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在矽谷不談創新?《矽谷百年史》作者:人工智慧是一個泡沫

鈦媒體 2016-12-26
在矽谷不談創新?《矽谷百年史》作者:人工智慧是一個泡沫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位年過六旬的長者擁有一頭茂密的銀髮,但皺紋不多,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很健談,精力充沛,一聊起矽谷就立刻興致高漲。儘管出生在義大利,他卻沒有明顯的口音。自上世紀80年代起,皮埃羅便生活在矽谷,一路見證了近40年來矽谷的發展與變化。

他是《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一書的作者。被認為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系統地講述矽谷的獨特之處和成功奧秘的一本著作。

在12月20日騰雲智庫創新峰會上,皮埃羅剛剛與幾位中國專家結束了一場關於發現中國創新力的討論。 「在矽谷我們是不談創新的,創新是自然而然就發生了的事情。」 我們在清華大學百年禮堂的後臺相遇,皮埃羅顯得意猶未盡。他毫不吝嗇言辭去揭露矽谷存在的問題。在皮埃羅眼中,矽谷的大公司們買下了所有的創業公司,卻也在摧毀這些公司。以下是訪談內容:

中國投資人加劇了矽谷泡沫

經濟觀察報:有一些中國的天使投資人一年能投幾十個項目。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皮埃羅:我從未在矽谷聽說過這種情況。在西方,投資人他們要帶你,會保護你,而不是僅僅給你錢。他們真的想知道你在幹嘛,每週都要見面聽取你的進展。很嚴肅地說,你一年投那麼多案子,哪裡有這麼多時間來做這些事情。或許一些投資人能投10到20家公司,但是核心仍然是天使投資人在把創業公司當成孩子來呵護。 我要撫育我的孩子;我希望幫助你的事業成長;我把你引薦給別人。所以聽說有投資人投那麼多案子,對我來說真的很詭異。

經濟觀察報:在矽谷,一個天使投資人一年通常會投資多少家公司?

皮埃羅:大多數天使投資人都很謹慎,一年投資一個項目,或者2到3個。他們會非常小心地跟進。但是,現在有太多資金。這會造成一個可怕的情況。

經濟觀察報:近年來,越來越多早期投資人去矽谷投資專案。你如何看待?

皮埃羅:很多中國投資人的名聲並不好。當然,對於那些急於從中國獲得資金的人來說,這些中國投資人的名聲是很棒的。然而,我們要思考,很多中國投資人其實並不明智。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許多投資案例,有時我們真的很難理解。許多錢放到了基金或者孵化器裡。我們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些人在傳統行業實現了財富積累,但是他們大多都不真正懂高科技。此外,中國投資人有太多太多錢,就不免會出現浪費。投資應該是有所選擇的,應該獎勵那些優質的投資標的。

現在矽谷的確有很多新興的獨角獸公司。如果研究一下是哪些資金在背後推波助瀾,有時會發現其中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資本。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把錢投在這些地方?矽谷的投資人把錢放在這裡有時很好理解,可能因為在當地的一些資源需要幫助。

此外,矽谷存在著連鎖反應——一些機構投了,另一些機構就會自動跟投。比如你投1000萬,他投100萬……這是典型的矽谷泡沫。恰恰這個時候,中國投資人來了,還往裡砸入5000萬。

投資人常常是問題所在

經濟觀察報:天使投資的助力對於創業來說非常重要。對於矽谷的創業者而言,什麼樣的投資人算是好的投資人?

皮埃羅:所有投資人都是壞的。創業公司應該保持饑餓。

經濟觀察報:為什麼這麼看?

