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Instagram高速成長秘笈:App千萬別做得「四不像」

外部轉載 鈦媒體 2016-04-01
Instagram高速成長秘笈:App千萬別做得「四不像」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Instagram在全球獲得的巨大成功,讓很多社交、即時通訊、圖片乃至其他領域的App等羡慕不已。尤其是Instagram在成立五年之後,仍能保持用戶使用的頻率,仍然處於高速成長態勢,看不到衰落的現象,更是難能可貴。相比之下,曾經的社交應用程式霸主Twitter的直線墜落,就顯得是那麼的出人意料。

Instagram的成功,其由來是能夠「以小搏大」,僅以十幾名員工的數量,就被Facebook以10億美金收購,一舉成為業界的標杆。而在這五年時間中,Instagram的變與不變,糾結與反復的過程,都在向業界和大眾證實其並不是曇花一現的應用。

變與不變:Instagram核心仍在

相比一般APP短則半年,長則兩三年的壽命週期,Instagram能堅持火爆態勢五年之久,已經超出尋常預計。若是在五年的時間之上再加入「變化較少」這個限定短語,似乎完全違背了行動網路「喜新厭舊」規律。如果你是Instagram的初期用戶,就會發現,現在的Instagram與五年前相比,在使用者介面、功能等主體方面並沒有多少不同。

但正是這樣的「不變」,讓Instagram一直堅持了下來。「不變」的核心,遵從的是對人性化操作、用戶心理、使用習慣等的深度追隨,畢竟總有些東西是很難改變的。Instagram巧妙地將這些難以改變的東西,融入到自己的核心之中。

例如,直到今年8月份之前Instagram上的所有照片都是正方形。一方面,這方便Instagram為自己打造最鮮明的個性特色,讓人看到正方形照片首先就聯想到Instagram;另一方面,正方形照片最適合大眾使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構圖差而導致的失敗照片概率,滿足「傻瓜式」拍照需求。在眾多圖片應用層出不窮的當下,Instagram能夠脫穎而出,保持正方形照片的「不變」功不可沒。

但與此同時,Instagram其實也是存在著變化的。比如從今年8月份開始,Instagram宣佈不再限制用戶發佈非正方形的照片。很大的原因就是隨著手機拍照的普及,大眾需要更多元化的照片展現形式,且拍照高手成為主流。若是意味堅持正方形照片,反而會讓Instagram的用戶流失。

再加上推出圖片拼接應用程式layout、短片應用程式hyperlapse、無限滾動卷軸介面的添加、快速流覽Instagram流行趨勢的功能的加入等,Instagram也在不斷求變。但這些「變」只是進一步提升應用體驗,並沒有偏離Instagram的核心,算是錦上添花。

中國App只會變「虛胖」,全≠強

與Instagram為保證長久的活力,刻意地追求「變」與「不變」之間的平衡相比,中國APP顯得太過急躁。通常,中國APP的發展路線是這樣的:先以簡潔的介面、實用的功能等吸引用戶下載、使用;在用戶量達到一定量級之後,就開始著手大的更新,增添更多功能;而隨後為保持更新頻率,開始加入很多華而不實的功能,結果無論是APP的回應速度還是使用者體驗開始有所下降;緊接著,為了盈利,加入廣告、購物、社群、新聞乃至智慧硬體等毫不相關的東西,徹底破壞這款APP的原貌。

圖說明
圖說:墨跡天氣,圖片取自官網

到了這時,這款APP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功能,只是「屈服」在金錢的魔力下,變得「虛胖」,徹底走入「全面」=「強大」的誤區。以墨蹟天氣為例,原本是一款使用十分方便的天氣應用程式,憑藉一開始累積的人氣和用心的功能,接連打敗天氣通等諸多對手,坐上天氣應用程式頭把交椅。但之後,墨蹟天氣就開始變了。

雖然也加入空氣品質、穿衣指數、生活小技巧、時景等貼心功能,但也加入了啟動介面廣告、手遊廣告、購物廣告、借貸廣告、新聞資訊、娛樂消息、搞笑、生活服務、社群、商城等多種對一款天氣應用程式來說毫無意義的附加品。每當看到墨蹟天氣下部的廣告和類似「產後多久來月經才正常」、「這個時候生的寶寶最健康」、「從5種嘴唇瞭解情欲」等消息時,總有一種砸手機的衝動。

墨蹟天氣只是不斷變得「虛胖」的中國APP之一,其他諸如360手機衛士、金山電池醫生等幾乎絕大部分中國產APP都是按照這樣的手法操作。這是中國APP的一種「通病」,已經氾濫成災。

回歸本真,拒絕模糊定位

中國APP以「全」為榮,因為這樣可以博得投資者的歡心,也能儘快盈利,還能有向各個領域發展的潛力——墨蹟天氣就推出了一款智慧硬體。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是讓自己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與同類型的專業APP相比,自己顯得太過淩亂;與涉足的其他業務、領域相比,往往涉足的只是皮毛,並不受到用戶歡迎——墨蹟天氣上的新聞瀏覽量與其他專門新聞平台相比絕對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Instagram的成功,其實也是在給中國APP發展借鑒和警訊。小而美、專而精,才是APP能夠得以長足發展的根本。中國APP必須回歸本真,拒絕模糊定位,真正踏踏實實地將一件事做好。一旦成為「四不像」,危機或許也開始籠罩過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來源
圖說明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