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iniso名創優品要IPO了,薄利多銷的故事還能玩下去嗎?

創業邦/淺夏 2019-07-03
miniso名創優品要IPO了,薄利多銷的故事還能玩下去嗎?
名創優品官方微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以「10元店」著稱的名創優品要上市了。

根據彭博社日前消息,知名零售品牌名創優品(MINISO)正在籌劃首次公開募股(IPO),或可籌集10億美元。具體上市時間目前仍未確定,上市地點則可能是中國香港或美國。

針對上市傳聞,名創優品公司創辦人葉國富回應媒體稱:「有IPO的打算,但還沒有提上具體議程,且具體什麼時候上市也還沒有定。」對於上市地點選擇,其未給出正面回應。

2013年,葉國富與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共同創辦名創優品,以「三低」(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的商業模式在國內迅速走紅。這一首創模式至今已成為零售業的優秀案例。

原創業邦消費連鎖負責人,現壹道資本FA負責人陳炫宇認為:「零售行業前台是品牌競爭,後台是供應鏈競爭,還有創辦人的消費市場感覺。」葉國富曾公開強調,所有全球做大的企業,一定是低毛利企業。

低毛利背後,是強大的供應鏈在做支撐。消費者往往只被低價吸引,卻不知道背後的秘密:名創優品10元(約新台幣45元)一支的眼線筆與Dior、蘭蔻200多元(約新台幣900元)的眼線筆都出自同一家代工廠。

在供應鏈端,名創優品採取的策略是:以量製價+買斷定制+不壓貨款。它會根據預估的市場需求,規模化採購以量製價,降低採購成本。

公開消息顯示,名創優品在2018年營收突破170億元,已在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超過3600家門市,全球員工規模已超過3萬人。這些全球連鎖所帶來的巨大的採購量和銷售量成為名創優品與供應鏈談判的底氣。

以上述10元眼線筆為例,這個貨架上的熱門商品上市3年能夠賣出2億支。受益於看得見的誘惑,800家合作供應商願意讓利配合。

除了眼線,名創優品化妝品還涉足護膚、彩妝、面膜、男士護膚和香水等,且商品價格上限一般不會超過百元(約新台幣450元)。

shutterstock_642908521_makeup bag.jpg
PHENPHAYOM via shutterstock

名創優品為何能在小商品上取得成就?陳炫宇分析稱,中國是世界最大規模小商品生產基地,早年都是以義烏小商品為代表單件出口,或者小商品供應給商超等零售渠道形式存在。這麼多年市場需求持續性一直都有,只不過名創優品小商品集合店的模式是第一次,再加上用託管加盟的商業模式,幫助它得以快速複製。

既然名創優品開了先例,自然也少不了效仿者。「比如NOME,在名創優品的模式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提高了調性,但產品貴了幾塊,卻也同時喪失了性價比。」

陳炫宇稱,「沒有葉國富做『哎呀呀』的基礎很難的,效仿者大部分死在供應鏈,水太深,不是找個工廠代工生產產品那麼簡單。」他建議創業者不要集中在雜貨行業,而是去細分領域尋找消費者有無性價比需求的機會。

編按:2004年,葉國富在佛山開了他人生第一家十元店。後來2005年3月正式成立公司名為「哎呀呀」

回到問題本質,低毛利的故事不會永遠延續。一旦成功IPO,名創優品毛利率所帶來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未來利潤提高主要還是要靠下沉或海外市場的門市成長。

這就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從反向訂製流程來講,熱門流行的事物來得快去得快,舉例來說,要想在平均30天的產品週期裡抓住商機,名創優品們需要至少在前10天完成向工廠下訂單、上架的整個流程。越來越頻繁的一次性、瞬時、海量訂單,工廠能一直「吃得消嗎」?

第二,當門市數量到達邊界時怎樣處理?消費者審美在不斷提高升,已經到了從質的消費向感性消費過渡的階段。十元店如何向消費升級靠攏?開拓中高端業務恐怕是其要進行的重要探索。

去年9月,名創優品獲得騰訊和高瓴的10億人民幣投資。媒體對其當時的估值為150億元。隨著上市腳步的臨近,零售趨勢和格局的改變,名創優品難免會遇到企業成長的S曲線。無論是否上市,對於公司而言,薄利多銷之外,如何找到新的盈利點,才是關鍵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邦》,作者:淺夏

TAGS: # IPO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