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大國,其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 16 位。目前,印尼新興的生態系統正在快速發展,這會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
已經有四家獨角獸企業在印尼誕生,在 2019 年底,印尼希望可以再擁有五家獨角獸企業。
是什麼讓印尼的生態系統如此令人振奮?又是什麼驅動著那裡的投資前景?為此,我們採訪了 MDI 風險投資公司的 CEO Nicko Widjaja,他同時也是 Telkom Indonesia (印尼電信,印尼最大的電信公司)的 Indigo 加速器項目總監。
參與印尼新創生態起步,首要先找到投資標的
在搬到雅加達之前,Widjaja 曾在美國互聯網時代的新創企業工作,有過創業的經歷。回到雅加達後,他決定把創業精神帶回印尼,大施拳腳。但這裡的投資進展緩慢,而且還處於起步階段。他也曾說過,投資者們不知道去哪裡投資。參與到印尼新創企業生態系統的開始階段, Widjaja 要學習很多東西。如今,他管理著 Telkom Indonesia 旗下 MDI 風險投資公司的 1 億美元基金。
他們的投資授權與 Telkom Indonesia 的利益是一致的。但該公司本身規模龐大,因為它是印尼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一個擁有大型業務的企業。「我們的業務很直接。印尼電信擁有龐大的基礎設施和用戶,必須具備資源的協同作用。若談及具體的領域,我們會投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語言……基本上,這些技術目前還沒有在印尼廣泛普及。我們同樣也在尋找電子商務投資或支付網關,該項技術已經進入印尼市場。我們只進行 A 輪及以上的投資。」他說。
目前, MDI 風險投資公司在 10 多個國家有 27 項投資項目。印尼的新創企業數量最多,但它們在美國、新加坡、日本、印度和菲律賓也有業務。
投資環境競爭激烈,還未出現大膽投資人
儘管他們只關注深科技(編按:Deep Technology,強調如何拓展人類的視野、如何與自然共存共生的相關科技領域),但 Widjaja 對印尼的投資前景有自己的看法。
雖然不是首支在該國投資的企業基金,但 MDI 是印尼目前規模最大的基金。
提及其他基金解散的原因, Widjaja 表示,在印尼的生態系統中,真正好的交易非常少,而且競爭非常激烈。他談到了印尼電信運營商 Indosat 和軟銀 5000 萬美元基金的較量。「有幾家競爭對手瞄準了同一個領域。與此同時,這些基金由高管直接管理,而高管們可能不知道會有多大的挑戰。」他說。
雖然他們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但 Widjaja 承認,儘管他們的基金在印尼可能算是規模龐大的,但並不是國外最受歡迎的基金之一。
他們在尋找什麼?走過退出路的人
每個投資者都在企業家身上尋找某些特質。難怪很多投資都是由創始人主導的。然而, Widjaja 補充道,他們相信的是基本面(fundamentals)。當被問及對企業家的期望時,他很快回答說是「經驗」。
他們合作過的大多數創始人都至少有過一次退出經歷。「這是我們想要合作的一類創業者。我們基金成立的時間短,沒有過虧損數十億美元的經歷,也不知道如何追回資金。」他說。
這些企業家已經有了一次退出經歷,並且正在尋找另一次退出,這對一支成立 3 年的基金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傳統公司,需要讓公司保持活躍的狀態。他說:「我們必須讓他們了解情況,讓他們體驗退出過程、在其他國家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等。我們的策略之一是,投資那些與印尼電信子公司的合作,但除非退出,否則他們不知道如何與正規的新創企業合作。」
培養孵化器,銜接企業與新創企業
企業通常認為,新創企業是一個小型的風險投資,它們需要一個老大哥的帶領,來了解世界。但是 Widjaja 認為情況並不總是這樣。他指出,他們投資的一些公司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印尼電信。
他們的退出策略之一,是讓印尼電信併購目標公司,給公司帶來潛在的收購對象。他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降低風險,並能讓它們進入其他潛在的目標領域。」
那麼,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企業的孵化器,幫助新創企業轉型,讓它們做好被收購或退出的準備嗎?他回答道:「這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我們培養這些加速器和孵化器,尤其是與印尼電信相關的加速器。我們還指導年輕的初創企業,幫助他們了解並知道如何實現指數級增長。」
原文標題:〈Indonesia's Biggest Fund Shares all About The Country's Startup Ecosystem〉,本文轉自36氪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