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ea曾是NFT交易平台霸主,最輝煌時期曾拿下90%市佔率,從2023年開始一路被其他競爭者超車,根據Dappradar最新數據,OpenSea目前市佔排名第三,僅次於Blur與OKX。
近期,OpenSea執行長德溫·芬澤(Devin Finzer)在外媒《DL News》的訪問中表示,雖然現在OpenSea沒有在積極尋找收購者,現在也沒有被收購的打算,但他對未來任何併購、收購的機會,保持開放的態度。
除此之外,芬澤還在訪問中澄清,去年秋天公司縮小團隊規模,並非出自財務壓力,而是透過更精簡的團隊編制,讓OpenSea在市場上更靈活地運作,訪談中他也暗示Blur的崛起,跟在法規和監管方面「走捷徑」有關。
Blur、OKX為何超車OpenSea?
OpenSea交易量一路從第一名下跌,主要原因跟競爭對手Blur、OKX的崛起有關。
第一名Blur:用「客戶獎勵」稱霸第一
Blur在2022年秋季推出,是非常新的NFT交易平台,Blur主打「為專業投資人打造的市場」,身兼市場與聚合平台兩大角色,在基礎設施及功能上,提供更多不同的服務。
最關鍵的是「客戶獎勵」策略。
OpenSea一直沒有發行代幣來獎勵用戶,這點一直被很多人抱怨,Blur在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治理代幣$BLUR,透過持有代幣,交易者便有資格參與平台的治理協議,並能從市場中獲取獎勵。
自從$BLUR開始空投之後,Blur逐漸超車龍頭OpenSea,佔據以太坊NFT市場總交易量的80%,稱霸NFT交易平台霸主至今,被社群譽為黑馬,反觀曾經佔據主導地位的OpenSea,目前僅佔以太坊NFT交易量的17%左右。
芬澤暗示:Blur在法規和監管「走捷徑」
OpenSea雖然在去年陸續推出新功能,包含點對點交換NFT的「Deals」,或是輕鬆發行、管理自己的NFT項目的「Open Studio」,但社群中,還是有多數人認為,這些新功能無法喚回社群的忠誠度,推出像Blur一樣能夠回饋用戶的「空投」獎勵,才能真正吸引使用者。
身為曾經的NFT市場老大哥,芬澤並不擔心Blur帶來的威脅,目前只想專注打造一個能夠確保用戶安全的平台。他在訪談中甚至暗示:「我們注意到Blur在法規和監管方面,採取了許多走捷徑(cut corners)的方法。」似乎正暗示Blur隱藏著未知的法律風險。
第二名OKX:貢獻「比特幣銘文」85%交易量
OKX旗下的NFT交易平台,在去年(2023)12月一度擠下OpenSea和Blur兩位老大哥,成為市場龍頭,關鍵就是近期爆紅的「比特幣銘文」。
去年年底,比特幣NFT交易需求爆增,但OpenSea等平台並未支援比特幣NFT的交易。掌握優勢的OKX,搭上這股比特幣NFT熱潮,去年12月19號異軍突起,24小時內交易總額超過5000萬美元。
OKX NFT平台年末的亮眼成績,來自於對BRC-20代幣和Bitcoin Ordinals的支持。包含與比特幣銘文項目開發龍頭UniSat錢包合作,讓用戶可以輕易在行動裝置上交易比特幣NFT,而該產品策略也讓OKX穩坐目前市場前三。
資料來源:DL News、Crypto.News、The Block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李朋叡,原文標題:OpenSea退居老三!不排除任何併購、收購機會,執行長暗批:Blur「走捷徑」,核稿編輯:高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