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台海危機成契機!YC首次投資國防新創,創辦人僅留下一句話:「飛彈很酷。」

台海危機成契機!YC首次投資國防新創,創辦人僅留下一句話:「飛彈很酷。」
Ares Industries官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矽谷知名創投加速器Y Combinator(YC)向來以投資顛覆性創新公司聞名,今(2024)年YC更首次踏足國防領域,選中的Ares Industries,竟是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飛彈製造公司。

而Are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Alex Tseng更在YC的介紹頁面上,僅留下了一句話:「飛彈很酷。」

難道僅僅因為「很酷」,就足以讓Ares獲得YC青睞?對此,YC合夥人Jared Friedman在《金融時報》的訪談中強調:「並非我們不投資這類公司,而是今年首次有如此優秀的團隊申請。」

究竟是什麼樣的團隊和技術讓Ares如此特別?難道他們真的掌握了足以顛覆傳統軍火工業的飛彈技術?

台海危機成創業契機?Ares低成本飛彈,瞄準美軍軍備缺口

Ares成功突圍的背後,受益於當前緊迫的政治局勢和軍事需求,Ares新聞稿直指美軍尚未為台海戰爭做好充分準備。

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的低成本武器大放異彩,美國國防部內部和軍事專家的兵棋推演認證,在地區衝突中,最有效的武器將是低成本的遠程反艦武器和巡航飛彈。

FPV無人機
烏克蘭軍人在前線發射了1架FPV無人機。(2023年12月12日) Reuters官網
延伸閱讀:2023全球創投趨勢:軍事衝突不斷,軍工新產業崛起

不過,美國現有的反艦巡航飛彈價格昂貴、體積龐大。1枚價值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630萬元)、重達3,000磅的飛彈,用於摧毀價值20萬美元(約新台幣642萬元)的小型無人水面艦艇,無疑是「殺雞用牛刀」。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我們發射了800枚戰斧飛彈,」Jared Friedman在X上發表的一系列關於Ares的貼文中提到,「按照今天的生產速度,我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補充。」然而,在此類衝突中,美國的中小型武器庫存可能會在幾週內耗盡。

相比於專注於高端武器的大型國防企業,新創公司在開發低成本小型武器方面更具優勢。對此,美國軍方正積極推動低成本巡航飛彈的技術研發。

今年6月,五角大廈的「國防創新單位」(DIU)與美國空軍宣布,已選定Anduril Industries、Integrated Solutions for Systems、Dynetics和Zone 5 Technologies等4家國防新創公司,預計在未來7個月內為美國空軍設計、製造並測試新的低成本巡航飛彈原型。

11週飛彈測試完畢!Ares打造「十分之一價格」新型巡航飛彈

Alex Tseng和Devan Plantamura於2024年5月創立Ares,在僅僅11週內,就完成了飛彈系統測試,他們花了整個夏天建造多個飛彈原型,並在加州的莫哈韋沙漠進行了飛行測試。

Ares鎖定了「低成本飛彈」的武器缺口,推出了1款聲稱「縮小10倍、便宜10倍」的新型反艦巡航飛彈,強調其低廉的成本與快速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Ares Industries
Ares共同創辦人Alex Tseng和Devan Plantamura在4個月內建造了多個飛彈原型,並在莫哈韋沙漠進行了飛行測試。 Y Combinator官網

雖然尚未發布任何硬體規格,但Ares飛彈的目標單價為30萬美元(約新台幣963萬元),遠低於目前反艦巡航飛彈的成本;這款飛彈可以與現有的發射平台搭配使用,並承載較輕的武器裝備,以接近音速的速度發射,擊毀數百英里外的船隻。換句話說,Ares的飛彈成本僅為現有產品的10分之1

未來,Ares計畫推出地面、艦載與空中的發射版本,擴展飛彈的射程和載荷種類,並預計在2025年中前向首批客戶交付早期飛彈系統。

Ares Industries
Ares Industries共同創辦人:Devan Plantamura(左)和Alex Tseng(右) linkedin官網

Ares的快速發展,與兩位創辦人豐富的國防經驗息息相關。在創立Ares之前,兩位創辦人曾在多家國防和軍火新創公司任職,並合作過1個飛彈製造商專案。

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Devan,是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陸軍和海軍老兵,專長於國防新創公司的營運和業務開發,目前同時在3家國防新創工作。他在X上發文表示:「我之所以選擇從事這個行業,是為了維護自由,並幫助其他人繼續享受他們的自由。這就像合法地享受煙火一樣。」

另一位共同創辦人Alex,則曾在其他飛彈新創公司擔任工程師,並在電動車新創Rivian待過。此外,他還在曾在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CSULB)研究渦輪噴射發動機。

從抵觸到支持,誰是國防創投界老大?

現在嶄露鋒芒的國防領域,曾經經歷漫長的沉寂,許多投資者仍因道德考量或合夥人的壓力而迴避這個領域。YC這次投資引發的道德爭議,也反應出大眾依舊對這類新創公司的抵觸情緒。

儘管大眾對國防領域有顧忌,投資者卻興趣盎然。

根據Crunchbase的資料,2024年國防領域的募資總額已達25億美元(約新台幣800億元),幾乎與2022年創下的26億美元(約新台幣832億元)歷史新高持平,可以預見今年將再創新高。

從抵觸到支持的情緒轉變,《金融時報》指出這與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有關,國防募資總額從2021年的不足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億元),翻倍至2022年的26億美元(約新台幣832億元);Anduril Industries該年的E輪募資也創下當時的國防領域紀錄,達14億美元(約新台幣448億元)。

延伸閱讀:國防科技Anduril引發了哪些討論?創辦人爭議不斷,仍獲得a16z等投資4.5億美元
投資國防新創的創投排行(2021年起)
Andreessen Horowitz(14筆)、8VC(12筆)、Alumni Ventures(11筆)和Silent Ventures(10筆),這四家創投也是在國防領域擁有超過10筆投資的唯一公司 Crunchbase官網

早在2021年,就已經有Andreessen Horowitz、8VC、Alumni Ventures和Silent Ventures等知名創投,開始積極投資國防新創公司。而根據Crunchbase統計,這四家創投也是目前唯一在國防領域投資超過10家公司的機構。其中,Andreessen Horowitz更積極布局,已累積投資超過14家公司,展現對國防科技領域的濃厚興趣。

面對全球國防科技投資升溫,台灣也沒有缺席。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在美國國會山莊與矽谷論壇(Hill & Valley Forum)上發表預錄談話,同樣提及台灣將建立類似DIU的機制,以更有效率地在軍事領域應用尖端科技。

政治局勢升溫,全球投資者對國防領域的態度已今非昔比,國防新創或已邁入春天,但台灣身處其中,始終很難放寬心來看待這場春暖花開。

參考資料:《Crunchbase》12《金融時報》12《TechCrunch》《The War Zone》Y CombinatorAres Industries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游昊晴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游昊晴

MBTI變了3次但鐵打的I人、咖啡重度患者。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