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嘿,年輕創業者請別犯這些錯誤!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小謙 2018-09-26
嘿,年輕創業者請別犯這些錯誤!
wavebreakmedia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新的學期開始了,隨著第一批九年級生開始踏進大學的殿堂,也就證明越來越多的八年級生開始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當八年級生們走出校園,有的兢兢業業走上了工作崗位,但也有的選擇放手一搏去創業。

近幾年「八年級生創業」,一直是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近九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在校大學生有較強的創業意願,而有3.8%的學生則表示一定要創業。顯然,在如今八年級生的群體裡,創業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然而另一份資料顯示:八年級生們的創業成功率不超過5%,入局者眾,但是成功者寡。通過大量的失敗案例分析我們發現,在年輕創業者身上有一些導致創業失敗的問題甚是相同。

創業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豪賭,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做準備,只憑藉滿腔熱情!避開這些年輕創業者們經常會煩的幾大錯誤,說不定,就能提高創業的成功機率。

一、資金儲備不足,盲目借錢去創業

八年級生年紀尚輕,社會經驗與財富累積都不足,而在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很多八年級生們都懷抱創業夢想。有調查顯示:如今八年級生們創業的最大動力已經並非「賺錢」二字,而是為了「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不用再為他人幹活,又可以彰顯自我價值,何樂而不為?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強大的決心也沒有原始金錢欲望的驅動,就盲目創業,甚至不惜借錢去創業。

shutterstock_moneynegotiation.jpg
年輕創業者草率借錢容易因為創業失敗而背下大筆債務。 pathdoc via shutterstock

成長於經濟快速成長時代下的八年級生們,金錢觀念並沒有那麼重,在很多年輕人看來自己沒錢那就借吧,借錢創業並沒有什麼。當初馬雲就是找身邊各種朋友借了一萬多創辦的中國黃頁,任正非也是靠借來的2萬多開始創業的。然而他們並沒有看到「借錢創業成功者」與「借錢成功失敗者」的比例。

公司在初創階段的很多問題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根據相關調查報告指出:資金不足依然是八年級生年輕創業者們最主要的障礙,也是導致創業失敗的重大因素之一。在創業失敗率超過90%的今天,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背下一屁股債務,甚至讓全家都陷入經濟困境。而很多年輕人也是因為經濟重壓,不堪重負鋌而走險,從而毀了自己的後半生。

相比於六七十年代的創業者們面臨的資金匱乏問題,現在天使投資、孵化器都很成熟了,八年級生創業者大可以借助這些資源去創業。

二、缺少產業知識儲備,跟風創業

我們常說現在的社會很大的一個問題「易跟風」,而這個「社會自然屬性問題」也投射到了年輕創業者們的身上,大多數創業八年級生,都缺少社會經驗的累積,對市場方向也沒有什麼概念,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的跟風創業,哪個領域火紅就往哪個領域鑽。

城市_人_孤獨_冷漠_city_people_walk_shutterstock_501457141
盲目跟風無法發揮自身的專長,在產業中自然無法有傑出的競爭力。 shutterstock

其實創業最好還是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產業根本就不瞭解只是覺得產業前景不錯就盲目跟風入局,那麼你在那個產業中的競爭力可想而知。無論是京東的劉強東還是小米的雷軍,在創業之時在電腦專業上,都已經非常的有建樹。

雖然馬雲由一個英語老師轉做互聯網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對馬雲「不懂技術」的調侃,從阿里巴巴上位便一直沒有停過,而馬雲的成功也不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個例。

三、創業單打獨鬥,缺乏交流

如何成為產業的領軍者?

當然是成為先行者。一個好的想法,或許能帶來一場新的變革,但是有的年輕創業者們卻在其中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把創業中的idea藏著掖著,生怕自己的好想法被剽竊,因而選擇自己單打獨鬥拒絕分享。

但這種情況大多都僅存在於電視劇商戰中,其實作為年輕創業者特別是初次創業人士,最需要的就是多交流。因為你的想法其實並不一定就是「唯一」,而這個時候有相關經歷的從業者的回饋則顯得尤為重要,對市場的分析,對產品的建議。決策和方向上的獨裁,很容易就讓公司陷入困境。

shutterstock_good job_encourage_235978192.jpg
對創業者來說,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多聽取同產業從業者、投資人、客戶的建議將有助於新創企業更貼近市場需求。 g-stockstudio via shutterstock

成功的企業絕對不可能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一條路走到底,絕對在創業初期經過大量的意見回饋來調整發展方向,而在這些交流過程中說不定就能遇上高人指點,而多與創業者或相關從業者們交流也是一種人脈的累積,更有可能認識潛在投資者或者客源。

四、太過自信,急於擴張

根據Startup Genome公司發佈的一份資料報告顯示:因擴張過快、過早而崩潰的互聯網新創公司,比例高達74%。然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公司融到錢後,感覺資金充裕,就開始急於擴張瘋狂燒錢。

shutterstock_money_547096873.jpg
當融資到大量資金後更要管控好現金流,以免因為快速擴張而成為曇花一現的公司。 pathdoc via Shutterstock

曾經在臉萌空降app下載冠軍寶座之後,其創辦人郭列便得到了巨大的關注,同時巨大的資金流開始湧入。而當時郭列在有了足夠的資金後迫切地擴充團隊,然而急功近利的結局往往以失敗收尾,臉萌在火熱了幾個月之後,便如流星一般迅速跌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ofo在獲得了幾輪高融資之後就開始了瘋狂的攻城掠地,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戴威並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單車王國,只有一個接著一個ofo推出海外市場的消息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家成功的新創公司,就像如今的巨頭BTA,走到今天都需經過多年的累積和沉澱,在初創階段,創業者們更應該腳踏實地。

五、產品定位不清晰,沒有明確客戶

太陽底下無新事,但總有年輕的創業者們急於求「新」。希望能夠創造一個完全「新」的產品投入市場,並掀起全民狂潮。

特別是第一次創業的八年級生們,在求新求變上可謂有著不一樣的執著。在他們看來,想抓住年輕人的市場,就要抓住年輕人們求新鮮的這一點,為此,為了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他們便開始不斷改變他們的產品概念,跟上「時代」的步伐,什麼新鮮什麼受歡迎就增加什麼功能。

然而「新」,只有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在這樣的理念下的產品會導致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產品定位不清晰,也因此會導致沒有明確的客戶群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目標使用者。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專案乃至一個公司成功的關鍵就是滿足「大眾需求」,然而事實卻是,一開始就想滿足全年齡大眾的需求對一個新創公司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如今市面上那些成功的產品在開發之初設定的目標群體一定不會太過廣泛,而是等到成熟之後再逐漸輻射到更多的領域。

臉書在最開始瞄準的是大學生群體,包括現在市面上的眾多手機,面向群體也不一樣。蘋果是中高端人群,而中國企業小米華為在早期之時候則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場。就算是現在全民都在玩的抖音、微博在誕生之時也並非面向的大眾群體。

shutterstock_product management_524765743.jpg
「新」不一定代表好,在開發產品之前一定要了解並鎖定市場、客群定位。 Rawpixel.com via Shutterstock

創業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都是一次「未知的冒險」,然而對於八年級生的年輕創業者來說,很多因為「年輕」而帶來的先天問題是可以依靠「過來人」的經驗來規避的。八年級生創業的歷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升級打怪的修煉,不僅要充實自己的裝備,偶爾也需要看看攻略,或許就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延伸閱讀

創業家必讀:創業失敗的 20 個原因,你檢討過嗎?
致創業者:你死得太快,是因為做得太慢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小謙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