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拍賣業者KKTOWN上線近8個月來,增加調整過不少功能,過程中也發現,不論是買家還是賣家,他們的喜好其實和想像的不太一樣。
發現一:品牌對消費者有強大吸引力
首先,他們觀察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喜好度超乎預期。「現在KKTOWN上面有很多二手品,只要有品牌,我們消費者都好喜歡,這是我們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KKTOWN副總經理邱雯如舉例,一件100元的NET衣服,會比不知名韓貨更受歡迎;又或者是,他們發現有一陣子知名女裝品牌a la sha的衣服,每次上架三、四十件,都會很快銷售一空。她後來發現,二手價格只要不要太貴,都會瞬間被買掉。
甚至是年齡層較大的品牌,如PLAYBOY,銷售率也可以高達五成以上。有一天,不死心的她,甚至拿出家中的Nike舊球鞋,以199元上架拍賣,竟也在1小時內就快速成交。「更有趣的是,她(買家)收到貨還來問我:『還有嗎?』」連邱雯如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發現二:影片可以讓銷售率增加30%
除了發現消費者對品牌的愛好,KKTOWN也發現,賣家運用影片的銷售率可以比只用圖片提高30%。「一般人可能覺得拍影片好麻煩,但我們發現有加影片,銷售率提高很多。」KKTOWN營運長王凱民說。
(圖說:王凱民發現,加上影片的商品銷售表現明顯比只有照片更好/圖片來源:郭涵羚)
一開始,KKTOWN其實也沒料到這一點,之所以會有加上影片功能這個想法,其實只是想讓平台變得更有趣,並且也更加突顯行動的特性。「每個人手上的手機照相功能都愈來愈好,拍照門檻很低,拍影片門檻也沒有以前高,如果一切可以在手機完成,為什麼不這麼做?」王凱民說。
此外,他們也觀察到KKTOWN上面的族群是比較年輕、愛秀的,影片可以讓他們更清楚表達他們想要跟買家溝通的訊息。有一次,王凱民發現有個賣家賣的是音樂卡片,「拍照沒有Fu,這不是靜態能傳達的。」他說。
發現三:拍賣分享,LINE比Facebook更熱門
當然,不是所有開發的功能都可以受到消費者喜愛。像是他們也曾經推出過同步將拍賣訊息分享到Facebook的功能,使用者就明顯不買單。
「我們做產品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想的和消費者想的會有落差,我會希望消費者能傳遞出去他的商品,所以加上Facebook分享功能,但是後來發現這功能使用率不高,反而我們利用分享功能傳到LINE的比較多。」王凱民學習到,C2C拍賣其實是一個相對私人的事情,因為大部分人對Facebook的權限管理比較鬆,而賣家可能不想讓所有朋友看到他的賣場。「我們學習到,就會在下個版本調整。」
發現四:專業賣家也會走二手風
此外,在和消費者互動的過程中,消費者也會提出一些KKTOWN無法滿足的要求,例如增加電腦版。「我們故意不做。」邱雯如說,除了沒有電腦版,他們也不打算開發大批上架、對帳後台等功能。
事實上,這是KKTOWN消極抵抗專業賣家進入賣場的一種方式,因為這不是他們想要打造的賣場。「有的會罵我們,叫我們不要故步自封。」邱雯如坦言,確實有不少專業賣家因此離開,但她也看到,有的專業賣家則是選擇改變專業的風格,讓自己的賣場更有二手市場的感覺。
延伸閱讀:[解密KK軍團系列六] KKTOWN:用速度、差異化面對割喉戰
本文授權載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