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BookAI:不是要取代閱讀,而是讓AI幫你找到「最想要的那本書」

BookAI:不是要取代閱讀,而是讓AI幫你找到「最想要的那本書」
蔡仁譯攝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創作者用AI幾秒內就能產出千字文,轉過頭來讀者再用AI總結這篇文章,聽起來荒謬到不行,卻可能已是真實上演的日常。

在這個時代,文字供應量上升、文字價值卻下降似乎成為共識,跨領域人才培育平台孵大學董事長、BookAI共同創辦人謝昆霖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還需要讀書嗎?」

這個問題還可以持續被拆解:讀書是為了什麼?除了休閒娛樂之外,最大的重點是「獲得價值」──這正是AI閱讀助手BookAI存在的意義。

BookAI不想用AI取代閱讀,而是要讓AI成為更懂書、也更懂你的「智慧圖書館員」。

個人化閱讀體驗:BookAI的智慧產品

謝昆霖將BookAI的核心技術「主權知識地圖」比喻為「圖書館內藏書的Google地圖」,這項由台灣團隊自主研發的技術,能讓AI快速搜尋書籍中的知識點,帶領讀者找到最想要的那本書。

在「圖書館內藏書的Google地圖」這個概念下,延伸出BookAI專為知識探索設計的個人化閱讀助手Miva。

「(Miva)就像一位非常溫和的圖書館管理員,能夠記住每本書的每個段落。」謝昆霖說,Miva的資料庫目前僅限於合作出版社提供的書籍。使用者就像與一位博學的圖書館管理員對話,Miva會根據使用者的問題推薦書籍,例如「今天有點憂鬱,心情不好」,Miva就會推薦相關的書籍。

Miva推薦書籍的流程,與一般閱讀或是挑選書的習慣相同。

首先,Miva會先瀏覽標題與書背,了解書本內容、分類、題材等,而後,系統會從目錄找到更加細緻的資訊,從中擷取上下文、章節段落等資訊,並理解使用者要求,延伸推敲使用者指令的脈絡,以此推薦書單。若是問的問題並不在書籍可以回答的範疇內,系統也會標明該內容是從書籍中推測出的回應,並不會超譯文本或是替文章加油添醋。

此外,BookAI也能夠進行跨書籍、跨出版社的知識探索。例如,使用者可以比較不同書籍中關於「台灣文化是否受到日本京都文化影響」的內容。這超越了傳統單本書籍的檢索方式,更貼近研究者或對特定議題感興趣的讀者,可能會同時參考多本書籍不同章節的需求。

bookai miva.jpg
BookAI擁有多款產品,例如專為知識探索設計的個人化閱讀助手Miva。 BookAI官網

除了Miva之外,BookAI也提供其他產品,如能整合於電子書應用程式的Osmi、為圖書館和書店打造的智慧搜尋引擎Heka,以及為企業與研究機構建立專屬知識庫的Coeus。這些產品旨在協助使用者理解並快速掌握重點內容,帶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bookai miva.gif
使用者可以像與一位博學的書僮對話一般,提出問題,Miva會根據書籍內容提供相關資訊和推薦。 BookAI

產品背後的技術,主權知識地圖的另個創新,是不需額外訓練AI即可運作。「我們背後的系統,並未以書籍內容訓練AI,而是僅作為資訊來源使用。」謝昆霖解釋,Miva並不是像大型語言模型一樣,讓AI讀過所有的內容,而是著重於理解和索引現有書籍內容的結構。

也就是說,這套由技術長黃維嘉所研發的技術,不同於一般以字數切分內容、容易斷章取義的AI技術,團隊透過特化演算法,完整遵循書籍的結構,如章節、段落等,能精準定位知識點並理解其在上下文中的意義,並在回答中清楚標示推論的來源與限制。當書籍從平台下架後,資料也會隨即移除,確保作者權益不受侵犯。

黃維嘉 個人照.jpg
BookAI技術長黃維嘉,過往曾於工研院光電所擔任工程師,目前同為AGA WORK負責人。 BookAI提供

此外,BookAI強調其目標是打造一個三贏生態系統,為讀者提供個人化閱讀體驗、同時保護作者智慧財產,並為出版業者創造價值。

AI時代下的文字價值:如何解決出版業困境

隨著AI技術的發展,愛書的謝昆霖說早已注意到「文字的供應量上升,文字價值下降」的現象,這也使出版業面臨銷售量下滑的問題。團隊認為,書籍銷售量必定會下降,因此開發像BookAI這樣引導閱讀的平台,成為維持出版社與書籍生存的其中一步。

