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消息,被稱為「網路界奧斯卡」的The Webby Awards發佈了2016十大最佳Apps and Services(應用與服務),美國生鮮電商GrubMarket的移動端app與網站位列第四。這家公司不僅在app及網站設計上獲得了苛刻美國評委的首肯,也是美國如今炙手可熱的生鮮電商主流玩家之一。
今年早些時候,據TechCrunch報導,這家總部位於矽谷的生鮮電商獲得了2000萬美元B輪融資。在燒錢嚴重的電商行業,它由於能基本達到收支平衡而備受矚目。在美國生鮮市場版圖中,GrubMarket是唯一一個由華人創立的公司。當Farmigo、Good Eggs等先行者紛紛縮減業務、甚至徹底銷聲匿跡時,它卻逆勢而上。
按照如今的發展態勢,明年GrubMarket的年銷售額,將達到近1.1億美元。
這家由華人創立的公司,是如何入選世界最知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在美國消費級市場一步步發展壯大,又是如何跳過創業裡的各種坑,最終獲得美國主流社會認可的?記者採訪到了GrubMarket創始人徐敏毅。
華人的「玻璃天花板」
GrubMarket創始人徐敏毅來美十數年,於美國威斯康辛麥迪森大學獲得電腦碩士學位後,進入Oracle,eBay等大公司,最終做到矽谷一家中型軟體公司的VP of Engineering。七年內,他的職位升了八級,這在美國白人中也是極為罕見的。尤其在美國大公司裡,有著一個眾所皆知的 職場潛規則 :華人背景的員工想要晉升,比其他任何種族都難。
當我碰到Glass Ceiling(玻璃天花板)的時候,我的方式是Break it(打破它)。
雖然最初的職位是工程師,但是在此過程中,除了技術以外,徐敏毅還在不斷地磨練著自己管理、諮詢、溝通方面的能力,並應用到工作中。這是他最終能夠打破這個針對華人的玻璃天花板的原因。
這是徐敏毅面對華人職場天花板的態度。
在更加兇險的創業市場上,他也選擇了同樣的方式,直接踏入競爭最激烈的消費級市場,用業績來證明華人也能進入主流美國市場。
「當時我選擇了食品這個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大類,就是不害怕和美國人同台競技。」他的GrubMarket給中小農場提供平臺,讓他們直接與消費者連接,售賣有機生鮮食品,但GrubMarket承擔了收集訂單、運送及客戶服務部分,從中抽取傭金。而後,GrubMarket還增加了B2B業務,給餐館及大型科技公司供貨。
一個非典型性成功創業故事
作為一個由華人創立的電商項目,GrubMarket缺少了一開始對投資人的天然吸引力。在最開始半年左右的時間裡,徐敏毅邊帶著團隊實踐商業模式,邊用全職工作的薪水保證公司平穩運行。
最初,美國本地的農場主們對使用一個全新的平臺仍舊心存猶豫。這段時間裡,徐敏毅跑遍了灣區及矽谷的各個地區的農場,一家一家親自上門和農場主交流,打破他們心裡的疑慮。透過這種方式,徐敏毅把使用GrubMarket的好處直接地傳達給了農場主——與傳統超市相比,GrubMarket的收購價格對農場主非常有利。
舉個例子,有機櫻桃就屬於農場與超市價格差距巨大的單品之一。一磅有機櫻桃在Whole Foods(美國著名有機超市)裡賣10美元,而農場主賣出的批發價一般只有1-2美元左右。
假如農場主把櫻桃賣給GrubMarket,這個價格能夠上漲到3-4美元。而GrubMarket最終給到消費者的價格,是5-6美元,與超市的10美元價格相比,極具競爭力。
有了農場的穩定供貨,這一盒盒新鮮的有機櫻桃,給GrubMarket帶來了第一次訂單大爆發。
「當時有些日子,基本每一分鐘都會有一個訂單。」徐敏毅回憶道。
就這樣,在美國市場上,成功連接中小農場與對消費者,主打 有機新鮮 ,讓GrubMarket迅速獲得了第一批用戶群,使用者量、訂單量不斷增長,並隨後拿到了200萬美元的早期投資,開始加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從發展最初, GrubMarket就堅持小而美的模式,在一個地區驗證商業模式可行性、能保證收支平衡後才繼續發展。 也正是因此,它在競爭激烈的美國生鮮電商市場上佔據了最初的一席之地。
一個華人項目的Y Combinator之路
在GrubMarket的故事裡,Y Combinator算得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種子輪融資後,GrubMarket入選美國最著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而當時的徐敏毅是幾屆內唯一一個首次申請就被接受的華人,他的矽谷高管經歷及GrubMarket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在其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在那一年的Demo Day的101家項目中,GrubMarket是最受歡迎的公司。公司模式清晰,運營穩健,吸引了諸多目光。
