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國際市場」一直是台灣新創被賦予的期待,「第一天就要想海外」的觀念也深植人心。不過具體該做什麼準備?如何減少摩擦、增加勝率?
使用者遍佈190個國家的外語學習平台Amazing Talker創辦人趙捷平、曾有被收購經驗的二手精品交易平台PopChill創辦人郭家齊,以及今年剛於創新板上市、打入巴西與泰國等地的信任科技企業Gogolook財務長黃鈺文,3位齊聚在國際加速器500 Global的「Go Global Showcase」活動,分享打國際盃的經驗。
如何增加出海勝率?善用AI、KOL與投資人
儘管每個國家、地域的市場特性都不同,但是仍有共同可以掌握的原則。今年年初,趙捷平在個人臉書發布了裁員消息,同時宣布Amazing Talker全面引入AI,最終的結果是各部門營運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客服效率提升50%,或是廣告部門僅靠4人就維持了10個國家以上的廣告投放等。
「這是2023年的新趨勢了。」趙捷平表示,有了生成式AI的協助,老師的教學品質與訓練流程都可以獲得更高程度的自動化與標準化,無疑減少了海外營運的成本與摩擦,無論是什麼領域的新創,都一定要學著與AI共事。
「做雙邊平台的,很容易會有雞蛋問題(供需某一方量不足,就難以吸引另一方加入)。」郭家齊表示,PopcChill和Amazong Talker同樣屬於C2C平台服務,但是二手精品交易相比語言學習是更小眾的市場,因此PopChill初期就瞄準名人與藝人,協助他們將精品售出,並將營收捐給公益組織,以此打響名聲。「儘管沒賺一毛錢,我們卻很快把供需其中一方拉入平台,打開市場。」郭家齊說,現在PopChill進攻香港市場的策略也是相同的。
Gogolook財務長黃鈺文則從財務面提醒,投資人可以給予的幫助。「早期創辦人或執行長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不斷找投資人。」黃鈺文表示,Gogolook當初到韓國後就是積極展現自己的服務價值,才讓網路巨頭企業Naver的老闆願意把3分鐘的會議時間延長到30分鐘,最後更成功獲得投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Gogolook往後的國際發展也更加順利。
從自身商業模式的「重量」,選擇落地哪些市場
雖然Gogolook是從消費者端服務起家,也有大企業的支持,不過出海策略首選卻是與政府合作。黃鈺文表示,Gogolook選擇的賽道是解決信任與詐騙問題,放眼國際的需求都相同,更是政府急於解決的問題,因此與政府合作便大大減少落地推行上的摩擦,目前Gogolook海外市場的員工佔據了五分之一,工作內容就是與當地政府打好關係,可謂海外市場先鋒。
趙捷平則提出了「事業重量」的觀念:「如果你的商業模式不需要當地人力資源,那去海外會比較容易,像我們的學生不一定要跟當地老師學習,所以總部放台灣也沒問題。」郭家齊順著這個邏輯表示,PopChill因為需要精品鑑定跟物流,相較之下屬於做利基市場的「重事業」,因此海外拓展的速度也會比較慢。
由於香港精品市場夠大,既沒有關稅也沒有營業稅,再加上語言文化相近,因此成為PopChil的第二重點發展市場;日本則因為需要時間建立信任感,因此PopChill只與當地的企業合作,將精品輸出到台灣與香港,而沒有開啟C2C服務,屬於輕度經營的策略。「不過重事業也有好處:代表你能在本土市場做得更深,就不容易被外來競爭對手打敗。」郭家齊提醒,新創不該為了出海而放棄自身的優勢,每個題目都有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