謝昆霖強調,「開發這套軟體的初衷是基於問題導向,希望透過AI技術,重新賦予文字價值,並幫助讀者找到真正需要的知識。」

上班.jpg
謝昆霖強調,「開發這套軟體的初衷是基於問題導向,希望透過AI技術,重新賦予文字價值,並幫助讀者找到真正需要的知識。」 BookAI

BookAI的創業並非僅從技術出發,而是基於對著作權的尊重。他們與其他公司不同,並未先行訓練模型,而是注重與出版商的合作,確保作者的智慧財產不會受到侵犯。

共同創辦人袁裕倫表示,與出版社合作時最困難的部分是上下架管理,但他們承諾,合作終止後資料會立即下架,並保證不會內化為平台的一部分。共同創辦人袁裕倫堅定地說:「我們不會把資料訓練進自己的模型,著作權將一直保留在作者和出版社那一端。」BookAI現與三民書局等國內約6、7間出版社合作,也同時與國外出版社洽談。

挑戰與探索:聯播網模式的困難

目前,BookAI還在摸索最合適的獲利模式。

謝昆霖回顧,他們曾考慮透過提供API給出版社推進商業化。然而,他們發現技術門檻對出版社來說顯得太高,不知可以怎麼運用。出版社對於如何使用這些API、如何定價、以及如何將其整合到產品設計中存在很大的資訊落差。「後來發現,資訊落差太大,他們根本不了解BookAI是什麼、能做什麼,也不清楚怎麼透過這個平台讓書賣得更好。」他說。

因此,BookAI調整了策略,改為推動類似於廣告聯播網(Book Discovery Network,BDN)的模式。他們希望先透過這個平台直接接觸並教育使用者/讀者,讓讀者了解並習慣使用他們的服務,體驗BookAI的價值。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出版社參考。當出版社看到讀者對BookAI服務的接受度後,他們會更清楚如何利用類似的模式來推廣自己的書籍、設計產品,以及進行定價。透過BDN模式,可能能讓市場和潛在的合作夥伴,也就是出版社理解其價值和可能的應用方式。

在一次次的溝通與實驗中,團隊意識到,如果產品無法對應產業的實際痛點,即使技術再先進也難以被採用。「出版社在意的不是點擊數,而是營收和轉型,他們想知道這工具能不能真正幫助他們賣書。」謝昆霖指出,這讓BookAI逐步轉向「說書人」導向的產品設計,聚焦於提升購書意願與導讀品質,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價值連結。

目前,團隊正在進行天使輪募資,目標募得80萬美元(約新台幣2,605萬元),並計劃於6月完成募資。謝昆霖強調,「我們非常需要愛書人和讀者的回饋。」期望能不斷完善產品和服務。此外,BookAI也計劃將業務拓展至歐洲、美國及日本市場,並希望能成為「書籍界的Spotify」,引領閱讀走向更加智慧和個人化的未來。

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客戶與投資人最常問我們「BookAI如何在AI生成內容盛行的時代,保護作者與出版商的權益?」我們的回應是:BookAI採用主權知識地圖技術,確保所有內容都有明確來源且可追溯。我們的模式不是替代作者,而是增強讀者體驗,同時為出版社創造新的營收模式。每個回答都有明確的原始出處,既保障智慧財產權,又能促進知識的流通。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我們現階段最缺乏的是熟悉出版產業且具備AI技術知識的跨領域人才。其次,對特定語言市場(如日語、英語)的本地化資源有所欠缺。另外,雖然我們的技術已經成熟,但進一步擴大服務規模所需的資源和基礎設施投資仍然是一大挑戰。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教會我最重要的是:技術再好,也必須解決真實的市場痛點。在AI衝擊下,出版業確實面臨巨大挑戰,而我們選擇與他們共同成長,而非取代他們。此外,堅持「服務人類閱讀書籍」的核心價值很關鍵。當許多AI公司試圖替代人類創作,我們選擇了一條更困難但更有意義的路:讓AI成為知識的橋樑,而非替代者。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第一,成功開發主權知識地圖技術,解決了AI與出版產業的核心衝突。第二,與多家重量級出版社建立深度合作關係,證明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第三,打造了一個跨越技術與人文的優秀團隊,在尊重知識的前提下推動創新。這三件事奠定了我們成為AI時代「知識傳播者」的堅實基礎。

基本資訊

公司名稱:孵大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年份:2023年
產品名稱:BookAI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蔡愷恆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蔡愷恆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