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眼以為CxC是漫畫平台,但我們是內容開店平台,就像是販賣數位內容的蝦皮。」CxC(創利市集)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宏睿(首圖中)表示。
協助內容創作者打造自己的開店平台,CxC於2024年迎來3週年,站上販售的商品包含圖像(漫畫)和文字(小說)等內容,在今年也跨進聲音領域。
CxC累積至今有45萬名會員、累積瀏覽數突破1億、MUV(月不重複造訪)達80萬,並擁有超過6,500間店,「現在可以說我們的PMF階段相當完整。」陳宏睿說。
導入聲音內容,CxC正逐一完善「內容平台」
如陳宏睿所述,CxC是為了創作者而生的內容電商平台,讓創作者可以開設電商販售自己的作品,目前所有作品量達到14萬篇,包含小說(50%)、漫畫(40%)和插畫(10%)。
商業模式則採用分潤機制,創作者成功售出商品後,CxC從中分潤。
所以CxC大部分的精力也放在「讓販售功能更完整」,陸續推出特價、限時免費、搶先看等販售內容的功能模組,「以漫畫來說,現在市面上Webtoon(條漫)在用的銷售手法,CxC都做得到。」陳宏睿說。
也因為是「平台」,所以CxC其中一個特色就是「不綁住」創作者。金漫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知名漫畫家游素蘭表示,「創作者最害怕的就是,平台規定不能把作品上架到其他平台。」特別是有許多平台分潤機制並不完整,卻對創作者設立許多規範,讓CxC成為相對自由的平台。
在今年CxC導入了聲音內容,進一步擴大內容商品的範疇,陳宏睿透露,下一步可能會往影像內容邁進,讓CxC變成全方位涵蓋的內容平台。
而CxC還有一項優勢,就是其他內容平台緊抓「內容」主軸,但CxC幾乎從設立之初,就是以粉絲經濟為基礎,讓創作者建立自己內容帝國時,也為CxC帶來流量。
與AI合作成營收阻礙?CxC:AI內容仍需要特別標示
不過,相較前幾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成式AI的出現,也讓CxC的營收遭遇一陣亂流。
在今年初新加坡的生成式AI應用,找上CxC舉辦比賽,卻引發平台上的創作者不滿,也有幾位頭牌創作者因此出走,一度讓營收砍半。雖然總結至今,CxC的GMV仍維持成長,但拖慢了計畫中的成長幅度。
陳宏睿表示,現在平台仍接受AI產品,只是規範創作者必須標示。
畢竟CxC仍想坐實平台的角色,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AI內容,並不會去多加限制創作者的創作方式。
CxC尋Pre-A輪募資,下一步加強「行銷」力道
CxC至今仍維持相當精簡的人力配置,正職團隊在10人以下。在確定PMF可行後,已準備開啟下一輪募資,目標抓在台灣Pre-A規模,約新台幣3,000萬元。
「接下來,我們希望透過新的資源,加大行銷力道。」 陳宏睿說,「CxC一直維持口耳相傳的有機成長,如果有更多資源,想讓更多消費者、創作者知道我們的平台。」
此外,CxC也在物色海外市場的可行性。但是內容產業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像是台灣一樣自由,像是泰國就必須避免掉詆毀皇室的內容、部分國家也不能有BL(Boys' Love)內容,現階段看來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在導入部分審查機制後是有潛力的市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君毅,原文標題:CxC啟動新一輪募資!45萬會員、6,500家店⋯「內容界蝦皮」如何催出1億次瀏覽?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