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三度因「庫存難題」瀕臨破產!他打造SaaS工具替電商、零售業把關供銷平衡

三度因「庫存難題」瀕臨破產!他打造SaaS工具替電商、零售業把關供銷平衡
FULL KAITEN Faceboo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如果要說最近在日本看到的幾家圍繞EC,與零售的新創公司系統,我覺得最有趣的肯定就是「Full Kaiten」這間公司了。

實際經營過電商或是做過一些生意的朋友,肯定都有遇過這一個難題:「庫存停滯」。生產或採購進來的庫存因為沒有如期銷售出去,堆積在倉庫中,熱銷的商品總是庫存不足,滯銷的商品卻又銷不出去,好不容易賺來的現金最終都變成了一堆停滯下來的庫存,相信這樣的痛肯定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受過。

這間「Full Kaiten」公司的創辦人瀬川直寛,也是在這個問題上有過切身之痛,經歷過三次因為庫存瀕臨破產的危機,把自己身經驗轉化成這套庫存解決方案,意外地重新站穩腳步。雖然現在還僅僅是一間40多人的小公司,今年順利累積到11.6億日圓的資金募集,看過他們的產品介紹與公司理念之後,我很希望這間公司之後能夠越走越穩!

Full Kaiten官網.png
Full Kaiten官網

我自己很幸運的是,剛開始工作的初期是在供應鏈管理相關的部門工作。雖然說現在的工作跟數位行銷比較有關係,但對我來說我的所有數據分析的學習都是從庫存分析開始的,所以以前在經營自己的電商時,非常非常謹慎的在做銷售與庫存關係的平衡。但當時我必須依靠很麻煩的手工計算,從EC平台、ERP導出數據來整理,在每期採購之前還要一期一期比較前後的銷售表現,才敢做我的供應計畫。看到「Full Kaiten」非常深入在這部分的解決方案真的讓我有很共鳴。

庫存與現金的不等價交換

對於一個在做零售生意的企業來說,庫存與現金就像是一個相互交換的資產。不管是透過自行生產製造或是大量採購加工,企業先將現金交出去換到庫存,等到拿到訂單再用庫存交換現金進來。

當然,想要增加企業的現金自然就可要想辦法活用「晚付早收」的原則:給供貨製造商的錢可以的話越晚越好(例如票期),從消費者拿錢可以的話越早越好(預購)。但不論怎麼玩,終歸是避不開庫存管理的問題。

如果業績變好了怕缺貨只好增加庫存,但也因為這樣吐出更多現金在產品採購上,最終賺到手的現金,真的就會不知不覺地躺在倉庫裡面。而很多公司因為害怕業績衰退,所以不敢輕易減少生產或供應計畫;又或是在公司內銷售/行銷部門與商品供應部門,並沒有共同的營業目標,所以有非常多的企業存在庫存過多且常態化的問題。

業績上升出現大量缺貨,緊急地請供貨端製造,但銷售下降之後又出現大量賣不出去的庫存。庫存問題有點像是企業的慢性病,並不會馬上感受到痛處。但長期下來對於企業來說,供銷平衡其實是攸關於存亡的重要經營課題。

供銷平衡是攸關於存亡的重要經營課題.png
供銷平衡是攸關於存亡的重要經營課題。 Full Kaiten 企業介紹

透過分析導入「Full Kaiten」客戶的初期資料,實際上庫存與銷售的關係裡,也存在著商業中無處不在的「八二法則」,也就是實際上僅20%的商品(SKU)就可以為企業貢獻80%的利潤。而剩下的80%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停滯?還是從一開始生產規劃就有問題?而可以為企業解決這個問題,就是「Full Kaiten」這家公司主要的事業服務內容。

商品的生命週期

只要是零售業肯定都會需要有新商品的投入,因為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的。但不斷有新商品上架,舊商品又該如何評估?簡單來說,不論是什麼商品,都應該要有商品的銷售生命週期。

從一個新商品上架到停止銷售之間,會有不同的階段。從一開始就設定出一個「完銷期限」,而如果在此之間商品的銷售表現,能夠達到某些預定地銷售KPI的話,就應該進行「定番化(長期商品化)」的評估,同時回頭向供應商再行訂購生產。而當進入了生命週期的尾聲階段,從平常商品的區塊中區分出來,調整銷售策略(綑綁銷售/大幅降價)等方式加速代謝商品出庫,最無奈的情況就是進到回收報廢的狀態,避免庫存佔據倉儲空間持續浪費成本。

商品的銷售生命週期。.png
商品的銷售生命週期。 Full Kaiten 企業介紹

雖然說這個道理不會很難,但當企業在銷售的商品SKU數非常大量的時候,各個商品銷售狀態分析與處理,就不是可以簡單進行的了,勢必就會需要外部工具的輔助。而「Full Kaiten」就是對應這個商品的生命週期,進行SaaS產品的開發。從新商品的需求預測到庫存分配、採購管理等模組,都是在這個概念下進行。