皮埃羅:資金本身是一個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創業者很容易就拿到了政府或是投資人的錢,他創業的初心就變得難以保持。矽谷現在正在醞釀的問題就是創業公司拿錢太容易。 然而,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正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靠譜的事情。

上世紀80年代,當我來到矽谷時,情況正好相反,那時候創業公司很難拿到錢。80年代創業需要辭掉工作全力以赴,沒有錢只能去車庫,然後不斷打造產品向風險投資家們展示。

當錢很少時,人們關注的是到底創業者是不是真正相信他們在做靠譜的事情。他們或許會有很多次失敗,但至少你知道他們真的信仰自己的事業。他們嚴陣以待,會每天工作20個小時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所以,在這層意義上,我更寧願市場上的錢少一些。

經濟觀察報:在矽谷,最受歡迎的投資人身上有什麼特質?

皮埃羅:創業公司歡迎資本,但讓創業者拿錢太容易卻是投資人最壞的一種幫助。好的投資人提供資源網路,而不僅僅是資金。 優秀的投資人應該像是一位嚴格的父親。

經濟觀察報:你是否聽說過因為投資人而導致優秀的創業項目最終走向失敗的案例?

皮埃羅:我聽過許多次。我不認為投資人是世界上的一種積極力量。他們常常是問題所在,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矽谷不是由投資人創造的。

經濟觀察報:現階段,中國存在很多創業公司僅僅是為了融資而融資。

皮埃羅:是的,矽谷也有類似現象,因為市場上有很多錢。順便提及一下,現在中國的投資者們給了矽谷太多太多資金。

現在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捨棄了優質的工作、高昂的薪水去創業,原因在於他們馬上就能拿到500萬美元投資。那我如何能判斷這些人真的嚴陣以待呢?

Google等大公司正在扼殺創新

經濟觀察報:2001年—2012年,是美國風險投資掙扎的十年。投資的財務回報率也很低。現階段,形勢是否有所好轉?

皮埃羅:我更喜歡危機的時代。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在危機的時代誕生。

矽谷變化飛快。在過去5年中,最大的問題在於,第一,太多資金;第二,大公司們買了很多小公司,這扼殺了創新。

這些問題不是創業公司的問題,這實際上是矽谷的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拉裡·佩琪(Larry Page,谷歌創始人之一)自己也知道創新將不再來自谷歌,作為一家巨大的公司,它很難再去真正地創新。

矽谷的大公司們正在買下所有的創業公司。有時,他們並不是在買公司,而是在買那些創業者。大公司可能會花1000萬美金來買他很欣賞的人所創立的公司,然後扔掉技術,僅僅讓創業者來領導其他的專案。所以現在有一個新詞叫「acqui-hire」(人才收購)。大公司兼併了一家創業企業,是他們想要這裡的人,這才是真相。

我的觀點是Google正在買下這些公司,他們雇傭了這些人去投入到自己的項目之中,卻也正在摧毀這些公司。

經濟觀察報:或許這些公司本來可以成為下一個Google。

皮埃羅:是的。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甚至00年代,這種現象還沒有發生。因此蘋果、Google、Facebook,等等,還擁有機會去成長。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現在機會並不存在了。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悖論。然而,Google花掉了那些所有的錢去買創業公司,這本質上是在扼殺創新。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如何能成為下一個Google?如果Google買下他們的話。如果有人從Google萌芽之始就買下Google,今天就不會有Google了,Google可能會是一款非常糟糕的搜尋引擎。沒人買下Google,所以Google才能夠有機會成長,繼而專注於它的核心技術。現在的我們才能擁有一款優質的搜尋引擎。

Google正在試圖確保沒有誰能夠成為下一個Google,希望歷史止步於此。Google在去年買下了幾十家公司。今年,可能又會買另外幾十家。矽谷的大公司們買下了所有的創業公司,我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這對Google和創業公司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對創業者而言,他們拿到了錢、20多歲就能實現財務自由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整個生態系統卻是病態的。

矽谷的創新不是由政府規劃而來

經濟觀察報:你曾經說過,矽谷是特定環境的產物。矽谷在灣區,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新力的地方。矽谷的所有藝術都很具有創新性。那麼,在你看來,藝術與科技創新相關嗎?

