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鯨音樂CEO陳戈再次創業推出的智慧耳機、台灣創業公司帶來的智慧腳環、360展示的兒童衛士、上海新創公司帶來的「領結」追踪器……,在TechCrunch 2014北京大會創業展廳轉一圈後,你會發現,其中一半的產品是關於硬體的,而且大多數都打著「智慧」的標籤,創業者們也在細數在各大眾籌平台上實現的銷售量,其中有在KickStarter、Indiegogo,也有在點名時間、京東以及太火鳥這些國內平台,甚至還有通過電視頻道進行產品預售;然而,在主會場,你會看到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不論在講台上的網路大佬或者是硬體創業者,都在表達對目前智慧硬體市場的看空情緒,甚至認為這個市場已誤入歧途。
搜狗CEO王小川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市場上還沒出現一款真正的「智慧」硬體。對於無論是智慧眼鏡或者是智慧手環,王小川都認為是一些讓人失望的作品,Google Glass的初衷很好,幫助人們解放雙手,但實際體驗卻是非常一般,使用眼鏡進行上網的體驗非常糟糕,要改進這種體驗,還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而市面的手環最多是一個數據收集器,對用戶而言,呈現給他們的是一串串的數字,並沒有給予人們做出改善健康的建議,或者真正幫助手環用戶做決策,而說到底,它沒有做到比你更了解你。
手環的「雞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時候,你會聽到,用戶對手環這款產品的最大驚喜在於它的震動提醒功能,反而,對它號稱的健康管理功能往往反應平平。
「智慧」硬體不夠智慧,當然不是王小川一個人的看法。語音搜尋應用出門問問的李志飛就談到,過去兩個星期,在矽谷看了幾十款智慧家居和可穿戴設備硬體產品,但這些產品最多算是連了藍牙的聯網設備。而這些硬體產品的普遍問題是,在收集完數據後,就不知道幹嘛了,而重度睡眠數據、輕度睡眠數據,這些都不是用戶真正關心的。
當然,在他們看來,市場上還是有一些真正的智慧產品,比如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智慧恆溫器Nest,他們都能夠收集、處理大量數據,真正幫助人做決策,從而真正取代司機、管家這樣的角色。
處在智慧硬體創業中心,拿到騰訊、京東2000萬美元投資的PICOOC創始人張悅也談到,強勢、優秀的服務內容的缺失,是現在智慧硬體產品最大的問題。對於PICOOC的未來,張悅認為,將打造社交化、遊戲化、時尚並且有意思的服務。並提到,把硬體當做入口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未來對用戶有吸引力的是超級App,硬體只是用來採集數據,而這很容易被替代。
當然,對於智慧硬體的未來,大家還是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這將是下一個大市場。在王小川看來,做硬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做平台,一個穿戴產品完成所有身體訊息的收集,既當做計步器又能測血壓,收集用戶所有的數據,然後進行處理、幫助用戶做決策,真正實現健康管理的智慧化,從而廠商能夠通過軟體服務獲取商業價值。而另一種是,做真正滿足需求提供垂直服務的硬體產品,比如深圳的大疆飛行器廠商,通過技術的積累,真正能夠幫助實現電視劇、電影的航拍工作,而這些硬體產品定價也不低,通過硬體的銷售實現收益。
對於這樣的趨勢,搜狗也不會放過,王小川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將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硬體產品,而在對話的幾分鐘後,他正趕著去見最近來到北京的體感控制器Leap Motion創始人——Michael Buckwald。
是的,對於目前的智慧硬體產品,大家都不滿意,但是誰也不想錯過這波大潮。
本文轉自PingWest,作者為郭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