了大量的科幻小說,尤其喜愛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書中預測,未來將有一段長達萬年的黑暗時代在等待著人類,並製定了一個計劃,包括眾多遙遠的星球派遣科學家,以幫助人類文明減輕這種不可避免的災難。

馬斯克學東西的速度更是驚人,每天讀書 10 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如果是周末,一天就可以讀完不同學科的兩本書。

因此,大概在小學四年級時,馬斯克就讀完了《指環王》(編按:即魔戒)、《基地》、《星際迷航》、《銀河系漫遊指南》、《愛因斯坦傳》、《牛頓傳》等書籍,而且把學校及鄰近圖書館的書全部掃蕩了一遍,他還勸圖書管理員為什麼不多訂些書回來。

為了化解無書可讀的尷尬局面,他想辦法找來了全套的《大英百科全書》(全書共 32 卷,33000 多頁,4350 多萬字),結果在 9 歲那年,他就把這套《大英百科全書》全部認真啃完了。馬斯克讀書,從來不是走馬觀花式瀏覽,而是熟記於心,這也讓他養成了過目不忘的本事。

如果你認為馬斯克僅僅是滿足於從書本上汲取理論知識的孩子,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從很小的時候,馬斯克就對自製炸藥和火箭十分感興趣,還經常把自己造的火箭模型帶到校園裡展示。場面非常拉風,為此也吸引了一大批迷弟迷妹。

在南非還沒幾人知道計算機為何物時,馬斯克已經瘋狂地迷上了計算機和寫程式,並在 10 歲那年,得到了一台 Commodore VIC-20 型計算機,這是一款有著 5KB 內存的家用計算機,並隨機附送了一本程式語言教學手冊。

Commodore-VIC-20-FL 維基百科

這本手冊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大概需要 6 個月可以學完,但 10 歲的馬斯克拿到之後像瘋了一樣,一連看了三天三夜沒睡覺,把所有內容一口氣讀完了。

學了寫程式之後,馬斯克很快開始技癢難耐,加上他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電子遊戲迷,於是,便自己開始編寫遊戲程序。12 歲那年,馬斯克完成了一個以太空為背景的「宇宙爆炸」(Blastar)的小遊戲,並把它賣給了一家雜誌社,賺下人生第一桶金——500 美元。腦袋裡總是充滿奇思妙想的馬斯克,一路打破常規。17 歲那年,為了追求夢想,便向父母提出離開南非並前往加拿大,只為離他的矽谷夢靠近一點。

1992 年,在皇后大學帶來兩年之後,馬斯克獲得了美國常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轉學機會和全額獎學金。為了把這所青藤學校帶來的資源發揮到極致,馬斯克「貪婪」地主修了兩個學位:一個是沃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學位,另一個是物理學學位。學物理是為了想知道宇宙運轉的規律,讀商學院是想弄清楚人類經濟活動的邏輯。

人們常說,「專注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但從馬斯克身上可以看出:不要過度相信這個教條。

馬斯克非常擅長把學習到的某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其他方面,比如把課堂或課本上學到的東西用到現實中;或者把某個行業知識運用到其他行業。他的才能不僅涉及經濟學、物理學,還涉及火箭科學、人工智能、太陽能和新能源等。

比如馬斯克把目標指向太空時,多次輾轉購買火箭無果後,馬斯克決定自己造火箭。

他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航天工業及其背後的物理原理,從火箭專家坎特雷爾和其他朋友那裡借來了《火箭推進原理》、《天體動力學基礎》、《燃氣渦輪和火箭推進的空氣動力學》等所有跟火箭及推進器相關的專業書籍,並迅速將這些知識消化吸收,儼然已自修成了半個火箭專家,多年後,很多人知道馬斯克是通過看書學會製造火箭後,根本不敢相信。

馬斯克曾提過,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通過知識樹的方式,確保你理解基礎原理。先建立好樹乾和樹枝,再把之前的樹葉掛上去,否則,你無法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因此,馬斯克在學習中總是確保自己能夠知道極大多數事情背後的基礎科學原理或者規則,最大化減少他學習新概念的時間

