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公司的十週年派對上,三個用戶上台分享了他們的使用體驗,兩男一女,顏值高,90 後,都是兼職模特兒,也都樂於在各類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經美圖秀秀調整的照片。
美圖將他們定義為「潮人」,打算圍繞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照片社交平台。
2012 年以來,美圖將服務範圍從單純圖片處理類軟體,逐步擴展到短影片、電商、智慧硬體等領域,幾乎囊括了可以在年輕潮流用戶裡完成轉換的任何產品形態,並依靠美圖秀秀等多個軟體和應用發展出去。
現在,美圖秀秀希望留住他們的照片,也希望留住更多人的照片,並由此做自己的社交產品。在工具型產品距離天花板越來越近的時候,美圖公司打算轉型為社交平台,希望藉此獲得成長,也獲得次級市場認可。
在今年 3 月的財報會議上,美圖公司董事長蔡文勝已經對外透露,說美圖秀秀打算轉型為影像社交平台,相關升級程序將在今年六月底推出。五月初,產品開始內測,它內置在原有 APP 中,有多個入口,名字也直白,就叫「社交圈」。
在美圖秀秀成立十年的派對上,美圖公司創辦人兼 CEO 吳欣鴻說,「未來的十年,我們會不斷往社交延展。美、社交,將成為美圖公司未來最核心的兩個戰略方向。」
「美」自然是說大家對美圖秀秀直觀的認知:圖片處理。
2008 年 10 月美圖秀秀上線,兩個月後用戶數就突破了 100 萬。2011 年 2 月推出手機版,年底用戶已經破億。吳欣鴻說這不是美圖秀秀自身多麼優秀,而是它順應用戶和時代的需求。他概括說,過去十年,消費主義盛行,年輕人也更喜歡展現自我,而美圖秀秀的主力用戶年輕女性的消費能力和話語權也有很大提升。他希望在未來的十年,能構建一個「更精緻、更舒服、更自然」的社交平台,現在的「社交圈」是這一計劃的開始。
不過美圖的社交圈不僅是給未來的準備,也是為解決當下的問題。美圖收入依然是靠智慧硬體,在 2017 年,這部分的營收佔比達到 80%左右,為 37.4 億人民幣,但美圖成長動力則來自一年成長 652.2%的互聯網業務。而且,在擁有 4.5 億用戶之後,很難繼續依靠用戶成長來推動利潤成長,美圖必須在既有基礎上,以更多業務來帶動互聯網業務營收,同時增加用戶黏性和使用時長。
美圖打算用「社交」來達成這些目標。
在中國做社交,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怎麼去應對微信和微博?但吳欣鴻不覺得它們是很大的問題,「中國互聯網產業,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之外,圖片社交這個類別是沒有主要產品的。所以,美圖做社交圈,其實是在做一個增量空間。」
他的信心也來自 Instagram 的成功。如今,圖片社交正逐步成為承載年輕態度的一個載體,這一趨勢同樣影響了中國。即便在中國使用 Instagram 有著種種阻礙,但它的月活依然能達到 350 萬,而且用戶大多是年輕人,和美圖人群高度一致。
Instagram 成功後,中國自然有眾多模仿者,但如今都失敗了。吳欣鴻認為,他們失敗的主因是缺少「比較好的流量來源」,而美圖已經擁有大量的用戶,獲取用戶幾乎是「零成本」。
但美圖社交需要突破的,依然是微信和微博在社交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人們發自拍照,不僅處於虛榮或者炫耀,也是為了做社交平台上的印象管理,以贏得社會聲望,也透過他人反饋來獲得心理滿足。當下社會,外貌吸引力是評價女性時重要的標準,因此女性更有動力去提升和展示自己。美圖先前的成功,源自這種心理動因,但以印象管理為目的的自拍和社交,顯然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就產品而言,微信從來沒放棄過圖片社交。從朋友圈誕生以來,個人朋友圈的命名便是「相冊」,而發佈新朋友圈的觸發按鈕不是加號而是一個相機圖案。而微博則塑造了用戶習慣,使得大家在公開的社交平台上,更願意用節約流量的文字而非圖片表達自己觀點。
儘管有了用戶,也有了他們生產的內容,但美圖依然想要擺脫自己的工具定位,而真正做成社交平台,還需要做太多事情。
不論有多少困難,社交都是美圖早就想做而如今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吳欣鴻也把它和美圖 PC 版上線和移動版上線並稱,在這個節點上,吳欣鴻接受媒體的採訪,聊了聊他對於向社交轉型的計劃。
Q:美圖秀秀成立十年,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轉向社交平台?
A:現在的年輕用戶更需要存在感,需要被廣泛的認可,然後也有更強烈的表達自己態度的需求。現有的平台就無論是短影片,或者微博、微信,沒辦法滿足所有,只能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也是一個伴隨著消費升級自然的產生。
其實我們一直想要切入社交,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們在 2012、2013 年分別推出過社交產品,也做過老的美圖社群,是一個視覺藝術家社群,比如說給攝影師、插畫做的,但是因為沒有很大的反響所以結束了。不是我們現在看到了這個機會,目前在幾個社交平台之外還存在著很大的成長空間,而現在年輕用戶也有這樣的強烈的需求,需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品牌來表現自己的一些態度。
Q:在 Instagram 時代,也有很多中國做圖片社交的軟體,但是最後都失敗了,您覺得它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美圖現在做社交圈的時候如何避免這些失敗 ?