皮埃羅:回顧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當一個地方的科技領先時,這個地方的藝術成就也會同樣斐然。比如1000年以前的中國是當時的創新源泉,當時中國社會中一個人可以同時是政治家、藝術家、作家、詩人、數學家。創新力是打包成套出現的。

經濟觀察報:記得你的觀點是矽谷不可複製的嗎?創新來自於其自然演進而來的社會土壤。

皮埃羅: 在矽谷我們是不談創新的。在矽谷,創新是自然而然就發生了的事情,所以我才會經常講我們不斷的去關注技術的本身,其實它就是一個錯誤,至少在矽谷是這樣的。因為創新是來自於一個本身就非常具有創造力的社會。 哪類人是最具有創新力的?首先,最不具有創新力的就是官僚的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傳統企業。而最具有創新能力的通常是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和媒體人,而不是技術人員。

矽谷所在的三藩市灣區,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移民與當地人融合程度最高地區。這些移民他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文化,在這裡共存。所以在我的書裡面,我花了大量的篇幅來證明社會在創新的過程的重要性。

矽谷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的創新並不是首先由政府規劃的,而且也並不是由大型公司來主導的,而是在本身就非常具有創新力的社會中自然而然產生的。

但矽谷模式並不是創新的唯一模式。矽谷喜歡破壞性,而中國人喜歡和諧,這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創新。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模式,矽谷給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啟示就是在一個包容的具有創新性的社會中自然可以產生出具有創新力的技術。

很多科技園區像是監獄

經濟觀察報:如果一家公司裡,都是同一類型的人,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這家公司很難有創新?

皮埃羅:這是幾乎是一個監獄了。我來到中國後,中國的朋友帶我去參觀科技園區。中國有很多非常不可思議的園區。但我仍覺得這是一個監獄,非常美麗的監獄。這些園區不是一個屬於創新者待的地方,而是屬於那些只懂服從和執行的人。這與三藩市的灣區大不相同。

經濟觀察報:你曾在書中提及,矽谷的價值不在於發明,而在於把科技成果迅速傳播。中國也不是互聯網的發明之地,但今天中國移動互聯網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你如何看到中國移動互聯網近年來在全球的擴張?

皮埃羅:這讓我印象深刻,但這不是創新。 中國企業非常善於融合舊經濟和新經濟,但我沒有在中國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人工智慧是一個泡沫

經濟觀察報:你曾寫過一本300多頁的關於人工智慧的書。你如何看待人工智慧?

皮埃羅: 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泡沫。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人工智慧,人工智慧這個詞它其實第一次出現在1956年,也就是說人工智慧它整整沉寂了60年。 大量資金在短期內進入了人工智慧領域。但包括Google在內的公司都沒有在這個領域獲得收益。所以,人工智慧領域絕對是一個泡沫。

我在我的書裡表示,人工智慧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誇大的。大家覺得機器人將無所不在。但實際上,在人們家裡、街上,我們都沒看到人工智慧的運用。但是,你仍然能夠從媒體的報導中看到很多人工智慧的消息。

首先,我這本書是一本介紹人工智慧歷史的書籍。揭示了到底人工智慧能做什麼。機器不會擁有常識,而人類具有。人類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很多事情。能買東西,能逛街,這是常識的體現。有常識才有智慧。如果你知道16乘以24等於384,但你不能自主逛街,這不是智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被誤導了。我們給智慧套上了錯誤的術語。智慧不是關於AlphaGo,智慧是關於簡簡單單的事。我在煮開水,水很燙。我讓你把手伸進去,人類不會這樣做。

但如果你命令機器人這麼做,它會毫不猶豫,因為它沒有常識。只有人類構造的工作,才能夠被機器人「竊取」。很長時間內,創造工作是人類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創造了日常工作,也創造了機器人來做日常工作。但是機器能夠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他們並不能做所有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因為很多事情需要真正的智慧。

全文授權自《鈦媒體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