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歲的王友光剛從高雄北上台中。就讀於中山醫學院的他,家境困窘,父親甚至希望他放棄學業、學習修車擁有一技之長。
剛成年的王友光,目標財務獨立,身為錄取營養系的大學生,正積極尋求賺進收入的可能。他做過工地、挑過磚塊水泥,但在這樣的年代裡,家教是當時的選擇中,單位時間收入相對豐厚,風險相對合理的選擇。
「那時,一切都還沒有網路化!」王友光回憶,「同學要找家教工作,最快的方法是去找家教中心。」
網路時代以前的媒合平台,除了報紙,處處可張貼的公佈欄與小廣告幾乎是交換資訊的最有效方式。家教中心會請想要擔任家教的老師們,在一個製式的表格上填上個人背景、專長、教學地點、可接受薪資範圍等相關資訊。
想要媒合的老師必須先繳 1000 元,再由專人謄進一本老師聯絡簿,等候看見廣告的學生家長們打電話上門。「那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學生可教的滋味,讓我覺得家教中心的 1000 元生意真好做。」王友光說。
幾週後,王友光得到第一份家教工作,發現自己學生居住的社區,其實有非常多年輕家庭住戶,他們也都有家教或補習的需求。
王友光突發奇想,和朋友借了電腦與印表機,自己印了幾份小廣告,配合答錄機,開始做起家教中心的小生意。「我記得那時拚命求那些社區管理員,讓我進去貼廣告,」他笑說。
但很快地,王友光就不滿意於家教帶來的收入。
「一個人一週只能在有限時段教學,既然這麼多學生有需求,我在能不能一次多教幾個,每個時薪收便宜一點,總數還是可以增加呀!」
於是,他向社區租借平時少用的會議室等公共空間,在特定時間內,開啟小型的家教班。「要不是因為後來發生衛爾康大火,家長們紛紛意識到公共空間的安全風險,我大概可以非常安穩地做這生意很多年。」王友光說。
每天都在想怎麼賺錢的王友光,從醫學院畢業後,選了一條很不一樣的道路,他做過產品推銷、直銷、2類電信業務、賣手機,累積了很多銷售經驗。「基本上,你只要給我看過這項東西,我想過了,就有把握可以賣得掉。」王友光自豪回憶起這段銷售時光。他也因為銷售能力,被化妝品代理商請去當行銷總監,協助開發非實體通路。
他也沒有放過其他錢滾錢的創業機會。人家介紹的生意,評估過就投資,不只開過當時在學生族群極為流行的租書店,甚至與朋友合作,到了大陸的廣州一起開起冷飲店。
人生看似一帆風順,賺錢賺得風生水起的王友光決心創業,和中山醫學院的學長合作開發起醫學美容保養品,開啟發展至今的 Dr.Hsieh 達特醫品牌故事。
「那時候 29 歲,覺得人生到了一個地步,似乎應該可以自立點成績。恰巧線上銷售才剛開始,很多消費者會在網路上討論保養品的用途,然後再到網站上消費。」他說。
他也看上了國外早已火紅、剛進台灣的電視購物。「電視購物的速度當然快過線上,一檔一檔做毛利也高。」就這麼從台灣做到上海,品項也開始擴增「從品牌代操、到歐洲品牌代理、甚至最後自創品牌。」
王友光回憶,他當時的公司,全盛時期的廣州薇科光禾貿易,可以在兩岸三地創造 3000 萬美金的年營業額。
巨變中的中國處處充滿機會,因商務走遍大江南北的王友光也學朋友在上海復旦大學念了EMBA。一檔私募基金看上光禾貿易的營業額,與王友光簽下協議投資入股,準備推動上海旺禾文化傳媒在當時紅火的新三板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
2015 年六月中旬,上證指數從盤中高點,兩週內跌了將近 19%。跌跌不休的股市讓私募基金決定撤資,破億的資金槓桿加上資產假扣押,一瞬間讓王友光被限制出境、戶頭也被凍結,甚至人身自由也受到管制。
人生機緣巧妙,在不能跨城市移動的艱難時刻,王友光碰上了過去認識的業界前輩,兩人還住在同一條街上。「這是我人生少數開口請求幫助,前輩也很夠意思,很快調資源協助我處理公司財務。」他說,「這是一輩子的恩情。」
2016 年初,回到台灣的王友光從零開始,重新思考接下來應該做什麼題目。「你有、我也有,我一定賣得掉,但除了品牌外沒有差異性,所以我想做有技術的東西,那種有內涵、別人不容易隨意用資本就可以仿起來的項目。」
做過電視購物,知道製作動畫成本很高的他,對於機器與人的互動充滿興趣,於是他積極用 email、臉書列表聯繫拜訪全台灣的資訊工程教授,希望可以有機會合作。多數的主動拜訪都石沈大海,但有一天,台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黃俊堯教授居然回了他訊息。
黃俊堯不止邀請他旁聽課程、參加與學生的學術論文討論,還常常寄論文讓他閱讀。
雖然技術難,專有名詞看起來像是外星文字,不過王友光不死心,想盡辦法問問題,「我心想,過去我有什麼東西懂了以後賣不動,台灣的學校裡滿滿都是寶,懂了有熱情,我就有辦法把它給商業化賣掉。」
因為這份不死心,加上 Pokémon GO 抓寶熱潮在台灣與全球爆紅,打動了黃俊堯與光禾感知合作,把「地磁分析克服室內定位」的技術專利化,並結合電腦視覺與人工智慧進行識別,成為 VBIP (Vision Based Indoor Position)室內定位及導航系統。
地理資訊結合室內導航與廣告的商業模式很多人做,王友光當時也找了台北捷運合作,希望可以在車站提供相關服務。「很多人都提過、甚至做過各種不同的應用,但很難成功。」
復旦 EMBA 同學會的人脈派上用場。王友光成功透過老同學牽線,到曼谷對泰國 BTS 鐵路集團執行長黃瑞耀提案,成功打敗多國與泰國的本地公司,以簡單的技術、合理價格實現室內定位與商業合作。
全球的鐵道與車站營運關係複雜,讓室內導航與廣告的商業模式難行。「除非極大的業主,擁有完整的商業權利,同時還要保證這個室內有足夠的人流,才能讓商業模式產生價值。」也因此,他邀請同為復旦同學會台灣校友、擁有大量日本商界人脈的柯俊傑一起發展車站、智慧棒球場等解決方案。
「比方說一場職業球賽,其實周遭有非常多智慧商機!」王友光解釋,對於球團來說,首先需要能夠透過網路快速進行串流,甚至能夠快速以不同角度對精彩畫面進行回放;球員訓練、裁判等項目也需要科技輔助;運動姿勢是否正確亦需要系統幫忙。
另外,以一場上千人觀看的職業棒球、籃球或足球賽來說,球迷入場找座位、廁所、購買食物飲料甚至周邊商品、廣告都需要科技輔助,就連即時討論賽況、遠距離確認球員身份都是球場體驗的一環。
由於先前的實作成績,光禾感知成功獲得國發天使基金的投資,將上述服務建置在台中洲際棒球場,並在 2019 年世界棒球12強賽(WBSC Premier 12)首先實踐。
光禾感知分享,目前已經與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多家職業球隊展開商業合作洽談,相較於能夠追蹤球員訓練數據的國外器材,在台灣有開發團隊的光禾感知也可以配合球團進行客製化開發。「如果不是疫情,我倒想邀請大家今年有機會到棒球場走走,體會一下我們在地團隊的智慧應用。」王友光說。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James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