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創業資料庫IT桔子和騰訊科技製作的《2017上半年中國創投領域資金風向報告》的統計,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成立的網路新創公司數量下跌到了2015年同期的1/50左右。
資本和活下來的創業者正在從16年寒冬中漸漸復甦,但另一種伴隨創業熱潮成長的業務型態依然還沒渡過自己的艱難期—共享辦公空間。
共享辦公空間這個概念誕生於2005年,由於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和小新創公司出現,共享辦公空間替他們解決了生意開門的第一個難題—在哪營業。
中國共享辦公空間的興起不是網路時代,而是行動網路時代—2009年第一個實質上的共享辦公空間出現,直到2013年才逐漸興起。在人人都要做個App的時代,共享辦公空間也迅猛成長。但隨著這個時代的結束,共享辦公空間的定位變得尷尬了起來,不少從房地產商轉型過來的辦公空間,又轉回了傳統房地產生意。
而就在市場已經下滑的 2016 年,美國最知名的共享辦公空間之一 WeWork 宣佈進入中國市場,並迅速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個城市設點。許多同行都在猜測,這家美國公司是如何在中國本土化成功並實現成長。
10月24日,WeWork 公佈了「大企業會員服務」,公開了自己逆勢成長的秘密—在 WeWork 中華區大企業會員已占新會員銷量的 25%。
何為大企業服務?
簡單說,就是指將 WeWork 原本的服務提供物件,換成了員工上千的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
根據 WeWork 官方的介紹,小黃車ofo,上海哦加哦網路科技(猩便利)、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旗下線上票務網站大麥網、智聯招聘、小鵬汽車、加拿大瑜伽運動品牌lululemon、美國探索發現亞洲頻道、波士頓諮詢公司等已經成為了 WeWork 的大企業會員。
與新創企業不同,大企業往往有著更長遠的規劃和穩定的業務,一旦入駐能為 WeWork 提供比較穩定的現金流。
大企業為什麼要用共享辦公空間?
以小鵬汽車為例,這家與海馬汽車合作的新能源網路車企,目前在北京、廣州、上海三個城市都有設點,分工各有不同。其中北京的部分主要為市場和政府關係部門,未來可能還會將法務和一部分研發挪到北京以滿足業務和人才儲備的需求。
但小鵬總裁張金金提到,小鵬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將在今年十月下線,整個公司還在一個很快速的上升期。
公司不想為辦公區的選址、營運、行政維護付出太多的經歷。他們和大多數的小新創公司甚至自由職業者一樣,需要的是一個「一切已經打理好」的辦公空間,員工可以「拎包入住」,最好這個辦公空間還有一定彈性能夠容納其它城市公司來交流和出差的同事。而 WeWork 剛好能夠滿足這些條件。
WeWork 不止能為大企業在單一城市提供辦公區,還能提供跨區域的工位元、辦公設施預約。作為 WeWork 的北京會員,你也可以方便的預約上海 WeWork 的會議室,在你出差的途中與客戶在完善的環境中開會。
在美國的部分城市,使用者甚至可以在使用 Airbnb 的同時,預定房屋周邊的 WeWork 臨時工位,為商旅顧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作為覆蓋全球的共享辦公空間品牌,WeWork 的大企業服務就是為大公司提供遍佈全球——剛好,在過去的一年中國企業出海也達到了一個新高潮,這讓 WeWork 在一眾共享辦公空間中有更大的優勢。
除了能夠像服務新創公司那樣服務大企業的「分公司」,WeWork 的大企業會員服務還提供了訂製和個性化的功能。
辦公社群概念形成強大磁吸效應
在過去,每一家 WeWork 還提供個性化上門訂製及營運的服務,除了辦公空間之外,WeWork 更想強調的是「辦公社群」的概念。簡單來說,一個共享辦公空間就是一個小型的綜合商業體,比如在過去一家法務新創公司入駐 WeWork,那它的創辦人可能會發現,有許多生意的需求直接就來自 WeWork 內部的其它新創公司。
一個自由設計師可能每個月都會在 WeWork 的網路上預定不同地點的辦公空間,他也可以選擇將自己的時間表和可以提供的資源分享給 WeWork 的其它會員,如果剛好有設計需求,那麼就能促成一筆生意。
當大企業入住 WeWork,能為社群帶來更多的集聚效應。圍繞一家大型企業的上下游小公司或是 Freelancer(公司外顧問),都可以選擇在同一 WeWork 辦公區購買剩餘的辦公室或工位,提升工作效率。
WeWork 亞洲董事總經理李愷先提到,這種盤活整個辦公樓甚至盤活附近街區的能力,讓辦公大樓更願意讓 WeWork 在自己的區域內設點,也更願意將最好的位置提供給 WeWork。
隨著大企業會員服務的推進,WeWork 中國的發展速度和入住率也達到了新高。目前北京、上海和香港的九個辦公地點,總入住率達到了 90%。望京 WeWork 的入住速度更是創造了 WeWork 全球的記錄,在開業的第一天,望京 WeWork 就入住了 1500 人。
WeWork 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談到,WeWork 目前選址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企業需求,有大公司或大量的小公司需求的城市會優先進入,其次是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和當地的商業環境。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PingWest》,作者:逍遥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