A:大部分之前模仿 Instagram 的產品,都缺乏一個比較好的流量來源,所以從零用戶開始做,用戶獲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美圖秀秀經過這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海量的用戶,我們的 DAU 和 MAU 都特別高,所以能夠有一個自然的導流,幾乎是零用戶獲取成本。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他需要在可以被很多人關注的平台上,如果一個平台只有可能幾十萬用戶的話,他可能沒有太大的動力去發內容,因為被看到的機率不會很高,也就是說不會快速到比較高的粉絲數或者後續的商業回報。而美圖秀秀是一個大平台,只不過我們五月初才開始開放公測,所以會逐步地加大用戶的導入,以及品牌的營銷。
Q:美圖在社交內容分發上是怎樣的模式?是類似於微博的社交為核心,還是以演算法為核心的,或者是其中共同的一種模式?
A:我們的邏輯是以興趣為核心,而且盡可能的去中心化,讓盡可能多的普通用戶都能夠獲得關注,獲得展現。因為我們知道像微博還是有點偏,像很多用戶在上面可能也許很久都得不到流量。美圖秀秀就是讓這部分用戶可以快速獲得認同,基於興趣獲得內容的展現和關係鏈的建立。
Q:現在美圖要做的是圖片社交,但是在功能上也有短影片的按鍵,後面怎麼引導用戶使用短影片?
A:這個會順其自然。像 Instagram 剛開始支持發影片的時候,影片在內容的佔比非常非常低,只有大概兩三個點。現在據我所知,已經到了 30%。所以這會是用戶習慣的養成。對於用戶來說,影片內容的創作稍微有點門檻,用戶不知道拍什麼,或者怎麼拍。所以我們在社群上未來也會有一些教用戶怎麼拍影片。
順帶說一下,因為現在影片特別紅,所以我們也是從圖片切入去進行錯位競爭。因為用戶肯定需要一些能提供獨特價值的平台,而不是一堆的相似功能。
Q:你在演講的時候提到美圖社交會做強營運,強營運的強怎麼定義?
A:美圖秀秀以前是一個圖片美化工具,帳號這塊是很弱的。而延展到社交平台,它的帳號越來越重要,對用戶族群也會逐漸精準。但其實在我們社交圈盡可能的弱化營運這個概念,更多是透過內容的興趣標籤去進行用戶的分層。
當然,我們現階段還是希望保留一定的用戶質量和內容,我們還是聚焦在一些相對有精緻生活的這些高質量的人群上面。而我們其他一些層面,會不會做比較激進的用戶分層?我們應該會同很多角度分層,除了地理、年齡、興趣,等等,會做更精準的客戶獲取。
Q:美圖秀秀轉型之後,在商業化方面你們對它有什麼樣的期許?
A:我們先說一下公司整體商業化的路徑。最開始,我們商業化被關注其實是美圖手機的銷售,曾經有百分之九十幾的收入比例來自手機。從去年的財報可以看到手機的佔比逐漸下降,其實對應的是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比如說剛才提到的廣告、電商、還有現在準備的一系列的金融的商業化措施。
美圖社交圈對於整個公司來說是很好的突破。因為基於美圖秀秀這麼大的軟體,它透過社交化能夠把原本空間變成訊息流廣告,變成原生型的內容廣告。這樣對用戶體驗其實是有很大的提升的。因為比如說如果開螢幕 5 秒,又來一個彈跳視窗和廣告的話,你一定很不爽。但是現在當這種轉型成訊息流,以內容為主體去呈現的話,你會在瀏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看到了廣告,而且這個廣告會越來越跟你的興趣喜好相配對,我相信這是很大的商業化空間。
Q:在社交方面,微信和微博是很強的對手,而他們也遭遇抖音等短影音衝擊。美圖社交打算怎麼應對?
吳欣鴻:我們現在確實看到越來越多的平台在迅速成長。在短影片領域,我們已經有美拍這樣的產品,但是美拍也面臨著進一步的突破,我們必須跟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有比較明顯的區隔。我們會在內容定位和功能創新上面做一些突破。
舉個例子,像美圖秀秀大家都知道很好用,但影片的美化到現在有沒有真正強大的產品呢?其實沒有的。因為大家有點錯誤的理解影片美化的使用邏輯,就覺得應該先拍一段影片,再進行後期的編輯。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挺專業的,很複雜,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把這些效果前置呢?讓用戶可以先選擇他想拍什麼。而且在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怎麼拍才能更出效果,讓用戶可以非常低門檻的生產出自己滿意的影片。這些其實都是美拍或者未來新的影片類產品的機會。這個空間很大。
回到美圖秀秀的社交圈,我們剛才說到錯位競爭給用戶一個全新的平台,去呈現自己一些有個性的需求,所以我覺得針對年輕人的社交才剛剛開始,永遠都有機會。
延伸閱讀
美圖執行長吳欣鴻:現在,就是原創短影片最好的時代
美圖秀秀6.5億行動用戶秘訣:借力使力、了解用戶需求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韓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