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如何踏入物聯網世界?學習小朋友參加「棉花糖挑戰」的精神!

編輯部 郭芝榕 2016-01-21
如何踏入物聯網世界?學習小朋友參加「棉花糖挑戰」的精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全球10大創新物聯網新創Particl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帕拉(Zach Supalla)訪台,20日以「將物聯網,連結未來(Internet your thing, networking the future)」為題,分享他的看法。

全文演講摘要如下:

我在群募的失敗經驗

很多人都聽過PHOTON這個開發模組,這也是很多客戶開發的第一步,我們設計很多軟體,讓人們可以更方便的開發這些裝置,像是恆溫器,我們希望證明使用這些裝置能快速開發這些應用,這可以用在不同的裝置和車輛。我們的應用很廣泛,很多募資團隊都使用這個開發套件。

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Spark,這個插座是我們的失敗經驗,2012年1月做出第一個原型,用Arduino和燈具讓燈能夠開關,這是開發硬體產品的第一步,建立連網的照明設備原型,可以用在家用照明組。

這是我看很多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做出來的,但這個原型不好看,用PVC管做基座,我從天使投資人獲得投資,開發改良這個產品,聘用設計師,讓燈具可以透過網路跟雲端連結在一起。之後我們在自造者空間創業,用3D列印製作客製化的原型,改良這些設計,有了概念和原型之後,接下來才走上群眾募資的路。

我父親是聽障,這個設計構想起於我的父親,由於人們一直用很有限的方式使用燈,所以我創造了這個產品。2012年12月時推出這個產品,在Kickstarter上募資,目標設定25萬美元,有些人覺得我們的目標太高,不過因為我們的成本也很高,30天後我們募得12.5萬美元,離目標有很大的差距,這不是很成功的募資專案,但是也受到媒體的報導和關注。如果沒走過這段崎嶇的路,就無法經歷這段學習的過程。

Zach Supalla
(圖說:Particl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帕拉認為,精實創業是物聯網時代很重要的精神。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從做燈具到連網裝置開發最件

下一步我們加入了深圳HAX硬體加速器,四個團隊成員中,三個在美國,一個在大陸,我們試圖想理解公司未來要如何發展?燈光的裝置有商機,但是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發展?產品做到一半時,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是燈具公司,但我們並不想成為燈具公司。當時在淘寶可以買得到燈罩,可以用遙控器改變燈罩的顏色,我們就把晶片放在燈裡,有了控制器和小的模組,就像是燈的腦一樣,變成連網的照明產品。

我們發現可以把這個構想發展成完整的工具組,協助很多工程師和自造者開發出連網的產品,所以我們做了Spark Core,創造Wi-Fi連網裝置的開發工具套件,由於開發連網裝置很貴,這個開發套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所有裝置都能很容易連網,可以用機器人控制手機等等。

我把Spark Core放上Kickstarter募資,目標訂在10萬美元,一小時就達成了,最終達到30萬美元,跟之前的產品有很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原本想發展消費者電子產品,讓燈泡連網,後來決定做工具組,讓開發者都可以做出連網產品,反而讓我們能連結5萬人的社群,接觸超過8.5萬開發者。

我們在矽谷在談精實創業,就是找到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方式創業,讓群眾募資平台上的贊助者跟我們一起學習,不好的話就重新修改設計。我們一開始做家用照明,本來想裝在學校裡,但後來評估Kickstarter贊助者的使用方式,實驗失敗的話就代表我們的想法還不夠好。

決定從燈具轉變成設計工具組之後,用晶片來評估使用者的反應,這個專案很成功,我們就繼續下去,業務也持續成長,這是我們在第一次失敗中學到的事。

失敗不是結果,它是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個階段而已。可能是你原來的產品太貴了,或是遇人不淑等等,無論如何,所有失敗都是邁向成功的其中過程而已。

