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讓火車「有眼睛」避開障礙物,POD Innovation不要再有「太魯閣號事件」的創業夢

讓火車「有眼睛」避開障礙物,POD Innovation不要再有「太魯閣號事件」的創業夢
蔡仁譯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3年前的太魯閣號事件似乎慢慢被人淡忘,但對於POD Innovation的共同創辦人簡文昱來說,卻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當時,他一個朋友就在火車上。

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憾事再度發生?簡文昱選擇的方式是創業。

2024年成立的POD Innovation,採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協助鐵道安全的升級,目前也已經開始跟高雄輕軌合作。

pod innovation-2
2024年成立的POD Innovation,採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協助鐵道安全的升級,目前也已經開始跟高雄輕軌合作。 POD Innovation

不過簡文昱本身並不熟悉鐵道系統與生態,他如何跨入這個產業?

原先不是鐵道迷,怎麼設計軟體幫火車避免事故發生?

原先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的簡文昱,找了從小就認識的玩伴,在商業領域做數據分析的周威邦一起創業。原先都不是鐵道迷的兩人,他們透過觀看鐵道迷的YouTube影片、潛入鐵道迷社團看專業分析,了解鐵路的運作機制。

同時,周威邦在《報導者》工作的記者友人,剛好是報導太魯閣號事件的記者,也藉此找到許多和事件或是災難相關的資訊。

鐵道是一項相對保守的產業,「想像軌道上一次的革命,從蒸汽、燃煤,再來是電氣化,然後鐵道就再也沒有做任何的重大的更新。」簡文昱說。而且,鐵道的防護系統和駕駛型態,一直都沒有完善的解方。

對此,周威邦解釋道,現在的方案是將雷達偵測器放在定點,或是用維修車、無人機的方式回報給駕駛。若前面突然出現一個障礙物,但司機員看不到或是來不及停止車輛,都沒有辦法即時面對這個情況。

「現在的鐵道也都屬於被動的安全系統,撞到東西才會停。」周威邦表示,「但是我們覺得,現在自駕車這類主動安全的汽車,都已經有主動跟車或是障礙物偵測,甚至緊急剎車。但是已經過了這麼久,軌道的安全機制卻都沒有改變。」

3D建模+輝達半開源平台,免於跑流程與架設裝置的時間

針對痛點,POD Innovation開發一個前端的偵測系統。

簡文昱透過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建構3D的場域,再加上NVIDIA的Omniverse半開源平台進行物理模擬。對過往在航空公司處理六維產品的簡文昱來說,火車這類一維的技術開發相對簡單。

pod innovation-1
簡文昱透過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建構3D的場域,再加上NVIDIA的Omniverse半開源平台進行物理模擬。 POD Innovation

由於大眾運輸的系統通常需要實體測試,觀測儀器目前可以偵測到的範圍,並依據每次結果稍微修改系統。不過透過他們建立的3D模型,就不用讓團隊在半夜,和捷運局或是鐵路公司組裝設備、測試軟體。他們只需要在電腦上,透過放上各式不同的障礙物,放到AI裡面訓練模型。

pod innovation-4
這個是POD Innovation數位孿生的應用,用來模擬稀有事件並收集訓練資料。 POD Innovation

說服政府和通過所有行政流程的時間過長,但他們使用3D建模就能夠自行測試,周威邦解釋,
「前期收資料除了要和政府洽談、跑完流程,等到願意讓我們上去測試,可能要花費6個月左右。但有我們這套3D建模的技術,可以縮短到幾個禮拜就可以完成。」

關於偵測外部障礙物的方式,他們選擇以不受光線影響、解析度高的光達,取代比較不受天氣影響的雷達。由於光達波長較短、波速較快,偵測外界動態的情況也會比雷達精準與敏感。

除了架設在火車車廂前頭的系統外,他們也把儀表板改變得更好閱讀、馬上辨識異物之後提醒駕駛。簡文昱說明,「我們可以去判斷它是什麼東西、判斷它距離多遠,然後判斷它的相對速度是多少,會不會有可能我們開過去的時候它剛好會撞到。」

