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Neuralink獲准人體實驗、市值近50億美元!馬斯克:未來換腦內晶片就像換衣服

Neuralink獲准人體實驗、市值近50億美元!馬斯克:未來換腦內晶片就像換衣服
Neuralin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馬斯克旗下新創大腦晶片公司Neuralink在今年5月表示,他們已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執行大腦晶片的人體試驗,近期更傳出Neuralink市值已逼近50億美元。這家逐漸水漲船高的公司想達成的願景是什麼?從一場實驗,窺探馬斯克建構的「與人工智慧共生」未來。

當「念力」終於被發明,生化人時代到來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瘋狂,不過這確實是Neuralink的計畫。《華爾街日報》披露,Neuralink是馬斯克低調成立的一家新創公司,2016年7月在加州註冊為醫學研究公司。據報載,當時有人談論要在大腦中創造「人工智慧層」,以便人類達到「更強大的運作能力」。

就在一個月前,馬斯克在另一場由美國科技新聞網站「重新編碼」(Recode)舉辦的會議上提及這個想法。在該次會議上,他提到了在人與機器之間建立神經連結的可能性。

這位企業家的願景,雖然在技術上仍有些模糊,但他僅用幾句話就把問題表達清楚:例如,如何找到提高人類智力的方法,以免有天被人工智慧的智力超越?他在該次會議上直接拿動物做比喻,向大家說明和人工智慧比起來,我們很快就會變成像個小寵物。

馬斯克開玩笑的說:「我不希望自己會成為一隻寵物貓。」接著嘗試解釋他的想法:「就像我們的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共生一樣,將來應該會有一種與皮質一起工作的數位層。」

馬斯克.jpg
pixabay

這則矽谷神諭,是否悄悄預示了生化人時代的到來?這不是誇大其辭,因為照他的說法,人類社會已經到達了這種階段:「每個人的『數位版』都已經存在於網路上了,例如我們的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帳戶……它賦予我們的超級權力,已經超過了20年前的美國總統。現在,我們可以在線上參加任何會議、聯繫任何想聯繫的人,而且立即就能辦到!更別說那些在網路上發生的不可思議之事了。」

據馬斯克表示,該系統仍可高度擴充,他感嘆道:「我們的眼睛可以快速處理大量資訊。但使用手指輸入訊息的系統,卻仍慢得令人難以置信。」他認為我們需要利用和電腦的連結,並稱其為「神經蕾絲」(neurallace),這也是來自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再次引用班克斯和其作品《文明》。

deep learning
istock

那麼,要如何將這樣的裝置融合在人類的身體裡?在「重新編碼」會議上,馬斯克提到或許可以「透過靜脈或動脈進入神經元」。然而,這聽起來並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雖然血液在全身循環以供應大腦血液,但由於受到與血管相連的「血腦屏障」保護,進入腦部的血液其實非常有限。

昂熱大學(UniversitéAngers)醫院中心部門主任、神經外科教授菲利普.梅內(PhilippeMenei)解釋:「這些血管的結構就像一棵樹,靠近末端分支就越來越細,最終成為微血管。這些血管通常或多或少可滲透。如果將某種物質放入血液中,最終它會從微血管中被釋放出來,進入其支配的器官。」

但大腦的情況不一樣,腦部血管是密封防滲的──就是所稱的血腦屏障。這些血管不允許分子通過,除非是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才讓獨具某種化學特性的分子穿透。

那麼,大家可能會想知道,馬斯克的裝置要如何透過血管到達大腦?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動刀。2016年6月在「重新編碼」會場上馬斯克被問到:「你說的是用手術方式植入的裝置嗎?」然而,大眾想得到馬斯克的正面回答,還需要再多一點耐心等待……。

2019年7月16日在舊金山舉行的一個創新科技活動中,馬斯克終於解釋了他的想法──這次是將晶片放入大腦。其研發的裝置包括一個微型探頭,探頭上配備了3,000多個微電極,連接到大腦的表面,即大腦皮質。

brain experiment
示意圖。 istock

目的是什麼呢?據馬斯克的說法,這是為了「實現一種與人工智慧的共生」,他認為這種做法可以增強人類,避免被人工智慧超越。「我們可以實現完整的腦機對接介面。」馬斯克說道。