「當時大概有100多個天使投資人給我點了讚。」徐敏毅回憶道。
然而就算是這樣,徐敏毅還是能感覺到在美國創業乃至投資市場上針對華人,或者說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
就在這次Demo Day後,TechCrunch連發兩篇文章,盤點Demo Day上的20家受到關注的企業。 但GrubMarket卻被TechCrunch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報導中隻字未提。可實際上,此後GrubMarket成為了這一屆101個YC項目中第三家融到A輪的公司,更是第一家完成B輪融資的公司。
除此之外,矽谷對於典型矽谷項目難免有些偏愛。
「融A輪的時候,當時有個很知名的VC跟我談,但同時還有另一個專案正在向他們尋求融資。」 這個項目是典型的矽谷項目,創始人有連續創業者光環,過往投資人中有知名的矽谷投資人。 雖然它所處的行業已經非常飽和,成績也並不亮眼,這樣的光環效應還是讓 VC選擇了投資這個項目,而不是GrubMarket。
「當時這個專案在融B輪,年銷售額只有800萬美元,卻拿到了4000萬美金的融資,這是非常驚人的。」徐敏毅回憶道。800萬美元的年銷售額在這個行業非常不起眼,GrubMarket在之後A輪融資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
但對徐敏毅來說,破局之法就在身邊。
他找到Y Combinator Demo Day上對他伸出橄欖枝的大量天使投資人,啟動了Pre-A輪融資。而這些對GrubMarket極有興趣的投資人,也給出了豐厚的回報——最快的時候,徐敏毅一天內參加了4個投資人的會,當天就融到140萬美元。再後來,GrubMarket一路飛速發展,增加B2B業務,順利完成A輪及B輪融資,引起了美國各大媒體的強烈關注。
在這條矽谷的創業之路上,GrubMarket並非始終一帆風順。
然而徐敏毅的態度很簡單,面對來自矽谷若隱若現的忽視,他的方式始終是「 Break it 」,通過不斷加速發展,證明自己並非口出狂言。而他的方式也非常有效,在GrubMarket開始高速發展之後,一批矽谷老牌基金集結在了它的周圍。近幾年來不斷增強的跨境投資趨勢,也意味著更多來自中國的資本願意給它支持。
「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精神,就算遇到不那麼好的裁判,我們還是能進球。對嗎?」徐敏毅笑道。
Break it,然後放眼全球
依靠著成熟的商業及運營模式,GrubMarket穩步擴張,如今月銷售額將近500萬美金,是競爭者的數倍,公司收支基本達到平衡。它的B2B客戶中,包括灣區數百家熱門餐館及像Apple、Yelp、Craigslist這樣的大型高科技公司。
在GrubMarket的B輪投資人名單裡,既有美國老牌投資機構Battery Ventures、Ashton Kutcher的Sound Ventures、GGV(紀源資本)等美國知名VC,也有歐洲著名投資機構Global Founders Venture ,以及丹華資本、NewGen Capital這樣的矽谷中國背景基金,還有復興資本、陽光融匯資本等國內基金。
如今,快速的業務增長,充裕的現金流,穩健的運營作風讓Grubmarket在慘澹的生鮮電商市場中一枝獨秀,正吸引更多資本和合作夥伴的目光。
今年7月,GrubMarket與國內電商巨頭阿裡巴巴敲定合作,天貓生鮮與天貓國際兩個平臺都將售賣GrubMarket提供的跨境生鮮食品。
談到中國市場,徐敏毅信心滿滿:「這是現在GrubMarket業務裡非常活躍的一部分,跨境生鮮電商一定會在短期內給公司業務帶來很大增長。」
GrubMarket的野心不止中美,未來,他們的目標是全球生鮮市場。
這一目標,假如沒有最初他在美國創業時的激情、強大的執行力及在美國職場成功突圍帶來的自信,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假如在美國大公司工作的這些優秀中國人才能夠多一些出來創業的,華人在美國的狀況肯定比現在要好很多。」回望GrubMarket發展歷程,徐敏毅感歎道。
而 他所希望的,就是抛磚引玉,證明華人在美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並繼續向全球範圍擴張,以激勵更多華人探尋全新的機會,砥礪前行。
本文授權自《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