當萬物都連網

接下來我想談談物聯網,開發工具組在產業中取得一個成功的位置,不論是大公司或是新創公司都需要開發產品。2011年時美國知名創業家及創投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說,軟體正在吞噬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這代表每個產業受軟體的影響都會很大。例如線上網路書店Amazon創造出閱讀裝置Kindle,帶來破壞式的創新,不論是內容、通路和其外形,都更像是軟體提供商。

運算越來越便宜,它的變化也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改變了製造業和電子業,讓感測器可以大量裝在手機裡。在iPhone出現之後,這些感測器才大量出現,也讓所有東西可以上網和互連。

Particl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帕拉  
(圖說:蘇帕拉解釋物聯網可能有的應用領域。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至於為何這些裝置要互連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每個產品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為何要連上網路?我們要去挖掘這些裝置有何用意。像是Fitbit運動手環、智慧家庭的燈具、水電、家電連網,也有連網車子、自駕車,這些都是物聯網的一部分,也是未來的潛在商機。此外,也有很多手機支付方式及網路應用,不管是溫度計,或在醫院裡的設備,還有環境資源的管理,像是殺菌劑沒了也可以知道,連網後提醒業主即早發現問題等等。

零售業也跟物聯網有關,可依據消費行為改變零售價格,可以追蹤貨櫃的進度。農業也能提升收成,追蹤土壤的酸鹹值。房地產也是一樣,可以降低能源用量和開發量,或是控制交通號誌,去追蹤車流和人流,所以有很多多面向的應用。

在過去,裝置沒有連網,有了感測器和控制器之後,讓只用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技術擴大至所有裝置都能連網。

硬體新創變得更加重要,群眾募資扮演重要角色,你可以看到過去五年硬體新創公司大幅成長。物聯網企業非常百花齊放,有很多元的硬體新創公司,例如有平台、裝置,也有其他不同的元件和上下游產業一起投入物聯網,然而彼此之間並非競爭關係,這些分屬不同市場,在巨大的產業和市場裡,有很多商機。

如何開始物聯網的第一步?

Autodesk的研究員伍耶克(Tom Wujec)設計了「棉花糖挑戰(The Marshmallow Challenge)」,讓五、六人組成一隊,材料只有20根義大利麵、膠布、一顆棉花糖等等,棉花糖放在最高的地方,做為建構建築的材料,為時18分鐘,要把棉花糖放在最頂端。大部分人會建構作品時,會先了解工具、應如何設計、畫成草圖,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建造工具,最後30秒才放上棉花糖,結果最後卻崩塌,因為棉花糖比想像中還重。這就是我的經驗。

結果顯示,商學院的學生比幼稚園小朋友表現得還糟,小朋友很早就把棉花糖放上去試了,不斷試錯然後成功,而不是按照理論搭好之後,最後放上棉花糖才發現不可行。所以重要的是要反覆實驗和嘗試,同時要快速依據這個結果調整,這是幼稚園小朋友建構架構的方式。

戴森公司創辦人戴森(James Dyson)說,「創意和反覆實驗等於創新。」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莉史汀森(Clayton Christensen)表示,「創新幾乎不會在一開始就成功! 」Yahoo執行長梅爾在Google工作時指出,「Google的產品就是早點在Google實驗室發布產品,然後重覆。」Facebook創辦人佐伯格也說,「快速移動然後突破。」

Particl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帕拉  
(圖說:蘇帕拉解釋製作物聯網產品的過程。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所以,要開始物聯網的第一步,得先有個想法、試著開始做、試著銷售,如果行不通的話,就嘗試新的,如果成功的話,就繼續下去。這是一場實驗,從各種實驗得到經驗和教訓,不要被過去的範例和經驗所影響。

大公司也必須了解物聯網已跟過去的產業不同了,物聯網公司跟過去的產業很不同,有很多小企業,每個企業的價值雖然小,但是加總起來的價值可能會大於一家大公司,未來跟現在面臨的處境不同,要認清這樣的事實。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