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資金選擇:錢從哪裡來,不只是找錢,是找對方向

我是謝銘元,這是我昨天的實戰紀錄。
有時候,創業不是缺資金,而是太急著解決「表面的錢問題」,卻沒搞清楚根本的「結構問題」。
昨天一天,我接連跑了五場會議,從熟識的企業主到第一次碰面的創業者,每個人都問我錢的問題,但我回答的,幾乎都不是「你該找誰借錢」,而是:「你現在該做哪一種選擇?」
1️⃣ 【高利轉貸】你不是缺錢,你是被利息吃死
第一場是一位年利率還在雙位數的老朋友。
他的問題不是沒人願意借,而是還在繳超過 10% 的老貸。
我看完他報表,直接說:「這不是利率問題,是你還沒找到對的窗口、也沒準備對的說法。」
不是找銀行朋友靠關係,是你有沒有把財報、資金用途、風險控制講得讓人敢放款。
👉 關鍵字:轉貸不是靠交情,是靠資料邏輯。
2️⃣ 【單純增貸】這種案子,不用請我
第二場,一位房地產朋友手上有現成不動產,問我可不可以增貸。
我問了兩個問題:「有卡住嗎?有不合理的限制嗎?」
他說沒有,只是想確定是不是該找顧問來幫忙。
我的回答是:「你這個案子沒問題,自己去找你往來銀行窗口就好。真的不行再來找我。」
👉 顧問不是萬靈丹,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自己先解決,不用硬找外援。
3️⃣ 【專案募資】找金主還是找小股東,要先選邏輯
第三場是個正要辦大型活動的新創。
他在想,是要找一兩個大金主把資金一次補齊,還是拉一群小股東形成社群支持?
我帶他拆解「電影投資專案制」的架構,讓他看懂這兩種模式背後的本質差異──控制力、彈性、決策速度、風險集中度都不一樣。
👉 股東結構不是錢的問題,是權力與關係的設計。
4️⃣ 【空間+服務】商務中心不是舊生意,而是新模式機會
第四場是一位老朋友,做空間相關產業,帶我看了三個現場點。
他其實想問的不是資金,而是:「這樣的模式,有沒有擴張價值?」
我給他肯定的回應,也提供一些「可放大的結構」:
會員制、租賃金融化、社群導流、可拆分收益設計……
不是辦公室,而是資產變現的框架。
👉 不缺商務中心,但缺會設計商務模式的人。
5️⃣ 【公司出售】不是撐不下去,而是該換賽道
最後一場,是另一位熟識的創業者。
他問我:「你覺得我這公司,有人會想買嗎?」
我說:「有,只要你肯整理出對買方有價值的部分,不是營收,是品牌、用戶、剩下的團隊、你過去踩過的雷。」
我協助他整理出可談條件,也幫他找了兩位策略型買方作為初步接觸對象。
👉 賣掉不是輸,是懂得留籌碼打下一局。
我不是幫人找錢,我是陪創業者判斷走哪條路
錢有很多種形式:銀行貸款、投資人資金、合夥出資、資產變現、社群集資……但最關鍵的是:
你現在該走哪一條?走這條,你準備好了嗎?有沒有風險避險計畫?現金流撐得住嗎?
我不是來幫你「拿錢」,我是來幫你「想清楚」。
想聊聊你的資金策略?
我提供免費線上顧問說明會,一次搞清楚你現在的選擇有哪些:
👉 https://link.xmy.tw/fp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