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用AI做出「不會侵權的公播音樂」,Wavv公司尚未成立就獲得NASA這個大客戶

用AI做出「不會侵權的公播音樂」,Wavv公司尚未成立就獲得NASA這個大客戶
Wavv提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AI可以寫文章、生出吉卜力風格的圖,也可以作曲,雖然都可能面臨版權問題,且程度不一,但是音樂是最複雜的。

「音樂產業已經發展很久了,但可能超過80%的音樂數據,都掌握在音樂公司手上,」Wavv創辦人林奕汎說,「那你要怎麼訓練你的AI?」

作為AI生成音樂新創Wavv的創辦人、前《刺客教條》全球巡迴音樂總監,林奕汎卻認為自己可能已經從樂理的邏輯角度找到了解方。而Wavv成立短短一年時間,客戶已經包含NASA和忠泰集團旗下的百貨公司。

因為音樂,意外遇上AI和NASA

身為一家新創,Wavv憑什麼馬上得到NASA這種量級的企業的客戶?這必須從林奕汎的上一個創業Folkspaper說起。

Folkspaper是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新聞性質的社群媒體,2017年於波士頓成立後快速成長,單月瀏覽人次更來到1,500萬人次。雖然一切順風順水,但是市場遠永不會為誰而停留。

延伸閱讀:目標成為跨國界爆料公社!音樂家創辦Folkspaper,成為Facebook、Twitter社群逃難潮下新選擇

2022年底,馬斯克正式完成推特的收購並改名X,那之後的幾個月,Mastodon、Bluesky等社群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加上ChatGPT問世帶來的衝擊,感受到競爭壓力的林奕汎決定到新創盛地矽谷尋找新的成長軌跡。

「但是我到矽谷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就先從舉辦線下活動開始,想辦法認識當地創業圈的核心人物。」林奕汎說,自己是音樂背景出身,因此從以音樂為主題的軟性派對開始,「其實這裡的創業家或多或少都有玩音樂,我覺得有機會。」

這個方法奏效了,越來越多創業圈的人物來到活動:NASA的總監來了,還有Google的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

Wavv X Sergey Brin
Wavv舉辦的活動中,還吸引到Google的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參與。 Wavv提供

「NASA總監在活動中就跟我閒聊,說他們兩週後要直播日全食,正在苦惱音樂該怎麼辦,所以跑來問我有沒有可能寫出來,」林奕汎回憶,「我說有可能,但是要3個月,結果總監直接跟我說:你不是正在研究AI嗎?試試看結合兩者啊!」

AI如何生成無版權問題的音樂?從拆解音符開始

兩週後,NASA的直播上線了,背景音樂正是出自兩週不眠不休的Wavv團隊之手,成果好到讓NASA迅速發布合作新聞稿,但是Wavv當時甚至連公司都還沒正式成立。

Wavv與NASA合作

林奕汎表示,因為NASA的案例,Wavv鎖定「需要商用場合音樂的企業」為主要受眾,「付費音樂有其成本,無版權音樂則有數量限制,而且可能難以符合需求,所以AI生成的音樂就能幫忙,但是商用場合下,AI生成的音樂必須面臨一個靈魂拷問:你的訓練資料哪裡來?」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AI模型公司偷偷用有版權的音樂訓練,就會有訴訟風險;如果花費大筆資金向音樂版權公司購買音樂來訓練,可能不敷成本;如果用公開資料訓練,又會有資料不足的狀況。

林奕汎的音樂背景,這時候成為建立護城河的關鍵。

林奕汎解釋,就好像英文的最小單位是26個字母,往上拼湊出單字、句子、段落、文章,音樂的最小單位是音符,因此Wavv結合了樂理知識和技術能力,自己將拼湊音符、樂器、速度的組合規則作為訓練AI的底層邏輯,藉此創造出沒有版權問題的音樂。

而這個技術原理也不容易達成,因為相當考驗對音符和樂理的理解能力,「我們現在其實也還在優化的階段,剛開始的時候AI拼出來的東西也很難聽。」林奕汎笑著說。

除了一般企業,遊戲娛樂業將是Wavv的未來目標

目前Wavv的商業模式仍然以客製化服務為主,並收取音樂版權的授權費用,正逐步將服務變成標準化的SaaS產品。

以台灣客戶忠泰集團旗下的百貨公司為例,對Wavv提出的需求是:B1美食街想要輕快的音樂,二樓美妝專區要柔和的音樂。這時候Wavv會先分析這些形容詞與場景的關聯和目的,前者的目標其實是要提高翻桌率、後者則是提供安全感,進而依照這些原理生成出合適的AI音樂。

未來Wavv還可能將這套技術整合到遊戲之中,畢竟林奕汎曾是《刺客教條》全球巡迴音樂總監——也就是隨著遊戲劇情發展產出符合當下情境的音樂,目前Wavv也正在和深度佈局區塊鏈和元宇宙的遊戲Roblox洽談合作當中。

至於原本的Folkspaper和區塊鏈技術去哪了?

林奕汎也坦承,Folkspaper已經結束服務,團隊也全部移轉到現在的新題目Wavv上。由於Wavv的客戶對區塊鏈相對陌生,因此林奕汎也忍痛解除了區塊鏈相關的技術部門,「這個決定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想創業是這樣的:我們要與時俱進創造出新的價值。」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