庫存的四大象限

在「Full Kaiten」的系統內會將導入的商品SKU進行四大象限的分類,X軸是商品的完銷預測日,Y軸則是商品的營業額貢獻度。完銷預測日越長的商品SKU,就表示這個商品的銷售速度是越慢的(依據一定時間的銷售數量,與其當下的庫存進行比較可得)。以前我在自己手動分析的時候,是把這些分類稱為「Stocking Type」,但我覺得「Full Kaiten」歸納出來的四大象限更簡單好懂。

將庫存分類的四大象限
將庫存分類的四大象限。 Full Kaiten 官網
  • 落在左上Best」的商品可以說是表現最好的一類,不但銷售速度快且營業額貢獻也高。對於這些SKU應該要給予更多的廣告曝光與版位,同時也因為銷售狀況好更容易預測,可以回頭與供應商交涉更好的交易條件(採購價格/票期等等)。

  • 落在右上Better」的商品雖然有好的營業額貢獻,但完銷期長就表示目前的銷售速度與庫存關係不佳,試著加大廣告曝光的同時,要注意是否真的能夠帶來正向利潤。

  • 落在左下Good」的商品基本上就是表現平平的一般商品,持續觀察銷售情況即可,不需要額外分時間精神在這部分的品項處理上。

  • 落在右下Bad」的商品就需要特別注意,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賣完又不能有什麼業績貢獻的話,基本上就是進入緊戒區的尾端商品。要盡可能的快速擺脫這些停滯庫存,試著把這些商品用更低的價格推出去,或著可以活用這些大特價商品,來喚醒一些沉睡已久的會員回站購買。

這樣的分析,可以很全面地盤點所有正在銷售的SKU的銷售與庫存關係,同時也可以讓這個數值成為商品部門與行銷部門的共通語言,讓企業整體有一個明確的庫存體質優化方向。面對掉落到「Bad」區的商品,就可以更放心大膽的進行降價銷售,對於缺乏題材與彈藥的行銷部門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武器。

分析的原則很簡單,但如果商品數量大與銷售渠道多的時候,就很難依靠人工計算的方式做到這樣的分析了,而「Full Kaiten」的解決方案正好就能夠為擁有大量商品SKU的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而且不單單是總體庫存的銷售情況分析,還能進一步到各個實體店家/EC的銷售情況分析,讓企業可以提早做好庫存分配工作,降低缺貨導致的銷售損失與緊急調貨時額外增加的物流成本。

新商品需求預測

而他們最近又延伸出新的功能模組「新商品需求預測」,透過既有的銷售資訊與商品的屬性資料等作為分析資料來源。透過AI的內部機器學習,來推算擁有特定屬性的商品,在接下來的每週銷售數量,讓企業可以做為下一季新商品的銷售數字參考,進而事先來做供應計畫、行銷預算規劃等等。

過去可能要依靠企業內經驗豐富的採購同仁來進行,或是老闆的一拍腦袋的衝動決定,但「Full Kaiten」的新模組盡可能地讓過去這種,依靠人為經驗的不確定性降低,讓企業的現金可以更精準地使用在刀口上。這真的是可以回應以前在電商界常常說的一句話:「最痛的不是賠錢,是該賺的沒賺到」,如果早知道是爆品就可以事前多準備。

Full Kaiten推出新功能模組「新商品需求預測」,用AI替企業推算商品未來每週銷售數量,供企業
Full Kaiten推出新功能模組「新商品需求預測」,用AI替企業推算商品未來每週銷售數量,供企業事先做計畫。 Full Kaiten 企業介紹

環保意識抬頭

在現在這個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與其說用環保材料來製造商品可以降低環境傷害,不如說從一開始就不要製造不需要的商品,如果可以有一個「超級供應鏈」的話,是不是就有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呢?

零售品牌與供應商可以透過AI的方式,更好地進行銷售商品的供應預測,進而減少不需要的商品製造。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大企業因為SDGs的理念與趨勢,更需要將這樣的概念與執行方式帶到原本的供銷循環中。我相信這樣的未來,在有了AI協助的此時此刻,離我們的距離也會更近一些。

我真心非常喜歡這間公司的產品以及理念,雖然這間公司現在還不大,但從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產品到現在,已經有數間非常知名的日系品牌導入運用,相信這家公司的未來成長肯定會非常有趣。

資料參考

「Full Kaiten」企業介紹
「Full Kaiten」成功案例 GRL新聞稿

本文授權轉載自《Taisa的對策》,作者:Taisa,原文標題:用AI輔助庫存流動創造利益最大化

TAGS: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Taisa的對策》 《Taisa的對策》

大家好,我是Taisa,熱愛收集資訊的日本產業資訊搬運工,目前任職於一間日商顧問科技公司擔任事業開發。對於日本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有濃厚的興趣,2022年10月開始以「#Taisa的對策」為標題在個人FB上連載日本企業的介紹文章,整理日本市場各產業、企業的最新資訊與案例分析。 透過搬運、彙總及加工一些個人的觀察與洞見,期望可以透過這些資訊,給對於日本市場有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歡迎您追蹤「#Taisa的對策」,一同探討日本市場的最新脈動。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