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2024台灣IPO大爆發!「上市條件放寬」成推力,還有哪些趨勢?

2024台灣IPO大爆發!「上市條件放寬」成推力,還有哪些趨勢?
Leonardo.Ai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櫥窗」,代表的是國家經濟狀況,看股市表現就可略知一二。

2024年,或許就是能體現這句話的一年。根據PwC統計,台灣2024年IPO(首次公開發行)家數創下新高,新掛牌家數(含創新板、櫃轉市、轉投控)共67家,上市、櫃總家數也是歷年來最高,包括募資金額破百億的星宇航空、LINE集團旗下的電子支付LINEPAY等,募資金額達576億元,較2023年成長34%。

然而,放眼國際,地緣政治及經濟景氣等不確定因素,截至2024年11月,全球IPO件數為876件,募資額約1,056億美元(約新台幣3.46兆元),相比前一年減少9%,為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台灣IPO的數量不減反增呢?

為何有IPO熱潮?申請條件放寬、不再以「獲利能力」為唯一標準

資誠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認為,這股IPO熱潮主要受到3個因素影響:整體經濟環境穩定、特定產業(如資通訊、半導體、生技)成長強勁,以及近年資本市場制度的改革。

延伸閱讀:史上最大掛牌潮|為何全家、三商、築間都拚上市櫃?從日本 Skylark 拆解「兩盤大棋」

過去,IPO市場的成長主要來自於實體經濟,意思是企業通常擁有土地、廠房,並具備明確的營運模式與獲利能力,才能申請上市櫃(除了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途徑上市櫃外)。

「現在也是如此,但多了一個關鍵變化,」徐聖忠提到,2021年設立的創新板,改變了市場規則,允許企業從創新價值的角度評估是否能進入資本市場,鴻海和裕隆合資成立的電動車科技公司鴻華先進、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走著瞧)等,都是在創新板掛牌的知名公司。

IPO的條件與標準放寬,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條件變多,而不再僅以獲利能力作為唯一標準,「過去需要長時間醞釀的公司,如今能夠提前進入資本市場,展現其發展潛力。」

台灣屬「淺碟型市場」,必須吸引散戶持續投入資金

之所以有這項改革,背後原因和台灣屬於「淺碟型市場」,以及企業多屬於中小規模企業有關。

徐聖忠解釋,淺碟型市場不像新加坡等國家以機構投資人主導,其特性之一,就是資金會在短期內大量且頻繁進出。為吸引散戶持續投入資金、穩定資本市場,除了既有的好公司,也需要持續讓新的公司加入,才能讓投資人願意投資。

因此,台灣的IPO條件、程序、規則相對來說更完善,證券主管機關會因應市場狀況設立或調整新制度,比如2025年1月「創新板2.0」與「創櫃板2.0」新制正式上路,就是調整並放寬現有機制(如取消投資人限制),可進一步降低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不是冷衙門,只等你來送件。」

他表示,在台灣創業不是很罕見的事,無論是公司內創業,或是機構有創新技術而轉化成商模,這些正是創新板的目標客群。創新板及創櫃板的差別在於,創新板可進入資本市場募資,而創櫃板則是提供非公開發行、有創新潛力的中小企業「股權籌資」的平台,不具交易功能。

觀察1:產業群聚提高投資人關注,帶動資金流入

回顧2024年的掛牌潮,其中有幾項趨勢可以關注。首先是生技與半導體產業,仍是IPO數量成長的主要動能。生技產業在2024年以15家居全產業冠軍,比如康霈生技、台耀化學旗下子公司台新藥、青松健康等,半導體業則計有9家,如力領科技、竹陞科技、博盛半導體等企業。

其中一項關鍵,就是群聚效應。產業群聚效應愈強,市場上的投資人關注度就愈高,也更容易吸引中介機構引導資金流入。另外一個關鍵,是半導體產業鏈並非一家公司從頭做到尾,而是很多公司分工合作,也推升了產業IPO的掛牌量。

延伸閱讀:台灣證券史首見!科科科技 IPO 破局哪裡出錯?為何公司與承銷商兩敗俱傷?

觀察2:集團小金雞IPO潮,提高員工向心力

第二項趨勢,則是企業分拆子公司或核心業務之一的小金雞IPO潮。根據PwC統計,2024年有19家集團小金雞成功掛牌,比如中美晶旗下的台特化、南僑集團的皇家可口,以及家登精密旗下的家碩科技等。

徐聖忠提到,集團此舉可能有2個目的。第一,能夠擴大小金雞的未來成長空間,更容易及時應對市場需求,做出營運調整;由市場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建立更好的經營及治理環境。

第二,人才可以有新的發展。在大公司裡面,心態上容易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螺絲釘、幫大公司做事的員工,但小金雞獨立出來以後,「也許我可以說,我在拚我自己的事業。」對員工而言,會對集團更有向心力,加深發展的動力和企圖心。

除此之外,餐飲業者看準IPO帶來的品牌公信力與資本擴張機會,選擇透過上市櫃籌措資金以加速擴張,比如朝海外設點。其他包括數位雲端、綠能在內的新興領域企業也正在崛起,「在整體產業表現不錯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會去規畫IPO。」

想IPO?先注意3件事

徐聖忠最後提醒,企業往後若規畫要IPO,須看重3件事:

s29183.jpg
展望 2025 年,企業如果計畫要 IPO,徐聖忠表示,需特別關注以上 3 大面向。 莊彙翌製圖

1. 商業模式的獨立性與成長性: 需要確保業務模式具備可持續性,且能夠被市場接受,因此公司必須展現穩定的成長模式,例如擁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技術創新優勢或持續獲利能力。

2. 資本市場的合規性與透明度: 企業在IPO過程中,需要建立遵循法規的心態。作為企業主,可以主導公司經營方向,但決策時就不能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要照顧到其他股東的權益。

3. 全球政經環境的影響與市場變動: 如地緣政治、關稅政策調整,可能影響特定產業的發展。比如,川普2025年重返美國總統大位,可能推動新一輪的貿易與供應鏈調整,值得觀察走向,不過也不需過度恐慌。徐聖忠認為,川普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較為間接,即使受到衝擊,公司表現也不會立刻不好,只待觀察趨勢,做好風險管理和即時調整、做出應對即可。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莊彙翌,原文標題:台灣史上最大掛牌潮!為何2024是IPO熱潮?專家點出3個關鍵,核稿編輯:林庭安

TAGS: # IPO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經理人》莊彙翌 《經理人》莊彙翌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追蹤:FBwebsite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