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 Quartz 介紹一間印度新創公司 Seemba,其創業項目是協助商家建立自己的網站。Seemba 由矽谷奇點大學的校友創辦,為什麼會選擇印度作為創業起始點?業務體系是怎麼運轉的?又面臨什麼樣的困難?文中都給出了相應的解讀,也進一步描述數以百萬計的印度夫妻店可能會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裡獲得技術支持。
編按:夫妻店意指夫妻二人共同經營管理店鋪。
由矽谷的奇點大學校友 Asaf Kindler、Vito Margiotta、Gabriel Gurovich和Alberto Iore 發起的 Seemba 是一個使用工具主要基於手機的平臺,其協助商家建立自己的網站。Seemba 自 2017 年 5 月起在印度開展業務,重點是透過網站向該國估計 5,100 萬家的 Kirana 商店提供線上身份認證。
編按:Kirana 商店為印度普遍出現的小型雜貨零售店,類似台灣的雜貨店。
現在約有 5 萬個商家在他們的手機上安裝服務。Seemba 表示,其中 70% 的商家甚至沒有出現在 Google 地圖或 Facebook 上,更不用說擁有自己的網站了。
Asaf Kindler 表示:「如果你的商店沒有出現在網路上,將來你肯定就會被淘汰。因為所有的客戶都在網上。如今,印度所有人都擁有 Aadhaar 卡,還有數百萬人擁有 Paytm 的帳戶。」
Seemba 在印度的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與印度政府的合作,以推動印度的 Maharashtra 線上項目。為了幫助當地商家走向數位化和無現金的未來,該公司已經在印度第九大城浦那吸引超過 1000 名大學生,協助挨家挨戶上門推銷,介紹並提供中小企業主速成的培訓課程。
為什麼是印度?
在 Seemba 創辦團隊看來,理想的市場具有三個特徵:擁有龐大的中產階級、大量的線下企業、願意採用新技術。在這之前,他們研究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一些新興經濟體,最後認為印度最為適合。
Kindler 說:「印度在所有方面都領先。」下一個 10 億用戶正在跨過 PC,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政府數位化方面的努力也在幫助新創公司更快達到市場。
對所有的商家進行分類並不容易,但還好競爭並不激烈。Seemba 提供免費打造網站的業務,每月收取 5 美元的費用,用於 Facebook 行銷等附加服務。
運作模式
打開 Seemba 的應用程式時會有一份問卷,商家需要填寫名稱、位址、營業時間等。還會要求店主上傳自己產品的圖片。使用電子帳單,PAN 卡,增值稅號或根據商店法註冊的證明進行驗證。
然後,Seemba 會生成一個含有所有這些資訊的網頁,每個商家都能夠被分配一個獨特的 URL。
一旦頁面上線,該應用就會變成一個控制台來管理業務的數位足跡。而且會有一個聊天機器人提出更多的問題,以便人工智慧(AI)平臺決定是否需要更多的圖片,或者是銀行帳戶或 Paytm 的詳細資訊等是否需要分享。一個內置的智慧助手能幫助商家獲得貸款,找到其所在地區的供應商,或者是買保險等等。
為了擴大商家的影響力,Seemba 還收取少量費用,幫助商家出現在 Facebook、Google 地圖和其他本地聚合網站上。Kindler 說:「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互補的工具(Facebook和 Google)。我們想成為一個樞紐,讓你可以管理自己商鋪的所有線上活動。」
300KB 的應用是為發展中市場量身定制的,因為它甚至可以在 2G 資料連接的低端設備上進行操作。除了英語之外,應用還支持印度語和馬拉語(西班牙語也是自 8 月份全球發佈以來的一個選項)。
在大股東 Cornerstone Venture Partners、Guggenheim Partners 和 Italian Angels For Growth 的支持下,Seemba 從一系列付費服務中獲得收入,比如與客戶互動的聊天介面,以及個性化的線上和短訊活動。該公司最終希望與 Paytm這樣的支付應用合作,將網路流量轉化為實際交易。
除了免費增值模式——包括免費網站和付費服務—Seemba 還透過與政府和電信營運商等協力廠商公司分享有關商家的資料來賺錢。但只是提供讓印度商人上網的服務並不能保證收入來源。為了真正實現這一目標,Seemba 需要客戶在其平臺上完成一些交易業務。
模糊的前景?
「他們正在建立一個從供應商到線上商店的流程……但如何帶來客戶呢?」RedSeer 諮詢公司零售消費品的負責人 Shubham Anand 告訴 Quartz。「競爭已經提供了額外的東西……就搜索而言,只有 JustDial 或 Google。對於交易發現,這裡有 Nearbuy、Little 和 Magic Pin 。購物的話,人們會去亞馬遜和 Flipkart。
Anand 還對 Seemba 向政府和私人實體出售資料持懷疑態度。這是一種非常基礎的商業模式,他說。
此外,這也很難評估有多少商家真正從中受益。Quartz 試著與超過 15 個印度商家進行聯繫,但只聯繫上了三家——其中兩家自從下載後就沒有使用過。Seemba 認為這是一個文化問題。Kindler說:「我們可能需要指導他們如何使用這款應用。」
組織活動的 79 Entertainment Celebration 是一家使用它的用戶,但當 Quartz 與 29 歲的老闆 Chirag Labde 交談時,他說:「因為不能上傳影片,所以它對我沒有用處。我用我的 Facebook 主頁或者是我自己設計的網站。」
像影片這樣的功能被有意識地忽略了,因為它的大部分客戶都是以產品為基礎的商店。「建立一個網站就像從 0 到 1。但如果它足夠簡單,人們就已經會謀劃下一步了,」Kindler說。「我們會從最低限度開始,然後整合協力廠商功能。」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Seemba 希望將 200 萬家印度小商家出現在網上,主要是在 Maharashtra。接下來的五年,它希望至少能滲透到 10 個州。但打算如何為這些企業增加線下的活動,似乎是 Seemba 還沒有解決的另一個難題。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36氪》,編譯作者:chiming
原文:Neither Google nor Facebook: An Israeli startup is bringing India’s small businesse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