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推出App Store之後,手機裡已經有個完整的世界——時事新聞、好友互動、生活點滴、影音娛樂到生產力工具,無所不包。然而,App創業並不是擁有技術就能成功,還需要真的解決使用者生活與工作上的痛點,才有可能從App Store琳瑯滿目的App架上被下載。
《Meet創業小聚》與Today at Apple合作「好創意好生意」系列課程,邀請PicCollage(拼貼趣)、時刻科技以及StreetVoice(街聲)等3個App創業家,分享如何與蘋果生態系一起成長以及佈局不同產業的商業策略。
下載破千萬的App:手機風靡時代下的創業題目
「2011年我們拿到第一台iPad,覺得它的觸控方式很棒,應該可以直接在上面編輯照片。」PicCollage執行長樊立勳回憶創業的起心動念,「我們做出這個App的第一天,就有3,000次下載。」
從第一天的3,000次,到12年後在全球2.6億次下載,PicCollage團隊一次小小的生活觀察,確實打中了使用者的心。PicCollage資深產品經理楊麗瑜(首圖)分析,PicCollage的成長關鍵是理解使用者想要的編輯素材與手法,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說有2個重要因素:
- 當時是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年代,然而Facebook、Instagram在發文時限發一張照片,「多圖拼貼」成為一大需求;
- 文字編輯是照片拼貼的重要素材,PicCollage點擊換字體的使用體驗,簡化了過往只能在電腦編輯文字的困境,深獲使用者喜愛。
與PicCollage相反,時刻科技的成功則是希望大家少用一點手機。
「在最需要專注的時候,我們反而更常拿起手機。」時刻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畢劭康說,為了幫助當代人遠離手機成癮、找回專注力,因此打造了「Forest專注森林」這款 App,如今也有4,000萬次下載。
畢劭康表示,自內而發的專注才是時刻科技追求的效果,因此運用遊戲化的設計,幫助使用者從「小習慣」邁向「大目標」,而遊戲化設計則包含3大關鍵元素:
- 適當挑戰:好上手,只要開啟App就可以開始專注;
- 即時回饋:結束後立即回饋,讓使用者享受成果,所以完成專注後種子馬上就會變成一棵樹;
- 選擇並投入:迅速投入下一次的挑戰,逐步累積成就感,樹木慢慢就會累積成森林。
打造行動裝置上的商業模式:鐵粉
不過隨著時代演進,新奇趣味性的App已經不足以吸引人們繼續使用。現在的App變得更像是一個入口,如何將下載量轉換成營收,才是App創業的最大考驗。畢劭康表示,初期的使用者社群是驗證App是否可行的關鍵,因此創業之初時刻科技就決定以買斷制進入市場,找到真正願意花費解決專注問題到忠實使用者。
對於試圖以科技改變音樂產業的街聲來說,忠實粉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與其有來來去去的百萬流量,不如有一萬個忠實粉絲。」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表示,早在App出現的2005年,街聲就已經試圖以網頁服務協助音樂創作者。在還沒有串流的年代,唱片、CD是音樂創作人成功的唯一通路,然而在串流時代,手機成為新通路,Spotify一天就有十萬首歌曲被上傳,音樂進入分眾時代。
因應分眾時代,街聲不僅將服務轉到App上,也透過簡單生活節等活動,協助各個獨立音樂創作人找到自己最初的一千個、一萬個鐵粉。
「我們確實讓獨立音樂變成主流了,他們長大後也繼續發展,那我們怎麼辦呢?」張培仁笑著說,街聲大可以簽下其中幾組獨立樂團,這樣就不用煩惱獲利,然而街聲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個孵化獨立創作者的平台,所以商業模式必須建立在早期孵化階段的各項事情,例如協助創作者進行鐵粉管理、表演售票或是數據變現等等,這也是街聲下一步的目標。
創作者要學會營運,產品開發者則要學會管理創意
張培仁認為,對音樂創作人來說,音樂就是產品,在分眾時代除了做好產品,音樂人還要學會經營與管理,不過對於以App為產品的PicCollage和時刻科技來說,要強化的並不是經營與管理,而是產品開發與市場契合度。
畢劭康透露,時刻科技的下一步就是要從買斷制變成訂閱制,而背後的原因是為了讓「Forest專注森林」從一個單純的專注計時器,變成幫助使用者更容易達成目標的工具。「專注不只是時間,重點是獲得成果與安心感。」畢劭康表示,經由使用者訪談後團隊發現,許多人希望將專注與專案管理整合,又或者是希望有AI助手等更多協助定下心的功能,因此才會將「Forest專注森林」變成創造長期使用價值的一套解決方法。
「我們接下來也將專注在AI上。」楊麗瑜表示,當前最熱門的趨勢就是短影音跟迷因換臉,如何自動找出長影片的亮點、或者將多支影片自動剪輯成符合音樂節拍的短影音等,都是現在PicCollage專注的目標,也是PicCollage持續成長的關鍵。
樊立勳來也補充,PicCollage能持續跟上使用者需求、創造新功能的關鍵就是團隊的工作方式。「我們工作方式很不『正式』,」樊立勳笑著說,減少限制、讓大家自由表達想法和互動是PicCollage的秘密武器,實踐的辦法就是活用工具和會議設計,讓團隊成員無論是線下或是線上都能夠同時間有高頻度的討論分享,並且每三週檢核一次開發進度。
「創意的管理和拿捏我們也還在學習,對市場的高度關注之外,還要保持熱情探索新的產品點子和機會」樊立勳分享,「大家都說work hard, play hard、work-life balance,言下之意是工作與生活是衝突的,但我們覺得只要成員把生活過得好,就能帶好的影響到工作上,所以我們的文化上更在乎 Live well, work well。」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