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簡報技巧面面觀—上篇:簡報的架構及內容
要做好一份簡報,也有很多訣竅跟大家分享,以下一些重點跟大家提醒:
1.修正簡報的過程就是最好的練習
前面提到過要以拍片的精神準備簡報,每一張內容都要斤斤計較仔細再修正,每增加一次的修正就會對內容增加理解及記憶,因為當您更熟悉內容,就無形中增加了「自信心」的來源,而不是用死背的方式。
2.多次模擬練習,掌控時間
由於簡報時間很有限,通常只有 6 至 15 分鐘,必須透過多次的模擬練習,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才能在簡報時確實地掌控時間,否則可能還沒完全表達所有重點,時間就已經到了。
以前筆者曾去上市審議委員會作簡報,主管機關只給11 分鐘簡報時間,當時心裡非常抱怨分配時間實在太短,後來了解審議委員們都是大人物,時間要湊在一起很不容易,在有限時間內又要審核多家案子,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耐性聽太冗長的簡報,好在筆者在事前作了多次模擬練習,終於順利在時間內完整地完成簡報。
3.重視簡報,親自簡報有加分
如上篇所提,要有「簡報影響一生」的認知,創業家最好可以親自簡報,投資者或合作者可以有機會了解新創企業主,應該有加分作用。
4.前二分鐘吸引聽眾關注
在簡報的前二分鐘就必需讓聽眾了解公司的定位,公司的特色,為顧客解了什麼痛點或問題,要能深深吸引聽眾關注才有勝算的機會,如果前面聽不清楚,後面就聽不下去了。
有些創業家其實產品或服務很好,但說明或簡報的過程中老是說不到重點。如果是輔導的場合,聽眾還可以慢慢詢問、釐清產品或服務的內容,但如果是競賽、募資媒合的場合,有時候簡報含提問時間各別都只有不到10 分鐘,有些場合甚至連提問時間都沒有,這時候可能就喪失了機會。
5. Present 時應該由大而小、由上而下,注意講述路徑、邏輯順序
即使簡報內容的架構已經由上到下、由大到小呈現的很清楚,Present 時還是應該注意說明順序,依簡報內容的架構層次,依序說明,從上到下一層一層說明,才能讓聽者容易有完整性和邏輯性的理解,沒有主軸、沒有層次的Present,容易讓聽者看得很清楚,卻聽得很凌亂,反而容易失焦、抓不到重點。再者,萬一時間不夠時,也能將較為其次的部分忽略帶過,增加 Present 時的時間彈性,比較不會因此讓重點受時間限制被卡掉。
6.基本假設聽眾並非同行
創業家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聽眾當同行,沒有用簡單圖示解釋上下游關係,也沒有詳細說明產品特性、定位,以為大家都懂其行業,就直接進入到技術問題探討,或用行業的術語來説明,坦白説如果一開始沒有弄懂,聽眾很容易就糾結在前面的說明,而無法繼續了解簡報的內容。尤其是愈高階主管往往對技術是較陌生的,除非您確定聽眾都是同行,否則以「基本假設聽眾並非同行」的角度來簡報較安全。
如果評審或創投、台下預定合作的廠商是相同產業的,也許比較能稍微進入狀況,如果稍微跨領域,可能光聽前面解釋產品就已經很頭痛了,後面說的商業模式可能都還來不及了解就已經結束了,白白損失了一次機會。要知道,可以向投資人、合作對象簡報的機會是很寶貴的,流失之後可能再也不會有了,所以怎麼引起他的興趣,讓他能願意留下來詳談,是簡報必須把握的重點所在。
7.善用標題及關鍵詞
善用悚動的標題,讓大家能夠從標題知道該頁簡報的重點,而敘述的時候可以用關鍵詞精簡的點出重點並縮短簡報時間。
8.且勿逐字唸,必須強調 Highlight 的部分
簡報的時候,並非要您逐字、逐欄照唸,也不應該說文解字、照本宣科、或在目錄頁時就拼命解釋。而是應該將您事前在每頁所設定Highlight 部分,特別強調或說明,以確實傳達出您所訴求的重點才對,要思考你要報告的這張簡報上的圖、表、或標題訴求的意義是甚麼,把價值和優勢彰顯出來。
例如當簡報中有運用圖表時,必須強調圖表內所隱含的意義和重大差異部分,而不是照唸數字;一張組織圖,重點不會是有甚麼職位,而是組成的背景、彼此間的聯繫、分工…等等,讓大家清楚你員工組合起來後有甚麼優勢,在你的帶領跟組織設計下能發揮怎樣的能量。
9.依重點作適當的時間分配
可以事前規劃並視現場的反應,適度地調整簡報的重點,不要依簡報張數平均分配簡報的時間,現場的聽眾不同,想聽的重點就會不一樣,有些東西可以說詳細一點,有些東西稍微提過就好,但不想講的資訊,請千萬不要出現在簡報上。
10.將聽眾納入作立體式簡報
這兒所謂的『簡報立體化』並不是指將簡報檔案做成 3D 動畫呈現,而是指在簡報現場如何讓與會者感受到您的簡報內容與他息息相關,並不只是一場演講或說明而已。
應該要把目標對象納入你的簡報考量中,讓他覺得你在說明的事情與他息息相關。例如你在敘述某個政策的變化時,重點不會是敘述這個政策怎麼變化,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這個變化對公司及目標對象的影響,還有你提供的解決方案,對在座的那類聽眾息息相關,可以強調一下,並把聽眾拉進來作立體式簡報,不是單方向表述,讓他們確實感受到你現在簡報的東西會對他產生實際的幫助。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現為友尚公司董事長暨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智享會,MISA)理事長,於半導體零組件領域已有超過40年的資歷。
1980年創立友尚集團,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電子零組件通路公司,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目前任職永續長。創業初期便立下了「無私分享」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視教育訓練,遂從1995年開始著手整理歷年來的實務心得,整理成《業務實戰篇》、《觀念篇》、《經營札記》三本「分享系列」,亦擷取其部份內容編成四本叢書:《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王者業務力》、《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