技術的難點不只有軟體部署,各個不同裝置之間的校正也很複雜。因為光達的位置在下面,但攝影機在上面,要怎麼樣把它們連在一起,軟體才可以去做應用和判定成為他們需要面對的難題,同時也成為護城河。

另外,疲勞駕駛也是POD Innovation關注的現象。在需要極度專注的環境下,昏昏欲睡或是無法集中精神的加班駕駛,也可能漏看了儀表板與窗外的潛在風險。他們也利用了臉部表情辨識系統,分辨駕駛無法正常行駛的情況。

pod innovation-3
疲勞駕駛也是POD Innovation關注的現象。在需要極度專注的環境下,昏昏欲睡或是無法集中精神的加班駕駛,也可能漏看了儀表板與窗外的潛在風險。他們也利用了臉部表情辨識系統,分辨駕駛無法正常行駛的情況。 POD Innovation

成立不到1年就和高雄輕軌合作,POD Innovation看好障礙物預警系統

簡文昱和周威邦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簡文昱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和點子、周威邦則是一名目標導向的人,時常收斂簡文昱的創意想法,並變為現實。

他們的默契和實力也在高雄輕軌上展現。2024年才成立的POD Innovation,今年年中就已經將產品運用在高雄輕軌上。緣起是因為有小包商標到高雄市政府的輕軌案,剛好需要軟體相關的團隊,POD Innovation因此加入這個計畫。

pod inoovation-gif
2024年才成立的POD Innovation,今年年中就已經將產品運用在高雄輕軌上。緣起是因為有小包商標到高雄市政府的輕軌案,剛好需要軟體相關的團隊,POD Innovation因此加入這個計畫。 POD Innovation

他們感慨地說,實際上,經過太魯閣號事件過後,政府方其實就想要改善鐵路偵測系統,不過遲遲沒有執行。等到台中捷運的意外後,才再度重視這項議題。

經歷這次和高雄輕軌的合作後,他們也積極地和捷運公司和台鐵聯繫,期望能提高乘客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他們也看好前方障礙物碰撞預警的系統,根據數據,這個產業到2033年的產值其實會達到242億美元(約新台幣7.9兆元)POD Innovation期盼能夠募資到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的金額,期望能用優化算法並採購硬體,做成一個可以大量部署的解決方案。

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做政府的案子難度很高,你們該如何突破? 與系統整合商合作,讓每個接到政府專案的廠商知道帕德是他們首選且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利用數位孿生技術,模擬實際情況,讓軌道營運商能完整評估我司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演算法訓練的高效率。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目前,除了研發資金外,團隊需要的是具備新創與政府對接經驗的顧問和投資人。 我們軟硬體整合的產品,無法快速迭代試錯。我們的目標客戶是規模龐大的政府機構及其長期合作的廠商,除了開發週期較長,進入這些領域也需要留意許多行業規則。因此,具有經驗的顧問與資源對我們尤為重要。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讓團隊學會從更宏觀的視角以及顧客的需求出發,規劃完整的產品路線圖。同時,也更加了解如何挖掘客戶話語背後真正的痛點與焦慮。有時,客戶表達的需求並非核心問題所在,而是更深層的問題或隱憂。只有深入理解後,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客戶的痛點。此外,創業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所有外部的挑戰和問題最終都會回到精進自己。唯有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不斷突破。如果將問題歸因於他人或外部環境,創業之路將窒礙難行。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堅持與調整:我們沒有因為題目被認為困難或不被看好就放棄,但也會從外界的回饋中反思,尋找可以改進和調整的方向。
2. Co-founder間的溝通:我們不僅對齊營運策略與雙方的期待,每兩週還會進行一次溝通,分享彼此的情緒與潛在不滿,避免壓抑情緒造成後續更大的問題。
3. 創意與冒險精神:在高壓的創業環境下,我們依然保持天馬行空的創意與冒險的膽識,這使我們能夠達成更多的里程碑。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帕德有限公司(POD Innovation)
成立時間:2024年
產品名稱:ADAS障礙物即時預警系統。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蔡愷恆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蔡愷恆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