童年時期的埃隆·馬斯克(左)和弟弟金博爾·馬斯克(右) 創業邦

動盪的童年與熱愛冒險的家族基因——拯救人類,一秒都不能浪費

第二點,似乎永無止境的冒險精神。作者萬斯認為,馬斯克身上那種冒險基是與他所處的社會機制、商業環境、文化氛圍造就而成,從其對相關部分的描寫就不難看出。

從外部環境看,馬斯克出生於約翰內斯堡,在比勒陀利亞長大,這是南非東北部的一個大城市,與約翰內斯堡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像馬斯克家族這種富裕的白人家庭,他們在南非的生活方式雖然殷實但有污點。他的生活起居由一隊黑人管家細心照料,南非上流社會的優越生活方式被貼上享樂的標籤,他們總愛舉辦夢幻般的派對,在後院烤著羊羔肉⋯⋯這裡給人整體感覺是自由奔放,伴隨著非洲大陸的原始和粗狂。

然而,祥和美景之下,卻潛藏著種族主義的幽靈。馬斯克的童年正值種族隔離最血腥和最令人髮指的年代,索韋托起義(Soweto Uprising)爆發時,馬斯克剛滿 4 歲,在那場事件中,有數百名黑人學生因抗議白人政府的法令而遇害。

馬斯克在童年時期去國外旅遊時,就已經體會到外人是如何看待南非的,這也加強了馬斯克關於人類需要拯救的信念。但他從一開始就不只單單考慮南非的迫切需求,而是將全人類看作一個整體。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孤僻而笨拙的南非男孩兒,懷著最大誠意去追尋人類的「集體啟蒙」。

從家庭基因來看,馬斯克特立獨行、愛冒險的行事作風源自他母親數代傳承的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這種他的外祖父,一位從事過農夫、建築工、牛仔表演者及按摩師等諸多工作的加拿大人。

從蹣跚學步開始,馬斯克就開始聽他母親講述外祖父那些四處冒險的故事:在事業和家庭達到巔峰時,毅然決然離開加拿大,賣掉所有產業,舉家搬遷至陌生且政治社會動蕩的南非;架著自己組裝的私人飛機飛越數萬公里,從南非到挪威,再輾轉到澳大利亞,直到 72 歲高齡時因飛機事故折斷脖子,才結束其瘋狂的一生。

因此,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的熏陶下,造就了馬斯克愛冒險的性格,始終保持著一顆強大的好奇心。

他始終相信技術,也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利用技術改善人類的生活,從 Zip2、PayPal 到 SpaceX、特斯拉、太陽城⋯⋯要改變世界,在他看來,一秒鐘都不能浪費。

創業邦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這本書,於 2016 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全球首部埃隆.馬斯克授權著作。

作者細膩地描繪出真實的馬斯克,他獨特的性格、永不知足的企圖心,以及在遭遇事業、婚姻和情感困境時茁壯成長的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還特別收錄關於埃隆·馬斯克成長經歷、創業過程和婚姻生活中32張珍貴的圖片。

《矽谷鋼鐵俠》金句

  1. 好的點子在被實現之前,人們總覺得那很瘋狂。

  2. 埃隆·馬斯克的人生經歷,和無數改變世界的偉大實業家的經歷一樣,是那種可以被千百次地寫進小說、搬上銀幕後,每一次重看都依然激動人心的,屬於全人類的傳奇故事。

  3. 儘管「把人類送上火星」的言論給人愚不可及的感覺,但卻賦予馬斯克的工業帝國一句獨特的戰斗口號。

  4. 如果人類必須尋找更加清潔的能源或者建造宇宙飛船去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那就去做吧。馬斯克千方百計地想要讓這些事情變成現實。

  5. 一旦你了解了問題所在,答案就變得相對簡單了。

  6. 馬斯克真正突出的地方在於,他將復雜的物理概念與商業計劃相結合的能力。不僅如此,他還顯示出了將一項科研成果轉化為營利性企業的非凡才能。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邦,作者:楊麗

TAGS: # Elon Musk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