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刷臉結帳和醫療機器人等相關的研發資訊,搶佔各大媒體版面,智慧化已成為未來趨勢。而速度是4G的100倍、延遲時間只有十分之一的5G則是這波智慧化的關鍵技術。
2018年6月,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也在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確立5G行動通信技術標準,被視為無線通訊產業在發展5G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也象徵全球產業將面臨大轉型。
為了加速5G台灣的來臨,StarFab、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與KPMG共同舉辦「IoT x AI 論壇」,積極整合成熟企業、潛力新創,讓彼此了解上、下游需求及發展趨勢。論壇匯集來自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和台灣高通三位產業專家;5G相關的新創團隊則找來博遠智能科技 與稜研科技。
中華電信X遠傳,電信業龍頭談商用前景
中華電信今年4月正式成立「5G加速器」,為台灣第一個以5G為主題的國際創育加速器計畫。而同樣身為電信業5雄之一的遠傳,更在今年2月完成全台首次的5G網路數據通話。
中華電信投資事業處陳元凱、遠傳電信總經理室協理汪以仁都提到,未來AI與互聯網的技術串接扮演重要角色。
特別的是,過去兩年自駕車的測試在全球持續升溫,幾乎各地都有自駕車上路。根據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預計,到了 2025 年將有 3.82 億台互連車輛。
高通通訊台北工程總經理陳俊宇則打趣地說:「也許你現在還擔心自駕車不夠安全,但30年後,當你的孫子要開車時,你可能會覺得更不安全。孫子可能又是聽音樂的,又是聊天,這樣的latency絕對不比電腦快,因此最後還是寧可給自駕車開。」
用AI打擊犯罪,博遠智能以提升治安為己任
隨著犯罪手法的推陳出新,警政單位也開始運用高科技的偵防設備析。
創立於2015年的博遠智能(Bovia)就是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從雲端穿戴式、頭戴式與機動快速佈署智能視訊感測系統都是博遠的主力產品,目前能傳送4G 1080P高解析度影像,也支援夜視功能,廣泛運用在警政、國安、防災、及消防等勤務需求。
博遠智能的CEO 游人諭提到,過去警察蒐證時,多使用手持式攝影機,在時效、畫質上均不夠理想。博遠運用AI專利技術,可以做到低延遲的影像串流至後端指揮中心,強化即時應變能力。且目前已與新加坡政府單位有合作,未來會更積極佈局海外市場。
突破5G技術困境,毫米波技術成關鍵
5G無線通訊將朝向「大頻寬、高速率、低延遲」邁進,然而現今的頻譜6GHz以下的中低頻段已非常擁擠,於是30GHz以上的毫米波應用成為未來無線通訊技術的重點。
但使用毫米波前,需先克服的技術挑戰眾多。它易受大氣分子及懸浮微粒干擾,造成信號衰減、容易產生雜訊等問題。此外,毫米波天線射頻設計相當困難,需要投入大量研發時間。
台灣新創團隊稜研科技(TMYTEK)打造毫米波射頻系統開發套件 — BBOX™,針對毫米波 5G 通訊所需之智慧型波束成型天線系統開發困難的痛點而設計。
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強調,產品藉由控制中心平台及射頻組件子系統,提供 5G 研發人員研發彈性,並加快天線開發、模組及基頻系統的測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