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將電極連接到大腦,記錄通過它的電信號;接著蒐集到的訊息可以用演算法解碼,用來控制電腦或機器。如此一來,只要透過腦中想法,便可操作智慧手機或輪椅等工具。

這還不是全部!Neuralink利用植入晶片,還可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因為,植入的晶片可以接收來自大腦的電信號,也可以向大腦發送信號。如此便可矯正與精神疾病或是運動有關的神經元功能障礙。

這些只是短期內的計畫。顯然,馬斯克看得更遠。在舊金山的活動中,他已經說明目標是確保植入手術能在舒適過程中安全執行,他最後表示:「我們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能夠成功將其植入人體。」

馬斯克的三隻小豬,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的希望

時間來到2020年,這是新冠疫情之年,也是豬之年;至少對Neuralink而言是如此。8月28日,馬斯克秀出了征服大腦的新招。當天,他在YouTube上直播了將近一個小時,在三隻小豬身上揭露晶片植入的結果──牠們分別是喬伊斯(Joyce)、桃樂絲(Dorothy)和格特魯德(Gertrude)。每隻豬的特色都不同,但不是經典的「稻草屋、木屋、磚屋」,而是「沒有植入」、「不再植入」和「一直植入」。

第一隻小豬喬伊斯沒有植入物,是隻普通的小豬。其角色是作為對照,讓觀眾看到另外兩隻豬的行為和牠一樣,也就是皮毛和精神都很健康的豬。

馬斯克3隻小豬測驗
CNET YouTube

然後是第二隻小豬桃樂絲,曾經接受大腦植入物,後來取出:據Neuralink表示,這隻豬是為了證明植入是具可逆性的。

有一天當你厭倦了馬斯克的植入物,只要將它取出,換成別的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更換植入物就像換衣服一樣!

終於,主角來了──格特魯德,牠是Neuralink展示的第三隻豬明星、增強型的小豬。正如馬斯克所說:「牠快樂又健康,已經接受植入兩個月了。」格特魯德的大腦皮質植入了Neuralink晶片,連接至豬鼻的神經元區域。

為了向觀眾展示記錄神經元的真實情況,特別以「嗶嗶」聲和螢幕角落的發光曲線顯示。格特魯德越是用豬鼻子翻找柵欄裡的稻草,嗶嗶聲就變得越發響亮;而當牠抬起頭,聲音就安靜下來。

馬斯克3隻小豬測驗
當小豬用鼻子翻找稻草時,機器會產生反應發出嗶嗶聲。 CNET YouTube

繞完一圈後,喬伊斯、桃樂絲和格特魯德回到各自的柵欄裡。等到3隻小豬退到幕後,就輪到Neuralink的工程師和老闆馬斯克上場,他們延伸討論並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在此提醒一下,該活動是現場直播)。

接著,有人向該團隊問到植入物嵌入大腦的深度。目前這些植入物實際上是置於大腦表面,馬斯克解釋:「失明和聽力障礙,可以經由大腦皮層矯正。」不過,對於治療憂鬱症和焦慮症,他認為可能必須更加深入大腦,直到下視丘。

此外,他還提到了關於半身癱瘓患者的測試:在患者腦部植入記錄大腦皮質層運動信號的晶片,使身障者得以控制輪椅和機械外骨骼;這些機械化裝置可以連接到身體或是四肢之一,增加肌肉能力或補償缺損。

馬斯克擔保說:「他們將能夠再次行走!」並以特斯拉為例,他對特斯拉同樣最在意的就是安全性,Neuralink也正在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密切合作,該機構負責美國國內藥品和醫療設備的批准銷售。

那麼這樣的腦部植入需要多少錢呢?馬斯克在此也大膽預測,包含手術費用,未來價格會降到幾千美元。因為Neuralink不只是一個醫療用品,其目的是成為令人愉悅的個人裝置;因此在該影片結尾,團隊人員自由發揮,想像腦部植入物的各種可能性:下載記憶、心電感應或增強視覺。這天馬行空的一切,是否真的合理?

本文摘自:《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
出版日期:2023/04/26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TAGS: # Elon Musk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