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s like water是美國創投基金NFX的合夥人 Morgan Beller近期寫的一篇文章,主要是提到他對於目前各類AI團隊冒出頭的狀況,每個團隊都會跟你說我們有 AI,那裡面是否真的會有造成差異化的地方嗎?
AI公司的公式分解
Morgan他將現在AI公司是否有機會成功,拆解成下列的元素與公式:
(Data + Model)x UX x(Distribution + Perceived Value to Customers)= Your new AI MVP
他其實是從原本(Data + Model)x some UX = 🎉 的公式,進一步演化而來,因為他認為Tech(也就是這邊的Model)不只是創造出你公司防禦性的唯一重要指標,反而加入了更多的UX、如何推廣的通路以及消費者真的感受到的價值,才會形成你在現代AI時代能有好的MVP的重要關鍵。
AI就像瓶裝水一樣
他後面也講述了他為什麼有這篇文章的看法,他覺得看那麼多Startups來pitch,每個人都說我的AI與技術多好多好,但瓶子裡面裝的就是水(AI),讓他想到過去的瓶裝水市場,到最後賣的反而是行銷、通路與品牌。
但我認為這樣類比,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就是,最後技術(水的成分)不會是你跟別人拚輸贏之處,而是你如何定位你自己去銷售;不同地方是,水至少都是水,雖然有微量元素的成分差異,但大致上他就是H2O,多數的感覺都是行銷與品牌帶來的附加效果,但是我認為現在的AI Model也許也就像是廚師的食材一樣,可以用的食材就那些(當然有更多的好用與厲害Model也持續被創造出來),但能否端出好吃的菜那就是技術的關鍵在裡面,只是長遠來說,過幾年後大家都會是有一定水準的厲害廚師。也就是說,當幾年後AI已經是個基本盤,那大家會的也就差不多,技術差異也不會大到哪邊去,最後就是跟瓶裝水市場一樣,也就是看誰比較會賣而已。
歷史一再重演
我之前是用iPhone出來後,APP興盛的時代作為推演,從一開始會做APP就會有不錯的生意 (初期算是技術壁壘),後來每個人都會做,那就沒有技術上的明顯差異,那就是回到做生意的本質。前幾年也曾經流行過Chatbot為主的服務,初期也是很多人跳進去開發,也有些人獲取了不錯的成績,但到現在來看,有需許多這個領域的服務,初步看起來大家也都掌握了Chatbot相關的技術,後來能夠有突出表現的,就像上面的公式所提到的,就是使用者操作起來比較好用、老闆比較會賣,消費者有感受到價值,那你就有機會在市場上持續成長。這次看到Morgan用瓶裝水市場來比喻,我也認為非常的有代表性。
Gen AI的循環
上圖這是我在 [布蘭登觀點 125] Generative AI 時代中,創業者你所佔據的是 Value Chain 的哪一塊?有提出過的一個架構,我們來看最左邊的那三大元素,分別就是Data、Model與Application。這邊的順序會是,你有Data才能訓練出你的Model,有了Model就能提供相對應的應用服務,就會像是下圖一:
但你再想想,這些Data是哪邊來的?其實也是從你提供的服務給消費者,由消費者所創造出來了,所以循環就會更像是下面這張圖二:
為什麼我用了兩種顏色來區分了,因為對我來說,Model更像是技術層面的,而資料與應用,都會從消費者層面而來,轉化一下就會變成是下圖三:
現在大家關注的都是藍色的Model,但是長期而言,除非你是專門在Model層持續推演的那些巨頭,不然作為其他善用這些科技的創業者,你們更應該注意的是你的使用者以及如何有好的論述與服務提供,讓你的使用者願意黏在你的服務上,這才會是你長期防禦性所在。
回到上面的公式:
(Data + Model) x UX x (Distribution+Perceived Value to Customers) = Your new AI MVP
前面的Data與Model就不多說了,但是UX x (Distribution+Perceived Value to Customers)= 我認為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回歸到你會不會做生意,你怎麼讓你的客戶買單,讓服務更好用,你如何更有效率地接觸到你的客戶,相較於其他的水(AI服務),你的客戶怎麼會想待在你這邊(Perceived Value),這我認為在對於技術的狂熱慢慢退散後,這些才會是更基本的。創業就是要賺錢,就是出來做生意。技術只是讓你的生意比較好做一點,但你只有技術而不會做生意,那就會本末倒置了。
以上就是這週對於AI的小心得,特別是Sora出來後,過去一週也是對於「Open AI只要做什麼新東西,又有一批創業者下課了」的想法,也許你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想想你的Defensibility。如果你認為這些內容很有幫助,也請幫我分享給你身邊的創業者,甚至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報,這樣好文章就不會錯過啦!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136] AI 就跟水一樣?如何在 AI 狂潮中找到你的定海神針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